两方面压力负面影响国内纺织企业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4-08 08:30:00
国内棉花产量减少、库存下降,进口棉质量问题严重,两方面的压力正对国内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对整个纺织业的发展形成资源约束。目前我国的棉花市场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国内棉花产量减少,二是进口棉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由于近年来棉纺织品需求上升,库存棉花减少,因而2004年棉花价格将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从而推动面料价格上升,增加生产成本,对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对整个纺织业的发展形成资源约束。
从1999年开始,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及价格每年的波动幅度都很大。
1999年市场放开后,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至历史最低点。由于种植面积下降,2000年国内棉花价格一路上扬。农民看到种棉有利可图,纷纷扩大种植面积,结果2001年的棉花价格一路下跌,皮棉价格跌至700 0至8000元/吨,籽棉价格只有0.6元/公斤,极大地挫伤了种棉农民的积极性,棉花种植面积再度陷入低谷。20 02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6200万亩,比上年减少1000万亩。
由于供不应求,国内外市场棉价上扬,皮棉价格一度高达1.4万元/吨。受2002年棉价上扬的刺激,2 003年棉农种棉积极性再次高涨,种棉面积达到7662.7万亩。但是由于灾害天气的影响,棉花大幅减产,总产量只有487万吨,去年9月开始,棉价从1.2万元/吨迅速上涨到1.8元/吨,涨幅高达50%。此后,棉价一直高位运行,至今年3月份仍维持在1.7万元/吨以上的水平。
中国棉花协会综合各方面信息的调查分析显示,2004年棉花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长10%至15%,达8 400万至8800万亩,是1993年以来的最高点。各产棉省区面积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新疆、山东、河北等省区增幅较大。如果气候正常,2004年度棉花产量将突破600万吨,而且可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984年度625万吨)。
但是,据有关方面预测,2003至2004年度中国棉花缺口将达到130万吨。
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2月份,我国共进口棉花29.15万吨,较1月份增加1 1.54万吨,增幅为65.5%。1至2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棉花46.89万吨,同比增长300.4%;累计出口棉花0.25万吨,同比减少92.2%。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2003年全国进口棉花存在的质量问题仍然严重,2003年经检验的进口棉花总体平均品级不合格率为12.1%,进口棉花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质量不稳定、个别国别和部分客户交货的棉花仍然较差,残损问题比较严重,异性纤维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量短少问题仍然比较普遍。
为此,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外出具品质索赔证书1662批。在重量方面亏重的1752批,占进口总批次量的81%,检验检疫部门对外出具重量索赔证书1752批。对外索赔金额共计1437万美元。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对2003年全国进口棉花的质量分析结果,美国棉花总体质量最低。2003年,全国进口美国棉花1422批、43.1万吨,货物总值5.35亿美元。检验中发现,美国棉花在品质方面存在问题的有1104批,占进口总批次的78%。美国棉花中,货物残损、棉花中含有危害性异性纤维等特殊质量问题较往年尤为突出,部分批次发现有较为严重的棉花油污、水渍和霉变板结现象,这是历年来进口美棉中少有的问题。另外,还有部分批次中发现有陈棉混杂问题、棉花中含有危害性异性纤维问题以及“绿卡”棉花出现标定品质指标与合同规定指标严重不符等问题。这些特殊的质量问题给我国纺织企业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到货重量方面,美国棉重量短少问题较其他国别突出。检验中发现有83%的批次重量短少,平均短重率为1.2%,较总体平均短重率偏高,最高短重率达到5.94%。
尽管如此,有关方面预计今年棉花供应紧张的状况会出现一定缓解,棉价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