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消费热点:手机、数码相机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2-08 08:40:00
中国商业联合会今日正式对外发布了“2003年中国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及2004年中国消费品市场预测”报告。这一报告指出,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比上年基本持平,估计增幅在9%左右,物价将有所上升。
报告披露,2003年中国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出现较大波动。由于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增长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一季度开局良好,市场活跃,4月中旬“非典”疫情扩散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3.3亿元,比去年同期仅增长了4.3%。上半年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只有8%,低于去年水平,其中餐饮业受影响最严重。
报告强调,2003年商品供求矛盾进一步好转。依据对下半年600种商品市场供求排队分析调查结果,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27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21.2%,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6.7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471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8.8%,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减少了6.7个百分点,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报告分析,今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受非典影响较大,6月份价格基本上降到谷低,不过随着疫情的稳定,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开始上升,逐渐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差距在逐渐扩大。由此,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有十二类商品包括烟酒饮料、服装鞋帽、纺织品、交通通信用品、家具、化妆品、金银珠宝、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等价格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交通通信用品和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下降幅度最大,价格指数分别下将到91.1%和94.4%。
报告预测,2004年消费品需求增长率仍然在10%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也与今年持平。而消费性支出增长趋缓,非消费性支出增长继续超过消费性支出,其中特别是居民用于购房和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长速度加快,是明年一个显著特点。至于明年市场消费的热点则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产品上,移动电话机、数码相机等销售将有大的增长。
报告指出,2004年物价将有所上升。由于我国粮食持续减产,粮食短缺将在2005年达到高峰,在未来两年内,粮食价格将会持续小幅上涨。同时,由于国内市场和美国市场预计减产,棉花收购价格持续上涨。粮食和棉花价格的上涨将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带动食品、服装、纺织品等相关产品价格的上升。受国际市场及国内需求影响,钢材等一系列金属价格也在持续上升。这将影响到我国家电、汽车等行业,家电产品有望结束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钢铁、燃油价格的上涨将使汽车消费进入理性阶段。价格上升将使食品类、服装类商品销售额增长幅度加快。
报告披露,2003年中国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出现较大波动。由于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增长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一季度开局良好,市场活跃,4月中旬“非典”疫情扩散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3.3亿元,比去年同期仅增长了4.3%。上半年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只有8%,低于去年水平,其中餐饮业受影响最严重。
报告强调,2003年商品供求矛盾进一步好转。依据对下半年600种商品市场供求排队分析调查结果,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27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21.2%,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6.7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471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8.8%,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减少了6.7个百分点,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报告分析,今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受非典影响较大,6月份价格基本上降到谷低,不过随着疫情的稳定,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开始上升,逐渐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差距在逐渐扩大。由此,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有十二类商品包括烟酒饮料、服装鞋帽、纺织品、交通通信用品、家具、化妆品、金银珠宝、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等价格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交通通信用品和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下降幅度最大,价格指数分别下将到91.1%和94.4%。
报告预测,2004年消费品需求增长率仍然在10%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也与今年持平。而消费性支出增长趋缓,非消费性支出增长继续超过消费性支出,其中特别是居民用于购房和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长速度加快,是明年一个显著特点。至于明年市场消费的热点则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产品上,移动电话机、数码相机等销售将有大的增长。
报告指出,2004年物价将有所上升。由于我国粮食持续减产,粮食短缺将在2005年达到高峰,在未来两年内,粮食价格将会持续小幅上涨。同时,由于国内市场和美国市场预计减产,棉花收购价格持续上涨。粮食和棉花价格的上涨将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带动食品、服装、纺织品等相关产品价格的上升。受国际市场及国内需求影响,钢材等一系列金属价格也在持续上升。这将影响到我国家电、汽车等行业,家电产品有望结束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钢铁、燃油价格的上涨将使汽车消费进入理性阶段。价格上升将使食品类、服装类商品销售额增长幅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