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暴涨引发国内棉纺织业新一轮“洗牌”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1-30 08:17:00
棉价暴涨已使国内不少棉纺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业界人士认为,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引发了棉纺行业进行新一轮“洗牌”,产业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优化,存活下来的企业竞争力会有所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将更适应市场需求。
今年新棉开秤以来,国内棉价不降反而大幅上涨,标准棉价高达1850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一倍左右,这给棉纺织企业的经营带来诸多不利。首先,国内棉花资源偏紧,棉商惜售,棉纺企业采购困难。其次是高额成本难以消化。棉纺企业的生产成本主要由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构成,大多数棉纺厂的万锭用工数为120人,超过200人的也不少,原材料成本变大、劳动力成本又高,而多数国企和中小型棉纺厂的设备技术含量低,质量难以提高,产品卖不出高价,再加上产能过剩也导致棉纺织品价格持续低迷,企业难以自行消化增加的成本。第三是订单减少,或是有单不能接。棉价暴涨使棉纺厂相应提高了棉纱、布的价格,这可能失去部分客户。而明年棉纺产品出口退税税率降低4个百分点后,许多企业在产品出口价格无法足够调高的情况下几乎无利可图,处在“有订单不敢接”的两难境地。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棉纺织产业链的市场现状是:棉价暴涨,纱价略涨,布价不涨。棉纺行业各个生产环节厂家的订单都是提前几个月签订,不会因为之后的棉价上涨立刻大幅跟涨。有专家预测,棉价暴涨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在明年春季显现,一部分棉纺企业产品价格难以达到平均水平,加之订单减少或者出现过多毁约现象,将无法继续存活。10月27日重庆的一份调查表明,该市棉纺织企业纱锭关车比例已达33%,布机关车20%。而关车停产对重庆棉纺业的影响将更多地在11月份的统计数据中显现出来。
棉纺行业素有“全国棉纺看江苏,江苏棉纺看无锡”的说法。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为棉价暴涨,全国棉纺行业曾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当时上海的棉纺企业倒掉了一批,但无锡却一枝独秀,企业仍然赢利。业内人士分析,其关键是无锡棉纺行业技术改造早,棉纱质量好,利润空间大。无锡国棉一厂厂长李光明认为,当前棉花可供资源紧缺,棉纱、布的产能又过度膨胀,原料需求大幅增加。在这种市场态势下,棉纺企业必须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才能渡过困难时期。国棉一厂的做法是:通过精纺细织提高质量,满足高层次客户的需求;增加新产品,进行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尽量不让订单浪费;从节棉、节纱、节电入手,节省费用开支,降低成本;开拓市场营销,改善用户服务,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张莉表示,与纺织行业一样,作为子行业的棉纺织业也是市场竞争十分充分的行业。在产品市场看好的情况下,行业规模会出现扩大;而在原材料价格高涨的情况下,企业因自身竞争力不足而关停或减产也属正常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棉纺织业要警惕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业界人士认为,棉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初加工产业,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因劳动力成本过高纷纷减少棉纺织产业规模,但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棉纺织产品的消费需求量很大。从这个角度分析,我国外向型棉纺企业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这一市场中,虽然有来自巴基斯坦等国家棉纺产品的竞争,但中国棉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优势仍在,相信经过此番结构调整优化,中国棉纺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将会更加突出。
今年新棉开秤以来,国内棉价不降反而大幅上涨,标准棉价高达1850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一倍左右,这给棉纺织企业的经营带来诸多不利。首先,国内棉花资源偏紧,棉商惜售,棉纺企业采购困难。其次是高额成本难以消化。棉纺企业的生产成本主要由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构成,大多数棉纺厂的万锭用工数为120人,超过200人的也不少,原材料成本变大、劳动力成本又高,而多数国企和中小型棉纺厂的设备技术含量低,质量难以提高,产品卖不出高价,再加上产能过剩也导致棉纺织品价格持续低迷,企业难以自行消化增加的成本。第三是订单减少,或是有单不能接。棉价暴涨使棉纺厂相应提高了棉纱、布的价格,这可能失去部分客户。而明年棉纺产品出口退税税率降低4个百分点后,许多企业在产品出口价格无法足够调高的情况下几乎无利可图,处在“有订单不敢接”的两难境地。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棉纺织产业链的市场现状是:棉价暴涨,纱价略涨,布价不涨。棉纺行业各个生产环节厂家的订单都是提前几个月签订,不会因为之后的棉价上涨立刻大幅跟涨。有专家预测,棉价暴涨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在明年春季显现,一部分棉纺企业产品价格难以达到平均水平,加之订单减少或者出现过多毁约现象,将无法继续存活。10月27日重庆的一份调查表明,该市棉纺织企业纱锭关车比例已达33%,布机关车20%。而关车停产对重庆棉纺业的影响将更多地在11月份的统计数据中显现出来。
棉纺行业素有“全国棉纺看江苏,江苏棉纺看无锡”的说法。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为棉价暴涨,全国棉纺行业曾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当时上海的棉纺企业倒掉了一批,但无锡却一枝独秀,企业仍然赢利。业内人士分析,其关键是无锡棉纺行业技术改造早,棉纱质量好,利润空间大。无锡国棉一厂厂长李光明认为,当前棉花可供资源紧缺,棉纱、布的产能又过度膨胀,原料需求大幅增加。在这种市场态势下,棉纺企业必须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才能渡过困难时期。国棉一厂的做法是:通过精纺细织提高质量,满足高层次客户的需求;增加新产品,进行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尽量不让订单浪费;从节棉、节纱、节电入手,节省费用开支,降低成本;开拓市场营销,改善用户服务,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张莉表示,与纺织行业一样,作为子行业的棉纺织业也是市场竞争十分充分的行业。在产品市场看好的情况下,行业规模会出现扩大;而在原材料价格高涨的情况下,企业因自身竞争力不足而关停或减产也属正常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棉纺织业要警惕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业界人士认为,棉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初加工产业,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因劳动力成本过高纷纷减少棉纺织产业规模,但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棉纺织产品的消费需求量很大。从这个角度分析,我国外向型棉纺企业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这一市场中,虽然有来自巴基斯坦等国家棉纺产品的竞争,但中国棉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优势仍在,相信经过此番结构调整优化,中国棉纺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将会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