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财经观察:调整贸易战略 不是因为美国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1-26 08:13:00
就实质影响而言,上周美国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的贸易限制本不会引发如此强大的震动,但实际上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但中国政府、企业反应强烈,美国国内也议论纷纷。我们以为,这主要是因为中美经贸关系眼下正处于极度敏感时期。
其实,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对双方甚至对世界的重要性,两国之间有着相当的共识。但一直以来,中美经贸关系是非不断,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两国贸易纠纷发生的频率和规模都有上升,几次甚至走到了贸易战的边缘。
可是就在这样不算稳定或者可以说险象环生的贸易环境中,中美经贸往来却日益紧密,这从双方贸易额的大幅度增长和贸易结构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此背景下评估此次纺织品事件,或许有助于我们把握问题的实质。
从技术层面看,美国这次的做法难以立得住脚。美方的根据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的有关规定以及中美签署的协议中对纺织品的特殊保障措施。但略加推敲,就会发现美方有强词夺理之嫌,所谓“扰乱市场”、“美国国内厂家产量下降”等,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尤其是美方不能证明其国内生产厂家的产量下降与中国产品的进口有必然联系。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即使没有进口中国产品,美国国内的纺织品生产厂家的竞争力也不会因此提高,它依然竞争不过墨西哥、泰国的产品。
美国对钢铁产业的保护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政府保护了那么多年,美国钢铁业照样陷入困境。
这些简单的道理和明显的事实,一向鼓吹自由贸易而且务实的美国人当然不会视而不见。可为什么此次美国还要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呢?由此,我们也就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中美之间发生贸易摩擦(不仅仅是此次的纺织品事件)是必然的、正常的,其中有经济的原因,也有政治的原因;有美方的原因,也有中方的原因,以及双方相互作用的原因。
从美方来说,挽救一个夕阳产业中的几个夕阳企业虽然是直接目的,但绝不是主要目的。美国政府不可能禁止所有中国产品来解决就业问题,但也不能无所作为,做几个动作是必须的,增加一些就业机会也可以证明有关工会、协会、政府和布什总统是认真的,而且采取了措施并取得成效。这是美国的生存之道,也是美国的政治。对此,我们只需看看美国历任总统在竞选前后的政策差异就很清楚了。
即使只从经济利益角度看,美国人也不仅仅只希望在与中国发生摩擦的纺织品领域得到一点好处,而是同时要获得其他的好处,比如扩大其优势产品的出口、为美国的投资争取机会。
所以,虽然中国采购团刚刚购买了60多亿美元的美国货,也许还会继续去采购,但也满足不了美国人的胃口——美中之间还有上千亿美元的逆差,人民币升不升值,人民币汇率浮不浮动?中国的银行、电信等行业能不能快点向美国企业开放?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不是该加把力?——而所有这些问题,不论是客观的还是体制的,都不是中国短期能够解决的。因此,纺织品之类的贸易摩擦作为一种“要价”手段肯定还会继续下去。
从中国方面来说,在微观层面上,我们的企业经营战略尚有欠缺,协会等中介组织难起作用,比如一窝蜂去抢市场、短期内市场占有率急剧提高而又没有有效措施分散贸易风险;在宏观层面上,我们的外贸战略也值得反思。实际上至今我们还在奉行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而限制进口,贸易顺差过大,必然会导致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常性冲突。另外,在体制上和一些具体政策操作上,我们缺乏随时释放贸易冲突压力的手段,容易使矛盾累积甚至激化,如汇率的弹性小、外汇储备求多、贸易管制过度而市场开放程度和市场秩序仍有差距等。
所以,对美国人的做法,我们应该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进行反击,还可以到WTO打官司,以争取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我们也有必要检讨自己的贸易战略和贸易做法,加快国内市场开放,减少政府的不当管制,降低贸易摩擦概率——正如中国加入WTO并非迫于哪国压力,而是我们为了自己发展而做出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