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吴江纺织各子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8-02-15 09:59:00
吴江纺织产业前几年发展迅速,但同业竞争激烈,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产品档次明显偏低,环境压力加剧,严重制约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该行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在引进先进设备、淘汰落后设备,产品档次也有较大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国际先进纺织机械、后整理设备引进数量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 2007年,该行业的设备引进备案数量逐月下降,2007年1-11月份,纺织机械引进项目总投资29.4亿元,用汇2.4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6%、42%,本来考虑到2008年喷气织机国家将取消免税优惠,会有相当数量的纺织企业在2007年末争取享受最后的政策优惠,但进入12月份,也只有极少数企业有引进喷气织机的愿望,可见,纺织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从了解的情况看,大多数纺织企业对2008年的形势也不抱太大期望,只是由于几个规模型纺丝企业仍保持较大投资强度,及部分企业的整体搬迁,才使该行业的投资在2007年保持有所增长。
2007年吴江纺织业各子行业运行情况
㈠真丝绸
缫丝厂困境依旧,织造企业运行平稳。南桑北移继续进行,吴江2007年蚕桑业各项指标全面下跌,生产白厂丝537吨,同比下跌21.5%,又有一家缫丝厂歇业,现在全市仅存缫丝厂5家。由于国家茧丝办加强宏观调控,今年白厂丝价格比较稳定,保持在19万元/吨左右,织造企业运行平稳,销售、出口均有一定回升,2007年全市生产真丝织品3300万米,同比增长5.4%。
㈡纺丝
⑴涤纶纺丝 生产增长较快,但后市不明朗因素较多。随着盛虹40万吨直熔纺的全面投产,吴江涤纶化纤直熔纺年生产能力已达160万吨,2007年全市涤纶丝产量达120万吨,同比增长56%。涤纶长丝由于差别化率较高、产品质量较好和出口拉动,保持较快的增长。如恒力化纤全年出口超8000万美元。四季度以来,由于主要原料乙二醇价格连续猛涨,从9月初每吨价格7800元一直涨到12800元,每吨化纤丝生产成本上升1800元,经济效益大幅压缩。特别是丝织品下半年市场销售呆滞、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产生的PTA价格悬念等不利因素逐步影响纺丝企业的正常生产,行业形势相当严峻。
⑵锦纶纺丝 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形势不容乐观。由于2006年锦纶丝市场火爆,吨丝毛利万元,同时,普通锦纶丝进入门槛较低,致使大量资本涌入,生产能力扩张过快,市场供求严重失衡,2007年锦纶丝价格暴跌,平均价格从3.9万元/吨跌到2.9万元/吨,而目前吨丝原料成本就达2.7万元。恒宇化纺锦纶丝年生产能力5000吨,目前产量10吨/天,处于亏损状态。富圣化纤的锦纶纺丝基本处于无利状态。精美化纤设备安装调试完毕,现利用锦纶设备生产涤纶产品。亚泰化纤工程进展放缓,预计2008年投产困难。
㈢织造 生产平稳增长,库存积压严重。2007年生产丝织品103亿米,同比增长13.67%。进入四季度,市场销售疲软现象显现更充分,色织格水洗绒、缎纹锦涤绒、棉麂皮绒、灯芯绒等部分产品销售尚可,受成本大幅上升和连续暖冬等综合因素影响,服装企业采购订单明显少于往年同期。许多企业库存积压严重,据业内人士估计库存同比翻一番半。目前产品档次较高,销售力度强的企业生产运行仍保持稳定,部分资金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不得不停机或通过日停夜织降低开机率的手段来维持。
㈣亚麻业 运行比较平稳,经济效益下滑。2007年全市生产亚麻纱8000吨,同比增长10.7%,生产亚麻布4000万米,同比增长15.7%。由于去年欧洲亚麻欠产,今年原料价格暴涨,进口24支亚麻原料价格达2850美元/吨,涨幅达37.5%,而面料价格继续低位徘徊,甚至有所下降。亚麻产品的经济效益大幅降低,吨纱下降2000~3000元左右。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新申集团一方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引进6条德国全自动络筒生产线、40台套德国产精梳机和5000锭长麻流水线,同时加强新产品开发,利用亚麻短纤开发麻棉混纺纱,提高综合利用率。2007年新申集团生产亚麻纱5200吨,同比增长41.5%,亚麻面料超2000万米,同比增长54.6%,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66.6%,预计明年新申集团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㈤印染 生产保持稳定,减排工作迈出关键一步。2007年全市炼染印丝织品30亿米,同比增长10%。面对环保压力,印染企业开始探索减排的新途径。盛虹印染投入3600万元开展中水回用工程,从试验效果看,中水回用量可达40%。三联印染中水回用工程也基本完成,开始运行。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是吴江缓解纺织业受印染行业制约的有益探索。
㈥服装行业 整体平稳增长,效益明显下滑,受宏观环境影响,企业间出现分化。2007年全市生产服装2.9亿件,实现销售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15%。随着退税政策下调、人民币汇率升值,部分以美元结汇的出口单子无利可图,如英诺时装等企业对沃尔玛5000万美元的订单已无力接受。今年沃尔玛在大陆缩减了40%的订单,总额达120亿美元。特别是四季度订单明显减少,旺季不旺,优势企业虽然生产经营保持正常,但外发加工量大幅减少。部分接单能力差的小企业出现停产现象。
㈦羊毛衫业 设备技改投入创历史新高,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2007年,横扇羊毛衫产业生产羊毛衫1.6亿件,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15%。由于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在部分骨干企业进口先进电脑横机的示范带动下,横扇镇电脑横机由年初的848台猛增至2000台,一年内翻了一倍多。由于设备进步,横机工需求量减少,大量租房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始使用半自动横机生产加工袖子、前后片,与成衣企业配套协作,羊毛衫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2007年横扇新增半自动横机近1万台。
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虽然吴江纺织工业经济在2007年运行态势较好,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可忽视,将对2008年产生较深层次的影响。
1、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引发资金不足问题。近年来,银行大量推出承兑汇票,如到2007年11月底的时候,全市银行承兑汇票余额比年初增加26.23亿元,增长25%,造成企业间货物销售大部分以承兑汇票结算,企业要用资金必须到银行贴息,财务费用增加较大。特别是近期央行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存款准备金后,商业银行各支行包括吴江农商行均面临压贷局面,特别是将近年末,完不成压贷目标,只能调整结构,减少新增贴现贷款,现在大部分商业银行已基本停止新增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2、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首先是煤电油运等成本上升。去年四季度发电用燃煤从560元/吨上涨至640元/吨,涨幅15%;国际市场原油每桶价格上涨破100美元,国内出现柴油供应紧张情况,部分地区出现油荒。其次是原辅材料价格不断上涨。2007年粮食、石油、铜、铁等原辅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受铁矿石、焦炭、铁粉等上游原料价格大幅度提高影响,钢材价格不断上涨,据新生钢材公司反映,该公司2007年生产同比增长30%,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0%,销售价格平均上升46%。化纤纺丝的主要原料乙二醇四季度也上涨5000元/吨,涨幅达65%。综合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分析,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认为现在价格总水平涨幅较高的这种状况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2007年吴江已有部分企业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而歇业或减少用工,随着2008年1月1日新《劳动法》的实施,用工成本将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投入不足导致增长潜力明显不足。从投资情况看,2007年吴江纺织行业投资出现负增长,2007年设备引进备案数量逐月下降,如1—11月,全市纺织机械引进项目总投资和用汇同比分别下降46%和42%。
4、从紧的宏观调控措施后续效应逐步显现出来。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政策的后期效应逐步显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版已于2007年12月开始实施,据悉近期国家将发布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和出口退税目录也将出台,国家政策的导向性作用越趋明显。不断降低的出口退税率、对欧纺织品出口的许可证管理办法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将对我市包括纺织品在内的许多出口产品造成影响。另外,节能减排指标、建设用地指标等诸多因素也将影响着纺织工业经济的发展。
信息来源:全球纺织网
2007年吴江纺织业各子行业运行情况
㈠真丝绸
缫丝厂困境依旧,织造企业运行平稳。南桑北移继续进行,吴江2007年蚕桑业各项指标全面下跌,生产白厂丝537吨,同比下跌21.5%,又有一家缫丝厂歇业,现在全市仅存缫丝厂5家。由于国家茧丝办加强宏观调控,今年白厂丝价格比较稳定,保持在19万元/吨左右,织造企业运行平稳,销售、出口均有一定回升,2007年全市生产真丝织品3300万米,同比增长5.4%。
㈡纺丝
⑴涤纶纺丝 生产增长较快,但后市不明朗因素较多。随着盛虹40万吨直熔纺的全面投产,吴江涤纶化纤直熔纺年生产能力已达160万吨,2007年全市涤纶丝产量达120万吨,同比增长56%。涤纶长丝由于差别化率较高、产品质量较好和出口拉动,保持较快的增长。如恒力化纤全年出口超8000万美元。四季度以来,由于主要原料乙二醇价格连续猛涨,从9月初每吨价格7800元一直涨到12800元,每吨化纤丝生产成本上升1800元,经济效益大幅压缩。特别是丝织品下半年市场销售呆滞、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产生的PTA价格悬念等不利因素逐步影响纺丝企业的正常生产,行业形势相当严峻。
⑵锦纶纺丝 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形势不容乐观。由于2006年锦纶丝市场火爆,吨丝毛利万元,同时,普通锦纶丝进入门槛较低,致使大量资本涌入,生产能力扩张过快,市场供求严重失衡,2007年锦纶丝价格暴跌,平均价格从3.9万元/吨跌到2.9万元/吨,而目前吨丝原料成本就达2.7万元。恒宇化纺锦纶丝年生产能力5000吨,目前产量10吨/天,处于亏损状态。富圣化纤的锦纶纺丝基本处于无利状态。精美化纤设备安装调试完毕,现利用锦纶设备生产涤纶产品。亚泰化纤工程进展放缓,预计2008年投产困难。
㈢织造 生产平稳增长,库存积压严重。2007年生产丝织品103亿米,同比增长13.67%。进入四季度,市场销售疲软现象显现更充分,色织格水洗绒、缎纹锦涤绒、棉麂皮绒、灯芯绒等部分产品销售尚可,受成本大幅上升和连续暖冬等综合因素影响,服装企业采购订单明显少于往年同期。许多企业库存积压严重,据业内人士估计库存同比翻一番半。目前产品档次较高,销售力度强的企业生产运行仍保持稳定,部分资金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不得不停机或通过日停夜织降低开机率的手段来维持。
㈣亚麻业 运行比较平稳,经济效益下滑。2007年全市生产亚麻纱8000吨,同比增长10.7%,生产亚麻布4000万米,同比增长15.7%。由于去年欧洲亚麻欠产,今年原料价格暴涨,进口24支亚麻原料价格达2850美元/吨,涨幅达37.5%,而面料价格继续低位徘徊,甚至有所下降。亚麻产品的经济效益大幅降低,吨纱下降2000~3000元左右。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新申集团一方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引进6条德国全自动络筒生产线、40台套德国产精梳机和5000锭长麻流水线,同时加强新产品开发,利用亚麻短纤开发麻棉混纺纱,提高综合利用率。2007年新申集团生产亚麻纱5200吨,同比增长41.5%,亚麻面料超2000万米,同比增长54.6%,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66.6%,预计明年新申集团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㈤印染 生产保持稳定,减排工作迈出关键一步。2007年全市炼染印丝织品30亿米,同比增长10%。面对环保压力,印染企业开始探索减排的新途径。盛虹印染投入3600万元开展中水回用工程,从试验效果看,中水回用量可达40%。三联印染中水回用工程也基本完成,开始运行。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是吴江缓解纺织业受印染行业制约的有益探索。
㈥服装行业 整体平稳增长,效益明显下滑,受宏观环境影响,企业间出现分化。2007年全市生产服装2.9亿件,实现销售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15%。随着退税政策下调、人民币汇率升值,部分以美元结汇的出口单子无利可图,如英诺时装等企业对沃尔玛5000万美元的订单已无力接受。今年沃尔玛在大陆缩减了40%的订单,总额达120亿美元。特别是四季度订单明显减少,旺季不旺,优势企业虽然生产经营保持正常,但外发加工量大幅减少。部分接单能力差的小企业出现停产现象。
㈦羊毛衫业 设备技改投入创历史新高,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2007年,横扇羊毛衫产业生产羊毛衫1.6亿件,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15%。由于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在部分骨干企业进口先进电脑横机的示范带动下,横扇镇电脑横机由年初的848台猛增至2000台,一年内翻了一倍多。由于设备进步,横机工需求量减少,大量租房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始使用半自动横机生产加工袖子、前后片,与成衣企业配套协作,羊毛衫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2007年横扇新增半自动横机近1万台。
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虽然吴江纺织工业经济在2007年运行态势较好,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可忽视,将对2008年产生较深层次的影响。
1、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引发资金不足问题。近年来,银行大量推出承兑汇票,如到2007年11月底的时候,全市银行承兑汇票余额比年初增加26.23亿元,增长25%,造成企业间货物销售大部分以承兑汇票结算,企业要用资金必须到银行贴息,财务费用增加较大。特别是近期央行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存款准备金后,商业银行各支行包括吴江农商行均面临压贷局面,特别是将近年末,完不成压贷目标,只能调整结构,减少新增贴现贷款,现在大部分商业银行已基本停止新增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2、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首先是煤电油运等成本上升。去年四季度发电用燃煤从560元/吨上涨至640元/吨,涨幅15%;国际市场原油每桶价格上涨破100美元,国内出现柴油供应紧张情况,部分地区出现油荒。其次是原辅材料价格不断上涨。2007年粮食、石油、铜、铁等原辅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受铁矿石、焦炭、铁粉等上游原料价格大幅度提高影响,钢材价格不断上涨,据新生钢材公司反映,该公司2007年生产同比增长30%,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0%,销售价格平均上升46%。化纤纺丝的主要原料乙二醇四季度也上涨5000元/吨,涨幅达65%。综合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分析,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认为现在价格总水平涨幅较高的这种状况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2007年吴江已有部分企业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而歇业或减少用工,随着2008年1月1日新《劳动法》的实施,用工成本将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投入不足导致增长潜力明显不足。从投资情况看,2007年吴江纺织行业投资出现负增长,2007年设备引进备案数量逐月下降,如1—11月,全市纺织机械引进项目总投资和用汇同比分别下降46%和42%。
4、从紧的宏观调控措施后续效应逐步显现出来。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政策的后期效应逐步显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版已于2007年12月开始实施,据悉近期国家将发布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和出口退税目录也将出台,国家政策的导向性作用越趋明显。不断降低的出口退税率、对欧纺织品出口的许可证管理办法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将对我市包括纺织品在内的许多出口产品造成影响。另外,节能减排指标、建设用地指标等诸多因素也将影响着纺织工业经济的发展。
信息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