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回升将拉动我国纺织品出口继续增长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2-28 08:17:00
据权威机构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将明显回升,我国纺织品主要出口市场景气回升,这将拉动纺织行业的出口。
2003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567亿美元,同比增长26%,实现贸易顺差453亿美元,是全国贸易顺差的近5倍,创汇产业的特征更加突出。其中,纺织品出口193.12亿美元,增长29.73%;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374.31亿美元,增长24.64%。从增速看,三季度以来增速逐月下降。预计全年出口可达75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1%。
多家权威机构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将明显回升,这是拉动我国纺织业出口的有利因素。香港、日本、美国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前四大市场,对其出口占我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65%左右。香港市场主要是转口贸易,今年以来内地对其出口额保持平稳态势,但出口增速不断下滑;2004年在CEPA的背景下,对其贸易额有望稳定增长。日本市场上我国出口的纺织品
已占其进口的70%,今年以来缓慢增长,2004年增长潜力不大。美国和欧盟均为配额设限地区,2002年以来,受取消部分配额的刺激,我国对其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今年前三季我国纺织品服装对设限地区出口同比增长32.93%,对非设限地区的口增长24.75%。2004年设限地区仍是出口增长潜力较大的地区。
不容忽视的是,最近美国宣布对我国进口的三种纺织品--针织物、胸罩、睡袍采取临时配额的制裁措施。虽然直接影响并不严重,但从长远和连锁影响看,如果美国不断滥用限制措施,将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出口和就业带来巨大损害。
2004年纺织行业难以通过产品涨价抵销出口退税率下降的影响。从2004年起我国出口退税率将平均降低3个百分点,但占纺织行业出口80%的服装和棉织品的退税率从17%降到13%,下降幅度超过平均水平。因纺织行业平均毛利率仅11%左右,退税率下降导致成本相应上升4个百分点。业内曾希望通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来消化这一因素,但恰逢国内棉花涨价,两个因素共同推动我国纺织产品出口报价大幅上涨,使外商难以接受。
2003年,我国纺织产品出口价格扭转了持续5年的下降趋势,开始回升。前8个月,我国出口纱线平均单价提高3%,布类提高6.8%,针织服装提高4.4%,梭织服装提高1.6%。2004年出口价格将继续回升。假设成本增加的4个百分点中,有2个百分点可以通过产品涨价转嫁给外商,以2003年出口数据测算,全行业仍将损失利润50多亿元。
2004年新的退税政策为“新帐不欠,老账要还”,截至目前许多企业积累了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应退税额,最近国家已明确2004年能够及时退还当期税,并对历史所欠退税额实行全额贴息,这将减少企业的利息负担,可部分抵消退税率降低的影响。
2003年,美元兑各主要货币汇率均出现了大幅下降。由于多年来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兑其它货币相对贬值,这也是近两年我国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即使2004年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一定升值,兑其它主要货币仍处在低位,纺织行业出口不会由此带来负面影响。
纺织行业的出口依存度达50%,理论上讲如果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行业的打击最大。但具体分析,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棉花和化纤,进口的比重达20%左右(今后进口棉花的比重仍将上升);主要设备进口比重近60%。原料和设备折旧合计占总成本的85%以上。如果人民币升值,原料和设备进口成本将大幅降低,将抵消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对纺织行业出口的负面影响很小。
2003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567亿美元,同比增长26%,实现贸易顺差453亿美元,是全国贸易顺差的近5倍,创汇产业的特征更加突出。其中,纺织品出口193.12亿美元,增长29.73%;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374.31亿美元,增长24.64%。从增速看,三季度以来增速逐月下降。预计全年出口可达75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1%。
多家权威机构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将明显回升,这是拉动我国纺织业出口的有利因素。香港、日本、美国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前四大市场,对其出口占我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65%左右。香港市场主要是转口贸易,今年以来内地对其出口额保持平稳态势,但出口增速不断下滑;2004年在CEPA的背景下,对其贸易额有望稳定增长。日本市场上我国出口的纺织品
已占其进口的70%,今年以来缓慢增长,2004年增长潜力不大。美国和欧盟均为配额设限地区,2002年以来,受取消部分配额的刺激,我国对其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今年前三季我国纺织品服装对设限地区出口同比增长32.93%,对非设限地区的口增长24.75%。2004年设限地区仍是出口增长潜力较大的地区。
不容忽视的是,最近美国宣布对我国进口的三种纺织品--针织物、胸罩、睡袍采取临时配额的制裁措施。虽然直接影响并不严重,但从长远和连锁影响看,如果美国不断滥用限制措施,将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出口和就业带来巨大损害。
2004年纺织行业难以通过产品涨价抵销出口退税率下降的影响。从2004年起我国出口退税率将平均降低3个百分点,但占纺织行业出口80%的服装和棉织品的退税率从17%降到13%,下降幅度超过平均水平。因纺织行业平均毛利率仅11%左右,退税率下降导致成本相应上升4个百分点。业内曾希望通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来消化这一因素,但恰逢国内棉花涨价,两个因素共同推动我国纺织产品出口报价大幅上涨,使外商难以接受。
2003年,我国纺织产品出口价格扭转了持续5年的下降趋势,开始回升。前8个月,我国出口纱线平均单价提高3%,布类提高6.8%,针织服装提高4.4%,梭织服装提高1.6%。2004年出口价格将继续回升。假设成本增加的4个百分点中,有2个百分点可以通过产品涨价转嫁给外商,以2003年出口数据测算,全行业仍将损失利润50多亿元。
2004年新的退税政策为“新帐不欠,老账要还”,截至目前许多企业积累了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应退税额,最近国家已明确2004年能够及时退还当期税,并对历史所欠退税额实行全额贴息,这将减少企业的利息负担,可部分抵消退税率降低的影响。
2003年,美元兑各主要货币汇率均出现了大幅下降。由于多年来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兑其它货币相对贬值,这也是近两年我国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即使2004年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一定升值,兑其它主要货币仍处在低位,纺织行业出口不会由此带来负面影响。
纺织行业的出口依存度达50%,理论上讲如果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行业的打击最大。但具体分析,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棉花和化纤,进口的比重达20%左右(今后进口棉花的比重仍将上升);主要设备进口比重近60%。原料和设备折旧合计占总成本的85%以上。如果人民币升值,原料和设备进口成本将大幅降低,将抵消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对纺织行业出口的负面影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