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经济形势看“大盘” 新一轮经济增长启动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2-12 08:29:00
回首即将送别的2003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遭遇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仍。在严峻的挑战和困难面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国人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使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脉搏, 有关方面专家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解读。
多年来最好的一年
万东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今年经济运行形势是多年来最好的一年。一季度经济增长9.9%,三季度增长9.1%,如果不是非典的影响,使得第二季度增长回落到6.7%,前三季度经济增长至少要在9%以上。从10月份经济增长来看,速度并没有放慢,而且还有进一步加快的势头。9月份工业增长从16.3%进一步加快到10月份的17.2%,这意味着全年的经济增长将达到8.5%。
今年经济增长加快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加入WTO的积极效应开始显现,主要体现为“大进大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从1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亿美元用了5年(1988年到1993年)的时间,而到今年10月份已从去年6208亿美元增加到6800多亿美元了,现在的趋势是每月进出口额都在700亿美元左右。照此计算,今年的进出口额将突破8000亿美元,这是多年来少有的现象。第二个因素是连续6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累积结果。我国6年累积发行国债8000亿元,如果加上2万多亿元的地方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特殊政策投放资金总共达到3万多亿元,加上一定程度的信贷扩张,这些都为今年经济的加快增长打下了好的基础。
李雨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院副院长):2003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前三季度GDP增长约为8.5%。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物价水平仍处于低位,金融运行基本平稳等几个方面特征明显。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大体可保持前三季度水平,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5%。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今年整个形势非常好,好得出乎人们的预料。前三季度,全国对外贸易总额达6062.6亿美元,增长36.2%。其中,出口3077亿美元,增长32.3%;进口2985.6亿美元,增长40.5%,实现贸易顺差91.5亿美元。
前三季度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是:进出口贸易高速稳定增长,月度进出口额屡创新高;一般贸易增势强劲,加工贸易平稳发展;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两旺,资源性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对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贸易顺差大幅减少;外贸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进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进出口在国民经济中作用逐步增强。
新一轮经济增长已经启动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主任):从各个经济指标来看,今年经济回升的势头已经稳定下来了。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曾上升到8%,但没有稳住,2002年以后再次达到8%,今年估计是8.5%,从明年的势头来看不会低于8%。我国GDP增速从1998年到2000年一直是在7%到8%之间徘徊,但到2002年以后,中国经济就已经在8%以上运行,这是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这与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启动有关。根据国际经验,这一增长期至少要持续10年以上。
这一变化的起点是从居民消费开始的。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富民政策基础上,随着收入的增长,我国部分城镇居民逐渐进入汽车与住房消费时代。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改革实行一段时间以后,居民的消费预期开始趋于稳定。居民购房、买车是以一定经济基础为支撑的,汽车与住房的消费并不是炒出来的,是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的。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带动车市、房市发展的原因,而车、房市场的发展又是带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生产一个冰箱和一间房子所需要的钢材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目前我国钢材生产量迅速上升到2亿吨,在两年内增长了一倍,极大地带动了制造业的全面启动,我们称之为“重化工业化”阶段的来临,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表现,具有可持续性。
正因为重化工业属于资金、资源密集型的行业,所以我国的投资才会快速增长。现在的投资是消费拉动起来的,而消费又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产业又带动投资高增长。这些投资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钢材、电力、住房等。中国在住、行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车、房市场在几年内是不可能饱和的。
宏观政策积极变化
袁钢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今年我国宏观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这属于转折性的变化,是一种非常好的转折。我们的经济目前面临的已经不是防止经济下滑的问题,而是在经济增长很快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节奏的问题。现在通货紧缩的压力开始转变为通货膨胀的风险,经济由过冷变为可能过热;由政府主导投资变成企业投资热情很高,所有这些变化都与宏观政策变化有关。
首先,是放松了货币政策。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高涨。其次,是民间投资在加快。在钢铁行业,民营企业投资快速增长。过去限产保价,现在谁有实力,谁就投资。小钢厂效益好于大钢厂。汽车消费热点也是民营企业带动的,民企可能会取代那些经营多年的国有大厂,去同海外企业竞争。此外,国家对就业更加重视,特别是重视农民就业,比如农民进城的同等待遇问题。过去我们说,只有城市先发展起来,农民才会得益。但今年政府提出,只有让农民能够自由进出城市,才能进一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过去,我们采用财政投资、控制贷款等政策,经济增长确实安全,但是经济潜力受到很大压抑。目前我们选择有风险的、高速增长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要保持住这样一种宽松的政策。调整政策不是要退回去,而是要进行积极的调整。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步子要稳一些,不要过早出现经济过热。现在还不到经济过热的时候,提得过早,对经济增长不利。我认为目前国家的政策是有勇气、有魄力,也是负责任的。我们宁愿面对经济过热风险,也要释放经济潜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过热风险是可以预防也可以控制的。明年应该能保持一个很好的增长,如9%以上。
多年来最好的一年
万东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今年经济运行形势是多年来最好的一年。一季度经济增长9.9%,三季度增长9.1%,如果不是非典的影响,使得第二季度增长回落到6.7%,前三季度经济增长至少要在9%以上。从10月份经济增长来看,速度并没有放慢,而且还有进一步加快的势头。9月份工业增长从16.3%进一步加快到10月份的17.2%,这意味着全年的经济增长将达到8.5%。
今年经济增长加快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加入WTO的积极效应开始显现,主要体现为“大进大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从1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亿美元用了5年(1988年到1993年)的时间,而到今年10月份已从去年6208亿美元增加到6800多亿美元了,现在的趋势是每月进出口额都在700亿美元左右。照此计算,今年的进出口额将突破8000亿美元,这是多年来少有的现象。第二个因素是连续6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累积结果。我国6年累积发行国债8000亿元,如果加上2万多亿元的地方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特殊政策投放资金总共达到3万多亿元,加上一定程度的信贷扩张,这些都为今年经济的加快增长打下了好的基础。
李雨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院副院长):2003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前三季度GDP增长约为8.5%。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物价水平仍处于低位,金融运行基本平稳等几个方面特征明显。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大体可保持前三季度水平,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5%。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今年整个形势非常好,好得出乎人们的预料。前三季度,全国对外贸易总额达6062.6亿美元,增长36.2%。其中,出口3077亿美元,增长32.3%;进口2985.6亿美元,增长40.5%,实现贸易顺差91.5亿美元。
前三季度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是:进出口贸易高速稳定增长,月度进出口额屡创新高;一般贸易增势强劲,加工贸易平稳发展;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两旺,资源性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对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贸易顺差大幅减少;外贸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进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进出口在国民经济中作用逐步增强。
新一轮经济增长已经启动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主任):从各个经济指标来看,今年经济回升的势头已经稳定下来了。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曾上升到8%,但没有稳住,2002年以后再次达到8%,今年估计是8.5%,从明年的势头来看不会低于8%。我国GDP增速从1998年到2000年一直是在7%到8%之间徘徊,但到2002年以后,中国经济就已经在8%以上运行,这是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这与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启动有关。根据国际经验,这一增长期至少要持续10年以上。
这一变化的起点是从居民消费开始的。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富民政策基础上,随着收入的增长,我国部分城镇居民逐渐进入汽车与住房消费时代。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改革实行一段时间以后,居民的消费预期开始趋于稳定。居民购房、买车是以一定经济基础为支撑的,汽车与住房的消费并不是炒出来的,是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的。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带动车市、房市发展的原因,而车、房市场的发展又是带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生产一个冰箱和一间房子所需要的钢材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目前我国钢材生产量迅速上升到2亿吨,在两年内增长了一倍,极大地带动了制造业的全面启动,我们称之为“重化工业化”阶段的来临,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表现,具有可持续性。
正因为重化工业属于资金、资源密集型的行业,所以我国的投资才会快速增长。现在的投资是消费拉动起来的,而消费又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产业又带动投资高增长。这些投资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钢材、电力、住房等。中国在住、行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车、房市场在几年内是不可能饱和的。
宏观政策积极变化
袁钢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今年我国宏观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这属于转折性的变化,是一种非常好的转折。我们的经济目前面临的已经不是防止经济下滑的问题,而是在经济增长很快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节奏的问题。现在通货紧缩的压力开始转变为通货膨胀的风险,经济由过冷变为可能过热;由政府主导投资变成企业投资热情很高,所有这些变化都与宏观政策变化有关。
首先,是放松了货币政策。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高涨。其次,是民间投资在加快。在钢铁行业,民营企业投资快速增长。过去限产保价,现在谁有实力,谁就投资。小钢厂效益好于大钢厂。汽车消费热点也是民营企业带动的,民企可能会取代那些经营多年的国有大厂,去同海外企业竞争。此外,国家对就业更加重视,特别是重视农民就业,比如农民进城的同等待遇问题。过去我们说,只有城市先发展起来,农民才会得益。但今年政府提出,只有让农民能够自由进出城市,才能进一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过去,我们采用财政投资、控制贷款等政策,经济增长确实安全,但是经济潜力受到很大压抑。目前我们选择有风险的、高速增长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要保持住这样一种宽松的政策。调整政策不是要退回去,而是要进行积极的调整。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步子要稳一些,不要过早出现经济过热。现在还不到经济过热的时候,提得过早,对经济增长不利。我认为目前国家的政策是有勇气、有魄力,也是负责任的。我们宁愿面对经济过热风险,也要释放经济潜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过热风险是可以预防也可以控制的。明年应该能保持一个很好的增长,如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