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设限和升值“泰山压顶” 下半年纺织业增长将“软着陆”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8-21 08:19:00
今年1-6月纺织行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644亿元,实现利润2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82%和27.57%。利润增长落后于收入增长的现象有所改变,二者差距呈现明显的收敛迹象。全行业毛利率和利润率分别为10.47%和3.05%,较今年一季度10.31%和2.78%有所上升,但相比去年同期的10.81%和3.13%仍然是下降的。
分行业看,除化纤和纺机以外的子行业的盈利状况均有改善。其中棉纺织和麻纺织行业的利润率同比分别提高25%和21%,印染、家纺、毛纺和服装行业也提高10%以上。
从纺织行业销售产值与出口增长情况对比来看,除今年1、2月份因配额取消后出口短暂放量外,大部分时间出口增长落后于销售产值的增幅,今年1-6月销售产值增幅高于出口增幅约7个百分点,显示出内需拉动转强的事实。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9%,其中衣着类消费同比增长21.6%,呈现进一步上扬态势。
设限对出口的影响逐渐显现
上半年纺织服装出口503.5亿美元,同比增长21%,相比1-4月出口增幅18.26%的低点有所回升,但同比仍下降了2.4个百分点。在贸易环境不稳的形势下企业抢关出货是出口回升的原因。
据中国海关的统计,目前美国设限的7类纺织品中除精梳棉纱外,其余产品的配额全部用尽,在欧盟设限的10类纺织品中,毛衫、亚麻苎麻纱、床单和桌布等产品清关率也已超过或接近100%。欧美设限的纺织品出口约占今年纺织品出口总额的14%左右,下半年受设限产品封关和升值的事实与预期影响,出口增长将继续放缓,预计全年出口增长18%左右。
中美于正在进行的第三轮纺织贸易磋商,中国力争按照中欧纺织品备忘录的模式解决,而美国则希望制定一揽子协议,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重新置于配额管理之下。由于基数随时间推移不断放大,汇改启动之后美国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动机有所减弱,目前贸易谈判的形势较上半年有利。
下半年行业增长将放缓
国家已关注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依存度较高的纺织行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并酝酿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如上半年十几亿元的纺织品出口税收入,拟用于扶持服装企业创立国际品牌、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等。但这些措施不会对行业的短期运行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可以肯定,今后一段时间国家不会出台对纺织行业不利的政策,如增加出口税、降低出口退税率等。
但从行业基本面看,在棉花减产和原油涨价的背景下,企业成本上涨趋势难改;新设配额的用尽和升值效应的显现(企业已签订的8、9月份合同无法传递升值2%的压力)将抑制出口,出口受阻又将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因此下半年行业利润率将有所回落,全年总体表现为前高后低的可能性较大。
如持续升值纺织行业受损加剧
纺织行业的主要子行业包括棉纺织、毛纺织、服装、家用纺织品。我们从成本中可贸易品的比例,行业议价能力等方面来定量计算各行业的受损程度。
静态计算受损不大。根据2004年各行业指标计算,棉纺织、家用纺织品、毛纺织、服装4行业成本中可贸易品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9.31%、36.59%、44.08%和14.21%。不考虑议价能力及其变化,静态计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家用纺织品、毛纺织和服装行业每百元出口收入损失的利润额分别为0.51、0.63、0.56、0.86元。
议价能力本币升值幅度成反比:一般初加工产品议价能力较弱,如棉纺织行业;而深加工产品价能力较强。如服装和家用纺织品行业。此外,行业或企业的议价能力与本币升值幅度成反比。即人民币升值初期,纺织企业的议价能力普遍较强,利润受损不明显;如人民币持续升值或达10%以上,企业的议价能力不断下降,边际负效应会迅速扩大。
经议价能力调整后的受损程度和升值幅度盈亏点:以2004年数据为依据,加上各行业在升值不同阶段的议价能力因素,通过计算得出,当人民币升值2%时,棉纺织、家用纺织品、毛纺织和服装行业出口产品的营业利润分别下降5.17%、2.07%、3.2%和2.46%;但随着升值幅度的上升,各行业出口利润急剧下降;当升值幅度分别达到8%、10%、11%和10%时,棉纺织、家用纺织品、毛纺织和服装行业出口产品开始由盈利转为亏损。
升值导致服装进口的冲击有限
一般贸易进口中占比小使冲击减轻。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口纺织品服装价格下降,竞争力上升,从而对国内纺织行业的冲击。2004年我国进口纺织品和服装168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146.31亿美元,一般贸易14.17亿美元,仅占8.4%。因加工贸易属于两头在外,对国内市场不会形成实质性冲击;而一般贸易的14.17亿美元,仅占2004年纺织品服装行业销售收入的0.89%。因此人民币升值2%,不会因进口增加对纺织行业带来明显的冲击。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一般贸易快速增长,而加工贸易已开始下降(如服装)。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超过10%,进口纺织品服装对国内的冲击将逐步显现。
中间产品进口比重大抵消部分影响。在2004年我国进口的168亿美元纺织品服装中,纺织品153亿美元,占91%。纺织品进口中包括纤维、纱线、面料等中间产品。升值后中间产品进口增加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对同类产品形成冲击,二是使下游产品的进口成本下降。如纱线进口增加对国内纺纱企业形成压力,但会使面料企业进口成本下降。就全行业而言,中间产品进口增加的负面影响可以部分抵消。
作为最终消费品的服装,2004年我国进口15.3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3.02亿美元,仅占19.7%。2004年我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服装销售额约2400亿元,进口服装仅占1%。因此人民币升值2%,进口服装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明显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