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度出口受阻加剧国内茧丝价格下跌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9-18 08:01:00
今年以来,印度政府对从我国进口的厂丝实施反倾销制裁,并采取等级复检变相设限措施,致使我对印丝类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国内市场茧丝价格持续跌出新低,茧丝行业贸、工、农各环节遭受重创。
业内人士担忧,印方7月3日作出的终裁结果如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将对我国丝类产品出口造成更大影响,企业急盼贸易正常化。
记者从国家茧丝办了解到,近几年来,随着印度国内丝绸需求连年增长,我对印丝类产品出口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出口到印度的厂丝已占出口总量的近一半,印度已成为我国丝类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2年我国对印度出口丝类商品10643吨,增长33.8%;出口额1.67亿美元,增长2.4%,但平均单价下降23.4%。由于对印丝类出口呈持续快速的量增价跌态势,2002年,印度政府开始对我国丝类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从2003年1月2日起对来自中国的2A及2A级以下白厂丝征收高额特别临时关税(2A及2A级以下厂丝对印出口1000吨左右),征税后中国厂丝到岸价为3
3.90美元/公斤。5月份起,印度海关又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厂丝实施等级复验措施,使我对印丝类出口全面受阻。
企业反映,今年初以来,各公司低等级厂丝基本上停止了对印出口。复验措施造成清关不畅,各出口企业5月份以前的发货已有500多吨滞留在印度各港口无法通关,客户不予支付货款,造成约6000万元货款被占用,收汇风险极大。由于出口受阻,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矛盾进一步恶化,部分进口商趁机压价,生丝出口价格一度跌至1.3万美元/吨,为2002年出口均价的62%。由此将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全国2000多万蚕农今年将减收10亿元以上;缫丝企业将减少收入5亿元以上,亏损面会进一步扩大;劳动力就业问题将受到影
响。据中国丝绸协会对498家规模以上缫丝生产企业的统计,今年1-5月亏损企业达190家,亏损面达38.2%。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际生丝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我国对印出口价格与对国际市场完全一致,并未构成倾销,各企业也还有微薄利润。印度之所以对我国生丝产品实施反倾销,目的是全面限制我生丝出口,保护其国内茧丝产业。
在中国丝绸协会最近召开的“茧丝产品产销形势分析座谈会”上,与会企业代表反映,有迹象表明,印方会变相扩大反倾销范围。
一是印方有可能采取一系列针对中国丝绸产品的反倾销措施。7月3日,印度方面作出终裁,决定对我涉案产品以最低限价方式征收反倾销税,要求进口产品到岸价不得低于27.97美元/公斤,否则征收差价,这大大高于中方最高21美元/公斤的让价,印度进口商已无力承受。企业担心,中国输往印度的高等级厂丝和蚕丝绸缎将成为下一个反倾销目标,而早在3月份新德里的听证会上,印方就已提出了此项动议。
二是印度中央丝绸局提出要采用新标准对进口中国生丝进行复验,这将变相扩大对我国生丝的反倾销范围。根据印度的反倾销公告,2A及2A以下等级的生丝采用中国标准,而其进口生丝检验标准则采用印度标准,这一印度新标准既不同于中国的标准,印度国内也从未使用过。这个双重标准加大了重新开箱检验的随意性,很可能人为地将我高等级丝降至2A级以下,划入反倾销范围。目前已发生2A级以上货物被印方降级的情况。
有鉴于此,国内企业强烈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早采取措施,妥善解决中印丝类贸易摩擦,确保茧丝业健康有序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就印度政府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进行交涉,迫使印方放弃针对进口中国的生丝的复检,承认中国的商检证书。
--尽快与印度建立茧丝贸易磋商机制。中印丝绸贸易摩擦事关我国丝绸原料商品的贸易管理和国家利益,外贸部门应形成合力,尽快采取措施,如对印度向我出口的大宗商品提出对等控制等,迫使印度恢复正常的贸易秩序。
--加强行业自律,遏制茧丝价格下跌。一是设立并严格执行出口最低保护价。二是完善配额有偿使用政策。为解决丝类出口企业串证低价竞销问题,对所有丝类产品统一收取有偿使用费,由国家茧丝办依市场价格波动情况设定可浮动的收费标准。三是建立一个公开、有效的监督机制。国家茧丝办应与海关、外贸、工商等部门联手整治,把有拒不执行最低限价、恶性竞争、串证等行为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与风险基金发放、厂丝国家储备、配额发放等政策挂钩,实行跟踪查处。
业内人士担忧,印方7月3日作出的终裁结果如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将对我国丝类产品出口造成更大影响,企业急盼贸易正常化。
记者从国家茧丝办了解到,近几年来,随着印度国内丝绸需求连年增长,我对印丝类产品出口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出口到印度的厂丝已占出口总量的近一半,印度已成为我国丝类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2年我国对印度出口丝类商品10643吨,增长33.8%;出口额1.67亿美元,增长2.4%,但平均单价下降23.4%。由于对印丝类出口呈持续快速的量增价跌态势,2002年,印度政府开始对我国丝类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从2003年1月2日起对来自中国的2A及2A级以下白厂丝征收高额特别临时关税(2A及2A级以下厂丝对印出口1000吨左右),征税后中国厂丝到岸价为3
3.90美元/公斤。5月份起,印度海关又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厂丝实施等级复验措施,使我对印丝类出口全面受阻。
企业反映,今年初以来,各公司低等级厂丝基本上停止了对印出口。复验措施造成清关不畅,各出口企业5月份以前的发货已有500多吨滞留在印度各港口无法通关,客户不予支付货款,造成约6000万元货款被占用,收汇风险极大。由于出口受阻,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矛盾进一步恶化,部分进口商趁机压价,生丝出口价格一度跌至1.3万美元/吨,为2002年出口均价的62%。由此将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全国2000多万蚕农今年将减收10亿元以上;缫丝企业将减少收入5亿元以上,亏损面会进一步扩大;劳动力就业问题将受到影
响。据中国丝绸协会对498家规模以上缫丝生产企业的统计,今年1-5月亏损企业达190家,亏损面达38.2%。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际生丝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我国对印出口价格与对国际市场完全一致,并未构成倾销,各企业也还有微薄利润。印度之所以对我国生丝产品实施反倾销,目的是全面限制我生丝出口,保护其国内茧丝产业。
在中国丝绸协会最近召开的“茧丝产品产销形势分析座谈会”上,与会企业代表反映,有迹象表明,印方会变相扩大反倾销范围。
一是印方有可能采取一系列针对中国丝绸产品的反倾销措施。7月3日,印度方面作出终裁,决定对我涉案产品以最低限价方式征收反倾销税,要求进口产品到岸价不得低于27.97美元/公斤,否则征收差价,这大大高于中方最高21美元/公斤的让价,印度进口商已无力承受。企业担心,中国输往印度的高等级厂丝和蚕丝绸缎将成为下一个反倾销目标,而早在3月份新德里的听证会上,印方就已提出了此项动议。
二是印度中央丝绸局提出要采用新标准对进口中国生丝进行复验,这将变相扩大对我国生丝的反倾销范围。根据印度的反倾销公告,2A及2A以下等级的生丝采用中国标准,而其进口生丝检验标准则采用印度标准,这一印度新标准既不同于中国的标准,印度国内也从未使用过。这个双重标准加大了重新开箱检验的随意性,很可能人为地将我高等级丝降至2A级以下,划入反倾销范围。目前已发生2A级以上货物被印方降级的情况。
有鉴于此,国内企业强烈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早采取措施,妥善解决中印丝类贸易摩擦,确保茧丝业健康有序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就印度政府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进行交涉,迫使印方放弃针对进口中国的生丝的复检,承认中国的商检证书。
--尽快与印度建立茧丝贸易磋商机制。中印丝绸贸易摩擦事关我国丝绸原料商品的贸易管理和国家利益,外贸部门应形成合力,尽快采取措施,如对印度向我出口的大宗商品提出对等控制等,迫使印度恢复正常的贸易秩序。
--加强行业自律,遏制茧丝价格下跌。一是设立并严格执行出口最低保护价。二是完善配额有偿使用政策。为解决丝类出口企业串证低价竞销问题,对所有丝类产品统一收取有偿使用费,由国家茧丝办依市场价格波动情况设定可浮动的收费标准。三是建立一个公开、有效的监督机制。国家茧丝办应与海关、外贸、工商等部门联手整治,把有拒不执行最低限价、恶性竞争、串证等行为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与风险基金发放、厂丝国家储备、配额发放等政策挂钩,实行跟踪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