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2002年空前发展 2003年更上一层楼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9-10 07:39:00
2003年9月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2002-2003年(首届)中国纺织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发布年会"。统计中心研究显示,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获得空前发展,2003年也经受住了非典考验,更上一层楼。
一:2002年纺织工业运行评述
1:需求拉动,行业总量快速增长
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709.08亿元,同比增长14.82%,产品销售收入10135.54亿元,同比增长16.99%,产品销售收入增幅高于总产值增幅2.17个百分点;2002年我国纺织产成品占用资金849.78亿元,同比下降4.24%,产销率97.6%,比2001年96.31%的产销率高出1.29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纺织经济运行市场需求拉动特征十分明显。在需求驱动下,2002年我国纺织主要产品都保持了2位数的增长,化纤产量991万吨,同比增长17.7%;纱产量850万吨,同比增长11.7%;布产量322亿米,同比增长11%,服装产量252亿件,同比增长10.5%。
2:出口创历史新高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200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突破600亿美元大关,达617.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66%;其中:纺织品出口205.79亿美元,同比增长22.19%;服装出口411.90亿元,同比增长12.66%。同期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143.62亿美元,同比增长3.77%,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474.07亿美元,为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1.56倍,纺织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型产业。我国纺织出口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和国际零售商直接采购等因素影响,部分产品出现量升价降。
3:行业调整力度加大,技术及产品结构升级
2002年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54.96亿元,同比增长29.07%,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16.09%高出12.98个百分点;纺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28%,比2001年提高了0.12个百分点:这表明伴随着中国的入世,纺织工业已经成为国内外投资商家看好的投资热点行业。2002年纺织新增固定资产405.28亿元,其中更新改造投资268.23亿元,同比增长了70.54%,占新增固定资产总额的66.18%,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投资力度的加大,推动了纺织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2002年,细纱机90年代的设备占总设备的42.8%,与2001年相比提高8.78个百分点;无梭织机占织机比重为15.20%,比2001年的12.53%提高了2.67个百分点;自动络筒占络筒机比重为40%,而2001年仅为34%;在产品竞争力方面,仅以出口的纺织面料为例。1998-2002年,我国纺织面料出口由54.58亿美元增长至83.19亿美元,年均增长11.11%;面料进口由54.30亿美元增长至65.76亿美元,年均仅增长1.11%;而从出口贸易方式看,面料一般贸易比重由1998年的54.61%迅速提升至2002年的78.41%。
4:行业经济保持良性运行 东西部差距在拉大
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340.93亿元,同比增长31.98%,利润也创历史最好水平。亏损企业4678户,亏损面19.64%,比2001年亏损面22.29%下降了2.65个百分点,这说明2002年我国纺织企业总体赢利能力有所提高。这一方面是产品赢利能力增强,同时企业管理也获提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同比分别下降了0.3和0.2个百分点。在区域分布上,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东部纺织经济明显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东部5省份(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上海)收入占全国的74.61%,利润占84.56%,出口额占全国的78%。反观西部地区,2002年我国共有8个省市出现亏损,其中有6个省市属西部地区;其亏损额占地区亏损总额的比重为90.92%,比2001年的86.9%增长了4个百分点,这说明东西部地区纺织经济差距已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二:2003年前半程锦上添花
在2002年良好发展的背景下,业内普遍预期2003年纺织行业会"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第一季度开局良好,伊拉克战争没有对行业运行产生不良影响,生产、出口和经济运行都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24.7%,超过2002年全年增速。4、5月份,非典疫情大面积爆发,造成社会恐慌,经济活动暂时停滞,内需严重不足,纺织行业也出现一个暂时性低点,但即使这样,出口仍然保持快速增长。6月份随着非典疫情的有效控制,行业运行开始恢复,首先是工厂恢复开工,6月份各大类产品产量都创年内单月最高,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内需恢复也很快,行业运行基本正常。整个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794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收入5386亿元,同比增长23.9%,仍然高于2002年全年增速,实现利润170.4亿元,同比增长32.3%,利润率继续提高。
上半年形势虽好,业内普遍还担心下半年外销订单不足,对出口总体上有一个滞后冲击。现在从7月份的统计来看,有些过虑,7月单月出口75.78亿美元,创单月出口新纪录,前7月累计413.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2%。对主要市场如美、日。欧出口增幅都很大,特别是日本市场,1到7月累计出口7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3.3%,扭转了2002年对日出口下降的局面。同时出口的一般贸易比重继续稳步上升,前7月为66.4%,而2002年为62.5%。行业总体运行也很好,虽然部分产品7月单月产量比6月略有下降,更多是对6月高产量的技术性调整,而不是需求的不足。7月单月产值为1019亿元,收入1004亿元,不是特别高,但利润却有34.2亿元,创年内单月利润新高。
三:2003年全年预测及对中长期的展望
展望前景,我们认为中国纺织工业将持续增长,总体呈向上格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空间扩大,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得到合理充分的体现,而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极大刺激了纺织内需,国内外投资者纷纷加大投资就能说明这点,但也存在少数行业投资速度过猛、地区发展两极分化、国际竞争环境趋紧等问题。
而从2003年全年看,既然普遍预料的一些负面影响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2003年将是又一个"新高年"。统计中心利用数学模型和专家会议预测2003年全年指标如下:
项目 单位 2003年累计 同比
纱产量 万吨 936.00 10.12
布产量 亿米 355.28 10.37
化纤产量 万吨 1113.00 12.31
工业总产值(现)亿元 12922.08 21.40
销售收入 亿元 11845.84 18.17
利润 亿元 400.28 19.99
服装产量 亿件 292.53 15.92
纺织品服装进口 亿美元 149.66 4.2
纺织品服装出口 亿美元 703.37 13.87
一:2002年纺织工业运行评述
1:需求拉动,行业总量快速增长
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709.08亿元,同比增长14.82%,产品销售收入10135.54亿元,同比增长16.99%,产品销售收入增幅高于总产值增幅2.17个百分点;2002年我国纺织产成品占用资金849.78亿元,同比下降4.24%,产销率97.6%,比2001年96.31%的产销率高出1.29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纺织经济运行市场需求拉动特征十分明显。在需求驱动下,2002年我国纺织主要产品都保持了2位数的增长,化纤产量991万吨,同比增长17.7%;纱产量850万吨,同比增长11.7%;布产量322亿米,同比增长11%,服装产量252亿件,同比增长10.5%。
2:出口创历史新高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200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突破600亿美元大关,达617.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66%;其中:纺织品出口205.79亿美元,同比增长22.19%;服装出口411.90亿元,同比增长12.66%。同期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143.62亿美元,同比增长3.77%,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474.07亿美元,为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1.56倍,纺织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型产业。我国纺织出口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和国际零售商直接采购等因素影响,部分产品出现量升价降。
3:行业调整力度加大,技术及产品结构升级
2002年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54.96亿元,同比增长29.07%,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16.09%高出12.98个百分点;纺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28%,比2001年提高了0.12个百分点:这表明伴随着中国的入世,纺织工业已经成为国内外投资商家看好的投资热点行业。2002年纺织新增固定资产405.28亿元,其中更新改造投资268.23亿元,同比增长了70.54%,占新增固定资产总额的66.18%,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投资力度的加大,推动了纺织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2002年,细纱机90年代的设备占总设备的42.8%,与2001年相比提高8.78个百分点;无梭织机占织机比重为15.20%,比2001年的12.53%提高了2.67个百分点;自动络筒占络筒机比重为40%,而2001年仅为34%;在产品竞争力方面,仅以出口的纺织面料为例。1998-2002年,我国纺织面料出口由54.58亿美元增长至83.19亿美元,年均增长11.11%;面料进口由54.30亿美元增长至65.76亿美元,年均仅增长1.11%;而从出口贸易方式看,面料一般贸易比重由1998年的54.61%迅速提升至2002年的78.41%。
4:行业经济保持良性运行 东西部差距在拉大
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340.93亿元,同比增长31.98%,利润也创历史最好水平。亏损企业4678户,亏损面19.64%,比2001年亏损面22.29%下降了2.65个百分点,这说明2002年我国纺织企业总体赢利能力有所提高。这一方面是产品赢利能力增强,同时企业管理也获提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同比分别下降了0.3和0.2个百分点。在区域分布上,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东部纺织经济明显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东部5省份(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上海)收入占全国的74.61%,利润占84.56%,出口额占全国的78%。反观西部地区,2002年我国共有8个省市出现亏损,其中有6个省市属西部地区;其亏损额占地区亏损总额的比重为90.92%,比2001年的86.9%增长了4个百分点,这说明东西部地区纺织经济差距已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二:2003年前半程锦上添花
在2002年良好发展的背景下,业内普遍预期2003年纺织行业会"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第一季度开局良好,伊拉克战争没有对行业运行产生不良影响,生产、出口和经济运行都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24.7%,超过2002年全年增速。4、5月份,非典疫情大面积爆发,造成社会恐慌,经济活动暂时停滞,内需严重不足,纺织行业也出现一个暂时性低点,但即使这样,出口仍然保持快速增长。6月份随着非典疫情的有效控制,行业运行开始恢复,首先是工厂恢复开工,6月份各大类产品产量都创年内单月最高,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内需恢复也很快,行业运行基本正常。整个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794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收入5386亿元,同比增长23.9%,仍然高于2002年全年增速,实现利润170.4亿元,同比增长32.3%,利润率继续提高。
上半年形势虽好,业内普遍还担心下半年外销订单不足,对出口总体上有一个滞后冲击。现在从7月份的统计来看,有些过虑,7月单月出口75.78亿美元,创单月出口新纪录,前7月累计413.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2%。对主要市场如美、日。欧出口增幅都很大,特别是日本市场,1到7月累计出口7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3.3%,扭转了2002年对日出口下降的局面。同时出口的一般贸易比重继续稳步上升,前7月为66.4%,而2002年为62.5%。行业总体运行也很好,虽然部分产品7月单月产量比6月略有下降,更多是对6月高产量的技术性调整,而不是需求的不足。7月单月产值为1019亿元,收入1004亿元,不是特别高,但利润却有34.2亿元,创年内单月利润新高。
三:2003年全年预测及对中长期的展望
展望前景,我们认为中国纺织工业将持续增长,总体呈向上格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空间扩大,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得到合理充分的体现,而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极大刺激了纺织内需,国内外投资者纷纷加大投资就能说明这点,但也存在少数行业投资速度过猛、地区发展两极分化、国际竞争环境趋紧等问题。
而从2003年全年看,既然普遍预料的一些负面影响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2003年将是又一个"新高年"。统计中心利用数学模型和专家会议预测2003年全年指标如下:
项目 单位 2003年累计 同比
纱产量 万吨 936.00 10.12
布产量 亿米 355.28 10.37
化纤产量 万吨 1113.00 12.31
工业总产值(现)亿元 12922.08 21.40
销售收入 亿元 11845.84 18.17
利润 亿元 400.28 19.99
服装产量 亿件 292.53 15.92
纺织品服装进口 亿美元 149.66 4.2
纺织品服装出口 亿美元 703.37 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