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挺起南充丝绸工业的脊梁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0-26 08:42:00
挺起南充丝绸工业的脊梁
——来自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报告
抓解困同时抓发展,抓稳定同时抓改革,抓传统产业同时抓产业结构调整。六合集团励精图治,攻坚破难,探索出了国有大型丝绸企业破产重组后如何走出困境,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题记
四川省南充六合集团是1999年7月在原南充嘉丽华丝绸集团公司破产基础上组建,以服装、丝绸为主业的大二型丝绸企业集团。六合集团创建之初,仅有近800万元的流动资产,却面临每个月最低支出需300万元、解决3100多名职工的就业安置和2500多名离退休职工生活保障的严峻现实。为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六合集团在中共南充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强力推进各项改革的实施,重组当年即实现工业总产值9600万元,利税351万元,上交税金195万元,结束了长达5年的巨额亏损局面,在全省国有丝绸企业中率先扭亏为盈。2002年六合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25450万元,销售收入20012万元,实现利税1029万元,上交税金487万元,出口创汇570万美元。今年,在全国同行业重新跌入低谷和遭受“非典”的影响下,六合集团1—7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6184万元,实现利润336万元,上交税金4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65%、16%和157.45%。预计今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将达2.8亿元,销售收入2.5亿元,利润500万元,上交税金800万元,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总结回顾六合集团公司改革与发展历程,其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解放思想,群众参与是推进改革的基础
为不辜负省市党委、政府的重托和职工的厚望,六合集团冲破重重困难,认真化解矛盾,突破体制障碍,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1.1领导班子带头转变观念。六合集团“一班人”认真总结历史教训,着重领会“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精神,充分认识到“小改革小发展,大改革大发展,不改革不发展”,企业“改则生,不改则死”,要彻底改变企业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必须用改革的方法,打破“抓解困不敢想发展,抓稳定不敢想改革,抓传统产业不敢想产业结构调整”的框框,将认识统一到创新观念找路子、团结一心求发展、加快发展掌握主动上来。缫丝是六合集团的传统优势主导项目,但这种以初级加工为主的产业和产品结构,由于其附加值少,抗市场风险能力弱,致使企业陷入“产值量越大,亏损额越大”的怪圈。为此,公司转变丝绸企业抓丝绸的单一发展模式,果断调整缫丝、织绸、服装品种在丝绸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培育和发展服装等精深加工,以终端产品拓展和引导市场。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从党委书记到副总经理和中层管理人员均实行“了断关系”的竞聘上岗,对自己缴纳“压金”兼职的分公司或车间承担市场风险和经营不善带来的后果。此举,使公司上下顿生危机,更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2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六合集团始终坚持职工是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企业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前,都要通过报刊、有线电视、广播、墙报等媒体和各个居委会、党团组织充分宣传、广泛发动、收集意见,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全部提交职代会讨论,知道职工想什么,要什么,增强职工对企业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争取他们对企业改革的理解与谅解,让他们自觉自愿参与到改革中来。在六合集团,每一个职工都是企业真正的主人,无论你是什么工种,只要有意见和建议都可直接向总经理反映;企业有重大的决策和事项,职工都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依靠职工办企业为六合集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1.3思想政治工作保驾护航。六合集团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改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一是变“虚”为“实”,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改革经营任务相结合;二是变单纯作思想工作为既耐心教育又热情服务,通过“一对一”、“结对子”扶贫帮困,发放困难补助等多种形式为职工办实事;三是变重言教为言传身教相结合,靠人格的力量来服人。他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厂”为宗旨,要求以高尚的品格、公正的作风、热情的态度、积极的精神影响人、感染人,实现了班子凝聚到全心全意创业上来,员工凝聚到爱岗敬业、团结脱困上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知我企业,助我发展上来。
二、制度创新,权责明确是推进改革的核心
2.1优化激励机制。在用人上,坚持能者上、庸者下,以德、能、勤、绩考核和民意测验为准绳,不唯资历,率先在南充市国有企业对包括副总经理在内的所有管理干部实行公开竞岗、一年一聘,使全体管理人员既有工作压力又有激励目标。用工制度上,建立企业内劳务市场,实行全员聘用,通过自办培训学校等形式,组织待岗人员学习培训,每年通过分流、合理安置职工近300人。在分配制度上,突出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坚持报酬激励,拉开分配档次,取消职工所有固定工资,真正体现多劳多得,最高和最低工资差高达10倍。同时,无论企业处于什么境况,他们都坚持荣誉激励,树明星、立典型,并给予隆重表彰奖励,激发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在六合集团,所有生产经营部门的经营者,都实行风险抵押,避免政策上出现真空,今年集团公司抵押金额就达46万元。
2.2精减机构。通过撤并、实行一岗多责、一专多能、不因人设岗等改革组织管理机构,强化了部门职能,科室由原来的18个、117名中层干部精减为6个科室、20多名中层干部,非生产性人员仅占职工人数的2%。“消肿减肥”,使行政管理部门树立了“高效率、快节奏、多职能、满负荷”的工作作风,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每年减少支出近100万元。
三、整纲肃纪,强管增效是推进改革的保障
一流的工作源于一流的作风,过硬的作风根植于过硬的管理。嘉丽华集团公司破产之后,六合集团最大的危机在于干群关系紧张,管理混乱,人心焕散。追根溯源,公司先后出台了66个近10万字的各种规章制度,内容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领导有领导的规章,职工有职工的准则。同时,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力促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3.1严明纪律,铸就打硬仗的队伍。六合集团提出“制度就是高压线”,“企业无特殊员工”,并努力使这种理念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从厂区人流、物流到生产经营现场,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一切行动听“规距”。缫丝厂一劳模丢弃20多粒薄皮茧被查获,公司对他作出了开除留厂察看的决定;稍后,又一名车间主任因丢弃屑丝而被撤职。自此上下震动,长期以来原料高耗的局面得以彻底改观,吨丝成本下降2万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六合的员工不允许在产品质量上出差错,出了差错就得下岗,没有“下不为例”,不允许“缴学费”,谁生产了次品、废品谁就掏钱买走。去年,一管理人员因疏忽错用原料,全部赔偿了原料费6000元。今年2月,有客户反映产品质量有问题,集团公司立即免去了这一产品生产负责人的职务。几年来,六合集团因违纪被查者多达500多人,其中公司领导、中干及骨干管理人员有60多人。
3.2优化重组,实现资产人格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资产,将有效资产与职工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先后通过拍卖、租赁、参股入股等形式,对建筑公司、食堂、医院和丝绸部份生产线进行优化重组,成立丝织公司、营销公司、能源供应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使经营者和部分职工由劳动者转变为股东和劳动者的双重身份,实现了各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下的优化配置。以上举措,不仅使公司每年减少近150万元的支出,还减少亏损近百万元,同时盘活资产、回收资金达200多万元,近三年累计节省非生产性支出500多万元,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目前,这些单位自身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推行货币交易,建立企业内市场运作机制。市场化的核心是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经营管理,六合集团坚持以“货币化的交易”为切入点,以“为谁服务谁支钱”为原则,建立链式管理模式,实现了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单位、乃至各工序、岗位的经济往来都变成了纯粹的市场买卖关系,再没有“谁听谁,谁为谁”的说法,如果哪家交不出水、电、气费,能源公司照样会立即拉他的闸,丝毫不会顾念“同门”之情。同时,各单位既可对内,也可独立对外开展业务。今年丝织公司一直满负荷运行,但80%的订单却不是营销公司“拉来的”,彻底改变了过去生产经营协调难的状况。集团公司办公室小车,只要付钱就可使用。
此外,公司还取消了所有单位的财务部门,实行财务核算中心管理制,改变过去经营放权,目标分解后资金分散,经营业绩不实,隐亏增加的状况,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
四、招商引资,多元投资是推进改革的重点
招商引资、嫁接改造是提升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六合集团资金匮乏、技术装备落后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公司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吸引了一批外来企业,盘活了存量资产,增大了经济总量。
受银行对破产重组企业的限制,六合集团长期无信贷支持。因为缺钱,原料无法购进,拥有400吨缫丝能力的机器设备在生产旺季也停产闲置。怎么办?“靠吸纳民间资本,用他人的钱来发展生产,实现资本经营”。为此,集团公司向外抛出了优惠的条件寻求合作伙伴。很快,浙江嘉欣丝绸公司慕名而至,投入1000万元流动资金,合作经营自动缫丝板块,尘封多年的设备全部运转起来了。集团粗丝分公司、缫丝分公司利用其固定资产与重庆等多家民营企业合作,由对方投入流动资金经营,生产六合牌产品,其产品返销六合集团。结果,这个分公司恢复到满负荷生产状态。与深圳新维服装公司、香港怡德公司合资组建金嘉服装公司时,对方将服装分公司帐面近150万元的资产评估后认为只值50万元。面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议论,集团公司顶住各方压力,果断拍板,金嘉服装公司顺利组建。如今,金嘉服装公司已具有年出口服装150万件的生产能力。2002年,该公司出口创汇470万美元,实现利税700万元,成为四川省最大的出口服装生产基地。公司在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不仅盘活了年亏损近100万元的服装公司,而且在“金嘉”的资产已由50万元增至280万元,股份由25%增至38%,国有资产实现大幅增值。目前,六合集团已形成了承包、联合、短期项目股份、合资合作等多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的格局。
五、调整结构,快速发展是推进改革的关键
六合坚持调结构、抓发展,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此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增强核心竞争力,迎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
1999年以前,六合集团技术装备绝大多数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水平,自动缫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和省内平均水平,关键设备的技术改造严重滞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任务十分繁重。丝绸产品也多为常规品种,且以原料型半成品为主,精深加工不足,终端产品技术含量低,受下游企业产品的制约因素较大,难以终端产品去拓展和引导市场。为此,近年来,集团公司外争政策,内调结构,与各投资方及苏州大学等科研院所采取项目合股、合作研发、按效益分红等多种形式,累计完成技改投入2000多万元。引进先进的意大利剑杆织机24台,增加厚重型无梭休闲服装面料100多万米生产能力;完成服装生产线二期扩建工程,增加工业设备400台(套),扩大服装生产能力100万件(套);完成针织横机厂房扩建和设备引进安装;完成有梭织机全面整修和缫丝机组的改进;完成多纤维交织面料研究立项。为抢占市场制高点,六合集团年开发100多个新产品上市,双宫绸、蛹蛋白纤维等多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独占鳌头;环保型大豆纤维、竹子纤维等产品相继光彩亮相;大豆、真丝、羊毛“三合一”产品荣获国家茧丝办专项资金。2002年8月,集团公司与深圳维新服务公司、香港怡德实业公司合资600万元组建的四川金合纺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填补南充多纤维交织厚重体闲面料生产空白,加快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走出了一条以服装为龙头带动丝绸和其它产业共同发展的路子。最近,合资方又决定追加5000万元投资,扩大生产线,扩建工程即将开工。经过几年的努力,集团公司丝、绸、服装和其它产业的比例已经由1997年的50:40:3:7调整到18:40:40:2,一条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已成雏形,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改革激发活力,创新赢得发展。近年来,集团公司连续被南充市委、市政府授予“改革与发展先进企业”、“先进纳税企业”、四川省“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四川省委“优秀基层党组织”等多项殊荣。同时,还被评为2002年全国丝绢纺织丝针织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前37强和2003年四川省纺织工业最大规模、最佳效益前10强,被列为南充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丝绸行业唯一的龙头企业和四川省政府小巨人企业。 (来源:<<蚕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