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洗牌警报鸣响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0-24 07:50:00
今年棉价的直线冲高所带来的影响,被众多纺织企业称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又来了。棉花市场波澜起伏,化纤市场风云激荡,纺织企业在新的竞争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使市场调整主体的能力更加明显。纺织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正在面临新的洗牌,不断地调整、创新、适应,将是企业制胜的永恒法宝。
眼看着目前的棉价仍是一个劲儿地往上走,纺织企业老总们的心情可用四个字形容:“心急如焚”。
从当前的市场行情看,到10月上旬,全国129、229级棉平均价格已过16500元/吨,在10月14日-16日的三天里,国内棉价又上涨了1200多元/吨。从9月底至今,半个多月的时间,国内棉花价格已上涨了近3500元/吨。“如果这个价位再持续一段时间,将有一批企业尤其是国企被淘汰出局。”武汉一棉董事长曾中一焦虑地说。“我们的库存还能撑20天左右,但是企业今年的效益和去年同期比,已经大大缩水了。”和武汉一棉比起来,潍坊四棉董事长毕孝圣就更心急了,“都认为新棉上市价格会便宜一些,企业就没有再买新棉,全用的是库存,每想到今年的棉花市场这么大的变化,现在的库存也支持不了几天,如果这种状况再持续一段时间,企业的困难就太大了。”
纺织效益缩水棉价
当原料成本已经占到纺织企业成本70%的时候,谁都清楚高棉价对纺织企业造成的影响。事实也是如此,来自各地纺织企业的信息令人揪心,据有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到10月15日,国内70家重点纺织企业129级和229级棉到厂均价已分别达到16743元/吨和16451元/吨,到10月17日,河北省329级均价已上升到17600元/吨,229级达到17900元/吨;山东省标准棉均价17500元/吨,部分企业429级到厂价达到17300元/吨;浙江高质量的229级棉花最高达18300元/吨,329级花也在17800~18000元/吨;河南省329级平均价在17800元/吨,229级平均在18000元/吨。新疆的棉花由于种种原因出运困难。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库存最多的企业只能支撑1个月左右,库存最少的企业只有5~7天的原料。
据了解,截至目前,江苏常州地区已经约有1/3纺织厂停产,另2/3开机率不足65%,浙江省也有1/3以上限产或停产。湖北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已经全部停产,另外一家大型国企也关机50%,靠库存维持。“目前国内大多数棉纺织企业的库存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是零库存。我们最担心的是现在市场炒棉花,一个月以后,后道的需求没有上去反而下降了,尤其是出口订单,如果由于棉价太高,企业做不下来,只能忍痛放弃。可是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不是今天把棉价降下来了,明天市场就能回来了。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市场,没有了订单一切都是空的,谈什么都来不及了,企业要拿回失去的市场,又要经过一个痛苦的适应和调整。”曾中一焦虑地说。“这种状况再持续下去,我们企业明年将有几个厂子关门。”广东开平平达棉纺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叶佳无奈地称。
和高昂的棉价比,棉花后道的纱和布的涨幅却很有限。到10月17日,钱清轻纺市场32S针织用纱价格为23800元/吨,较前周上涨了1500元/吨;21S纱的中心报价是22200元/吨,较周前上涨700元/吨左右;盛泽嘉兴两地用于喷气织造面料的21S、32S纱的中心报价在19300元/吨和20600元/吨;西南市场32S纱上调了1000~1500元/吨左右。和纱的价格比起来,坯布的涨幅就更小了,10月17日织里棉布城全棉坯布
6530×30100×80上涨幅度在0.10元/米左右。全棉拉绒坯布50.520×1042×42价格为0.10元/米涨幅,只有适宜制作童装两用茄克衫的全棉线绢坯布6320×20100×52市场交易还比较活跃,价格由上周的6.50元/米升至目前的6.65元/米。但涨幅也只有0.15元/米。目前全国坯布市场部分当季畅销品种,如40S纱斜、府绸、纱卡等价格有0.4~0.5元的上升外,大部分一般品种的平均价格上调的幅度只有0.05~0.2元。后道纱、布市场的反应直接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是纱价上升的幅度和棉价不成正比,高价棉并没有卖出高价纱,使棉纺厂的原料成本没有合理消化,棉纺厂的效益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棉纱的价格虽只有20%左右的上涨,但对下游织造企业而言,已是增加了很大一块成本,再加上印染和服装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又加重了织造企业的负担,目前纺织企业不论是购棉、购纱、购布都十分谨慎,即使购买,交易量也很少,市场并不活跃。现在不仅棉纺厂在纷纷减产、停产,纺织后道织造企业实行限产、产品结构调整甚至彻底放假的企业正在逐渐增多。
化纤市场已被搅动
由于棉价上涨过急、过高,棉纺厂不敢轻易接货,在棉花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国内棉纺企业面临减停产威胁,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已经有众多企业开始大比例减少棉花的使用,转而加大对化纤原料的使用,在需求的拉动下,目前涤纶短纤的价格已经从9000元/吨上升到12000元/吨左右。山东部分企业从9月中旬开始就全部改变产品结构,纯棉产品全部停产,转而生产纯涤纱和混纺面料。业界人士已担心,涤纶短纤会出现像棉花一样的不正常现象。
据官方统计,去年底,全国纺绽总数已超过5000万锭,但民间统计,目前全国纺锭总数估计已达7000万锭,专家认为这个数字比较符合当前供需实际,如果按这个数据推算,国内棉纺企业对棉花与涤纶短纤需求能力均会大幅增长,估计每月棉纺织企业对涤纶短纤的需求能力可达到28万吨(按每1万锭纱纺32S纱对原料的需求能力为1500吨/年,棉纱中涤短的平均含量为30%)。目前由于棉花紧张,用涤比例有所增加,如果按35%的用涤比例计算,对涤短的实际需求可达32万吨。今年全国新增的涤短能力共有35万吨左右,到今年年底预计涤纶短纤的总能力达到35万吨(切片纺与直纺),其中直纺短纤200万吨,平均每月纺纱用涤短的产量25万吨,加上每月约4万吨的进口量,每月总的供应量为29万吨。从能力配比看,如果纺纱能力继续增加,涤纶短纤有一定的缺口,使涤纶短纤价格有上涨空间。
在涤纶短纤行情上扬的推动下,涤棉纱、纯涤纱价格开始相应上涨,目前广东市场涤棉纱普遍上涨了800~1000元/吨,32S(65:35)涤棉纱成交价达到18500元/吨,绍兴市场45S(65:85)从18600元/吨上涨至19400元/吨,32S纯涤纱已上涨至13300元/吨,45S纯涤纱已上涨至
14400元/吨,钱清纱布市场10月16日棉型涤短的主流成交价为10600元/吨(到厂或到站),在苏南市场最高成交价达到了10800元/吨(自提货)。平均有500~700元/吨的涨幅,业界人士分析,从棉纺行业的需求看,涤短需求在近期内会越来越旺,价格很快会上冲至11000元/吨或12000元/吨。盛泽嘉兴市场的纯涤纱、涤棉纱、涤粘纱报价也出现上调,40S/265/35涤粘纱的报价最高已达21800元/吨,涨幅超过4000元/吨。专家认为,目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还相对稳定,可以抑制住涤纶短纤行情,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今年化纤原料市场的变数将会大大增加,对纺织行业的影响将更明显。
内外市场需要对接
纵观纺织行业的发展轨迹,业内人士强烈呼吁,虽然棉价高低对纺织行业的影响很大,但目前更为突出的是国内外棉花应该最快接轨。权威人士指出,现在国际市场是放开的,其纺织品价格不是依据某个国家的原料价格而定,而是取决于国际棉花的价格。这样,由于我国产品与国际接轨,而作为产品原料的棉花又是封闭的,就会大大影响我国棉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至今,来自多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虽然从国内当年棉花产量和需求量比较,供给会有一些缺口,但如果放在全球棉花供求总量中来分析,棉花的供给还是有保障的。据最近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预测,2003年度全球棉花期初库存874万吨,产量2055万吨,消费量2121万吨,供求基本平衡。今年,除中国以外的三个最大的产棉国基本都是增产的,美国与上年基本持平,印度预计增产15.9%,巴基斯坦预计增产5.3%。近5年全球棉花消费量年平均增长不到2%,其中中国年均增长10.11%,中国以外的国家年均下降0.57%。这说明在中国纺织业高速发展、对棉花需求增加的同时,其他国家纺织工业在萎缩,这些国家需求下降,相对增加了对中国的棉花供给能力。应该说保证新年度全球棉花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是不成问题的。
当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进口配额分配下来,稳定人心使纺织企业在稳定的资源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目前国外棉花在半个月时间里,少则上涨5美分,多则上涨10美分,就是因为中国需求拉动了国际棉价,如果中国的纺织企业可以随时使用国内外两个棉花资源市场,棉价不应该有问题。曾中一肯定地说,“农发行还应该对购棉企业的认证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核,到底有多少企业在和纺织企业争资源,为什么资源越紧张,小轧花厂越多,这么多资金都是从哪里来的。”黄叶佳认为。
当前棉价的走势是不正常的,这里有人为炒作的因素,这种现状不会持续太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肯定地说:目前是市场调节主体,而不是主体调节市场,现在的观念要转变,一靠市场的变化来看自己的竞争力在那,第二才是总量,没有竞争力要总量没有用,因此,当前棉价市场的变化再一次提出纺织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紧迫性,没有竞争力的、规模小的企业必将会被淘汰,这很正常。未来的竞争就是强势竞争,因此纺织企业要以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为荣,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荣,以提高质量为荣,不但做大,更要做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徐文英提醒棉纺企业,目前棉花市场风险不断增大,企业一定要谨慎、冷静、务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协会已将企业呼声反映到国家有关部门,催促有关部门在加强市场宏观调控,维护纺织行业来之不易的形势
经过多年市场洗礼,一部分纺织企业在竞争的风雨中牢牢掌握了市场主动权,凡是企业改革早,结构调整到位,新产品开发不间断的企业面对当前的市场依然是“王者”姿态。安徽华茂从今年5月至今,企业效益月月上升,山东德棉、山东鲁泰、无锡一棉等企业也均是效益一路上扬,
从明年1月1日起,纺织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又将下降四个百分点,纺织企业将遇到更大的挑战。不断的适应调整,才能在新一轮的洗牌中拥有自己的位置,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这是永恒的竞争法则。
眼看着目前的棉价仍是一个劲儿地往上走,纺织企业老总们的心情可用四个字形容:“心急如焚”。
从当前的市场行情看,到10月上旬,全国129、229级棉平均价格已过16500元/吨,在10月14日-16日的三天里,国内棉价又上涨了1200多元/吨。从9月底至今,半个多月的时间,国内棉花价格已上涨了近3500元/吨。“如果这个价位再持续一段时间,将有一批企业尤其是国企被淘汰出局。”武汉一棉董事长曾中一焦虑地说。“我们的库存还能撑20天左右,但是企业今年的效益和去年同期比,已经大大缩水了。”和武汉一棉比起来,潍坊四棉董事长毕孝圣就更心急了,“都认为新棉上市价格会便宜一些,企业就没有再买新棉,全用的是库存,每想到今年的棉花市场这么大的变化,现在的库存也支持不了几天,如果这种状况再持续一段时间,企业的困难就太大了。”
纺织效益缩水棉价
当原料成本已经占到纺织企业成本70%的时候,谁都清楚高棉价对纺织企业造成的影响。事实也是如此,来自各地纺织企业的信息令人揪心,据有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到10月15日,国内70家重点纺织企业129级和229级棉到厂均价已分别达到16743元/吨和16451元/吨,到10月17日,河北省329级均价已上升到17600元/吨,229级达到17900元/吨;山东省标准棉均价17500元/吨,部分企业429级到厂价达到17300元/吨;浙江高质量的229级棉花最高达18300元/吨,329级花也在17800~18000元/吨;河南省329级平均价在17800元/吨,229级平均在18000元/吨。新疆的棉花由于种种原因出运困难。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库存最多的企业只能支撑1个月左右,库存最少的企业只有5~7天的原料。
据了解,截至目前,江苏常州地区已经约有1/3纺织厂停产,另2/3开机率不足65%,浙江省也有1/3以上限产或停产。湖北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已经全部停产,另外一家大型国企也关机50%,靠库存维持。“目前国内大多数棉纺织企业的库存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是零库存。我们最担心的是现在市场炒棉花,一个月以后,后道的需求没有上去反而下降了,尤其是出口订单,如果由于棉价太高,企业做不下来,只能忍痛放弃。可是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不是今天把棉价降下来了,明天市场就能回来了。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市场,没有了订单一切都是空的,谈什么都来不及了,企业要拿回失去的市场,又要经过一个痛苦的适应和调整。”曾中一焦虑地说。“这种状况再持续下去,我们企业明年将有几个厂子关门。”广东开平平达棉纺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叶佳无奈地称。
和高昂的棉价比,棉花后道的纱和布的涨幅却很有限。到10月17日,钱清轻纺市场32S针织用纱价格为23800元/吨,较前周上涨了1500元/吨;21S纱的中心报价是22200元/吨,较周前上涨700元/吨左右;盛泽嘉兴两地用于喷气织造面料的21S、32S纱的中心报价在19300元/吨和20600元/吨;西南市场32S纱上调了1000~1500元/吨左右。和纱的价格比起来,坯布的涨幅就更小了,10月17日织里棉布城全棉坯布
6530×30100×80上涨幅度在0.10元/米左右。全棉拉绒坯布50.520×1042×42价格为0.10元/米涨幅,只有适宜制作童装两用茄克衫的全棉线绢坯布6320×20100×52市场交易还比较活跃,价格由上周的6.50元/米升至目前的6.65元/米。但涨幅也只有0.15元/米。目前全国坯布市场部分当季畅销品种,如40S纱斜、府绸、纱卡等价格有0.4~0.5元的上升外,大部分一般品种的平均价格上调的幅度只有0.05~0.2元。后道纱、布市场的反应直接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是纱价上升的幅度和棉价不成正比,高价棉并没有卖出高价纱,使棉纺厂的原料成本没有合理消化,棉纺厂的效益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棉纱的价格虽只有20%左右的上涨,但对下游织造企业而言,已是增加了很大一块成本,再加上印染和服装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又加重了织造企业的负担,目前纺织企业不论是购棉、购纱、购布都十分谨慎,即使购买,交易量也很少,市场并不活跃。现在不仅棉纺厂在纷纷减产、停产,纺织后道织造企业实行限产、产品结构调整甚至彻底放假的企业正在逐渐增多。
化纤市场已被搅动
由于棉价上涨过急、过高,棉纺厂不敢轻易接货,在棉花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国内棉纺企业面临减停产威胁,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已经有众多企业开始大比例减少棉花的使用,转而加大对化纤原料的使用,在需求的拉动下,目前涤纶短纤的价格已经从9000元/吨上升到12000元/吨左右。山东部分企业从9月中旬开始就全部改变产品结构,纯棉产品全部停产,转而生产纯涤纱和混纺面料。业界人士已担心,涤纶短纤会出现像棉花一样的不正常现象。
据官方统计,去年底,全国纺绽总数已超过5000万锭,但民间统计,目前全国纺锭总数估计已达7000万锭,专家认为这个数字比较符合当前供需实际,如果按这个数据推算,国内棉纺企业对棉花与涤纶短纤需求能力均会大幅增长,估计每月棉纺织企业对涤纶短纤的需求能力可达到28万吨(按每1万锭纱纺32S纱对原料的需求能力为1500吨/年,棉纱中涤短的平均含量为30%)。目前由于棉花紧张,用涤比例有所增加,如果按35%的用涤比例计算,对涤短的实际需求可达32万吨。今年全国新增的涤短能力共有35万吨左右,到今年年底预计涤纶短纤的总能力达到35万吨(切片纺与直纺),其中直纺短纤200万吨,平均每月纺纱用涤短的产量25万吨,加上每月约4万吨的进口量,每月总的供应量为29万吨。从能力配比看,如果纺纱能力继续增加,涤纶短纤有一定的缺口,使涤纶短纤价格有上涨空间。
在涤纶短纤行情上扬的推动下,涤棉纱、纯涤纱价格开始相应上涨,目前广东市场涤棉纱普遍上涨了800~1000元/吨,32S(65:35)涤棉纱成交价达到18500元/吨,绍兴市场45S(65:85)从18600元/吨上涨至19400元/吨,32S纯涤纱已上涨至13300元/吨,45S纯涤纱已上涨至
14400元/吨,钱清纱布市场10月16日棉型涤短的主流成交价为10600元/吨(到厂或到站),在苏南市场最高成交价达到了10800元/吨(自提货)。平均有500~700元/吨的涨幅,业界人士分析,从棉纺行业的需求看,涤短需求在近期内会越来越旺,价格很快会上冲至11000元/吨或12000元/吨。盛泽嘉兴市场的纯涤纱、涤棉纱、涤粘纱报价也出现上调,40S/265/35涤粘纱的报价最高已达21800元/吨,涨幅超过4000元/吨。专家认为,目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还相对稳定,可以抑制住涤纶短纤行情,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今年化纤原料市场的变数将会大大增加,对纺织行业的影响将更明显。
内外市场需要对接
纵观纺织行业的发展轨迹,业内人士强烈呼吁,虽然棉价高低对纺织行业的影响很大,但目前更为突出的是国内外棉花应该最快接轨。权威人士指出,现在国际市场是放开的,其纺织品价格不是依据某个国家的原料价格而定,而是取决于国际棉花的价格。这样,由于我国产品与国际接轨,而作为产品原料的棉花又是封闭的,就会大大影响我国棉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至今,来自多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虽然从国内当年棉花产量和需求量比较,供给会有一些缺口,但如果放在全球棉花供求总量中来分析,棉花的供给还是有保障的。据最近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预测,2003年度全球棉花期初库存874万吨,产量2055万吨,消费量2121万吨,供求基本平衡。今年,除中国以外的三个最大的产棉国基本都是增产的,美国与上年基本持平,印度预计增产15.9%,巴基斯坦预计增产5.3%。近5年全球棉花消费量年平均增长不到2%,其中中国年均增长10.11%,中国以外的国家年均下降0.57%。这说明在中国纺织业高速发展、对棉花需求增加的同时,其他国家纺织工业在萎缩,这些国家需求下降,相对增加了对中国的棉花供给能力。应该说保证新年度全球棉花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是不成问题的。
当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进口配额分配下来,稳定人心使纺织企业在稳定的资源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目前国外棉花在半个月时间里,少则上涨5美分,多则上涨10美分,就是因为中国需求拉动了国际棉价,如果中国的纺织企业可以随时使用国内外两个棉花资源市场,棉价不应该有问题。曾中一肯定地说,“农发行还应该对购棉企业的认证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核,到底有多少企业在和纺织企业争资源,为什么资源越紧张,小轧花厂越多,这么多资金都是从哪里来的。”黄叶佳认为。
当前棉价的走势是不正常的,这里有人为炒作的因素,这种现状不会持续太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肯定地说:目前是市场调节主体,而不是主体调节市场,现在的观念要转变,一靠市场的变化来看自己的竞争力在那,第二才是总量,没有竞争力要总量没有用,因此,当前棉价市场的变化再一次提出纺织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紧迫性,没有竞争力的、规模小的企业必将会被淘汰,这很正常。未来的竞争就是强势竞争,因此纺织企业要以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为荣,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荣,以提高质量为荣,不但做大,更要做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徐文英提醒棉纺企业,目前棉花市场风险不断增大,企业一定要谨慎、冷静、务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协会已将企业呼声反映到国家有关部门,催促有关部门在加强市场宏观调控,维护纺织行业来之不易的形势
经过多年市场洗礼,一部分纺织企业在竞争的风雨中牢牢掌握了市场主动权,凡是企业改革早,结构调整到位,新产品开发不间断的企业面对当前的市场依然是“王者”姿态。安徽华茂从今年5月至今,企业效益月月上升,山东德棉、山东鲁泰、无锡一棉等企业也均是效益一路上扬,
从明年1月1日起,纺织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又将下降四个百分点,纺织企业将遇到更大的挑战。不断的适应调整,才能在新一轮的洗牌中拥有自己的位置,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这是永恒的竞争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