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美国设限:我国纺织业如何突出重围?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0-12 08:04:00
2003年8月18日,中国纺织代表团再度急赴美国,与美国国会、相关政府机构、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等机构,就ATMI(纺织品制造商协会)对中国纺织服装设限一事进行交涉。这是继4月28日中国纺织代表团紧急赴美之后的第二次美国之行。
  但这次与上次相比,所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
  美国设限合理吗?
  长期以来,中国纺织服装业一直面临着范围最广、最为严格的配额限制,承受着比其他供应国家和地区更严峻的竞争压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享受纺织品一体化待遇,部分配额被取消,中国纺织服装业抓住机会,有理性、有秩序地进入和开拓美国市场,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价格合理的商品,一直受到美国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令中国纺织业始料未及的是,ATMI使用保障措施提出设限申请,发难中国的纺织业。
  这次美国设限,可以说比特别保障措施使用起来更方便,也有更大的随意性。那么,美国对中国设限,是否违背WTO推崇的贸易自由化宗旨和原则呢?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快讯》采访时说,WTO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市场的开放,更大程度地实施贸易自由化,让WTO所有成员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利益;但是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却在利用这种贸易保护,消极抵制这种贸易自由化利益的实现。如果这样,WTO宗旨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如果现在仅仅只看到了美国纺织服装制造商协会本身的利益,而忽略了美国几亿普通消费者的利益,这种贸易保护措施当然是不合理的。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认为,美国现在搞这种设限,显然是要恢复配额,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公平贸易、非歧视性原则,背离了大势所趋的贸易回归自由化的趋势,超出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范围。美国是推崇自由贸易的国家,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增长是自由贸易的体现,打击中国实际上是对自由贸易的一种否定。中国希望美方能遵守世贸规则,坚决反对滥用和扩大使用世贸规则的做法。如果美方对华纺织服装进行重新设限,势必影响中美正常的贸易关系,对双方的产业和消费者都造成损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心主任肖炼发表对这个问题看法时义正辞严地说,美国反对中国服装业出口是没有道理的。中国的纺织品价格本身是比较符合中国实际的,并非有意去“进攻”美国,更没有倾销的倾向。按照国际分工的理论,美国可以发展自己有优势的产业,美国的纺织业应该做出产业结构调整,甚至可以放弃纺织业,让其他国家参与这个产业。这个问题不仅是对中国、美国,全世界其他的国家也都存在。而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总是采取双重标准。
  三位专家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对这件事的看法。的确,按美国自身的说法或许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有一个问题却值得思考:两国贸易的竞争优势。事实上,纺织业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是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一个产业,中国的纺织品不仅在美国市场,在其他国家也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恰恰是中国贸易竞争力的一个表现。分析中国近几年纺织服装的进口增长,无论是机械的进口增长,还是纺织技术的进口增长都相当快。从1999年以来,中国纺织机械的进口增长始终维持在20%以上。纺织服装技术和机械进口的增长,实际上孕育着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力的潜在优势。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还会维持一个比较大的出口增长态势。因为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强大的纺织服装的制造能力和生产能力,而且产品的档次在不断上升。从这一点上,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竞争优势。
  反过来,需要思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美国的汽车能够在中国的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为什么美国的波音飞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为什么美国的高技术产品能够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40%以上?为什么美国的大豆在中国的市场,尤其是今年1-7月份,数量超过1000万吨?美国作为纺织服装机械的出口国,为什么不看到中国从美国进口纺织服装机械的迅速增长呢?忽视这些在中国占有优势的产品,美国单方面在纺织业上过多地纠缠。美国仅仅看到了作为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利益受损,而忽略了美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实施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竞争压力。这一点,显然是不公平的。
  从微观看目前美国制造商协会所公布的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数字和报告内容,也有值得研究和商榷的地方。美国的进口数字,实际上把从中国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然后转口到美国的部分也统计进去了。转口部分如何衡量?而转口部分中国到底获得多大的利益?反映出美国海关最后统计的数字存在问题。
  纺织业的灾难?
  近来,一些媒体对世贸组织允许的成员所实施的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一提反倾销,认为就是对中国的歧视,一提保障措施,就认为是对中国采取的一种限制和贸易保护。
  为澄清这一观念,张汉林特意提醒: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允许的成员所实施的贸易救济措施,这是贸易自由化的护身符、安全法。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应该是维护公平贸易、公平竞争的很重要手段,合理实施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这是促进贸易自由化良性、规范发展的积极措施。WTO允许其成员公正、合理、客观地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一系列贸易救济措施。这是鼓励成员更大范围地实施贸易自由化。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就是错误的。
  张汉林同时指出,保障措施绝对不是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灾难。中国的政府官员、产业界和工商界人士,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些大的策略和积极的做法,不能够消极地认为美国对中国启动救济措施,就神经过敏地认为是对华实施的歧视待遇。媒体更不应该反应过敏地认为全世界都在对中国进行歧视。“事实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采取很多贸易措施的时候,我认为美国的预警机制很好,而我们的一些企业、产业却没有引起重视,这也是比较悲哀的一件事。事实上,美国在去年就扬言要采取保障措施,我们为什么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出口市场,规范自己的出口行为?难道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就是合理合法、完全没有问题吗?”
  其实,中国企业需要规范的地方还很多。这实际上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形成、企业自身建设的约束和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腹背受敌纺织业如何应对?
  正视存在的问题,才是解决的根本。如果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认定美国海关公布的数字是真实的,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实际上面临不单纯是美国使用保障措施提出的设限问题,同样面临反倾销的问题。根据美国提供的情况,中国这几个产品的降价幅度从去年到现在每年平均都在40%以上,而出口数量的增长也都在40%以上。美国现在已经起用保障措施对中国纺织产品进行设限,如果再启用反倾销措施,就有可能会丢掉美国市场,对中国的纺织业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从宏观的角度,纺织业该作何调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孙淮滨主任说,“我们的纺织品企业,不要把产品过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市场,在积极调整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贸易行为,在出口的秩序和出口的价格上,要有行业自律,以免给人以把柄。另外,对中国企业来说,还可以选择企业走出去的策略,在当地投资设厂,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增加当地的就业和税收,这样就不会对我们就不会敌视和限制了。我们要用对外投资的方式来缓解贸易摩擦。”
  在这一点上,张汉林和孙淮滨的观点不谋而合,张汉林也认为,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一定要积极地考虑对外投资,这样可以规避这种贸易限制。同时,张汉林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中国纺织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中国的纺织服装业总是在低价格竞争的策略怪圈中循环,很少去关注创立一流的品牌,建立自身的分销渠道。如果中国的纺织进出口商协会和纺织行业协会,能够组成强大的纺织服装集团,在美国市场上建立自身的分销网络,建立中国自己的品牌推销网络,或建立一些大型的连锁超市或建立中国自身产品的专卖店,那么,就没有必要采取降价的策略,把利益让给美国的进口商、分销商,让人家占了便宜后还打击中国。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中间的流通成本、流通路径,把利益直接让给美国的消费者;中国企业本身的利益也会更大,也不至于受所谓的保障措施的贸易之苦了。
  从微观的操作和技巧看,该怎样调整呢?张汉林认为,纺织服装企业也要注意产品的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不要只瞄准配额内的商品和刚刚取消配额的产品,也要瞄准非配额管理的商品。现在出口中配额内的商品大概占1/3左右,大概有2/3左右的非配额管制产品,这些产品同样也是可以开发的。
  应该看到,中国的纺织品近几年花色品种单一,其优势主要也在价格上。对此,肖炼强调,纺织业不能单纯地依靠价格优势,还要改变花色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各省市纺织业之间不要自相残杀,不要单纯依靠价格来扩大自己的国际市场。因为国际市场的份额是一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你的出口的增加,就意味着他的出口的减少。对这个问题,孙淮滨想提醒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虽然自由化贸易是大势所趋,但对其中的波澜一定要充分估计,做好准备,提高行业竞争力是根本,但也要有理性、安全地发展产业,大规模、低利润、大路货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对于企业,一定要了解出口地的法律、法规,对国外设限组织的动态、发展走势要充分了解。
  最新的消息是,属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铁栅栏、糖精也被认为构成倾销。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汉林的预言或许不是骇人听闻:对中国的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的高峰还没有到来!
  2003年8月18日,中国纺织代表团再度急赴美国,与美国国会、相关政府机构、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等机构,就ATMI(纺织品制造商协会)对中国纺织服装设限一事进行交涉。这是继4月28日中国纺织代表团紧急赴美之后的第二次美国之行。
  但这次与上次相比,所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
  美国设限合理吗?
  长期以来,中国纺织服装业一直面临着范围最广、最为严格的配额限制,承受着比其他供应国家和地区更严峻的竞争压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享受纺织品一体化待遇,部分配额被取消,中国纺织服装业抓住机会,有理性、有秩序地进入和开拓美国市场,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价格合理的商品,一直受到美国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令中国纺织业始料未及的是,ATMI使用保障措施提出设限申请,发难中国的纺织业。
  这次美国设限,可以说比特别保障措施使用起来更方便,也有更大的随意性。那么,美国对中国设限,是否违背WTO推崇的贸易自由化宗旨和原则呢?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快讯》采访时说,WTO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市场的开放,更大程度地实施贸易自由化,让WTO所有成员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利益;但是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却在利用这种贸易保护,消极抵制这种贸易自由化利益的实现。如果这样,WTO宗旨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如果现在仅仅只看到了美国纺织服装制造商协会本身的利益,而忽略了美国几亿普通消费者的利益,这种贸易保护措施当然是不合理的。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认为,美国现在搞这种设限,显然是要恢复配额,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公平贸易、非歧视性原则,背离了大势所趋的贸易回归自由化的趋势,超出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范围。美国是推崇自由贸易的国家,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增长是自由贸易的体现,打击中国实际上是对自由贸易的一种否定。中国希望美方能遵守世贸规则,坚决反对滥用和扩大使用世贸规则的做法。如果美方对华纺织服装进行重新设限,势必影响中美正常的贸易关系,对双方的产业和消费者都造成损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心主任肖炼发表对这个问题看法时义正辞严地说,美国反对中国服装业出口是没有道理的。中国的纺织品价格本身是比较符合中国实际的,并非有意去“进攻”美国,更没有倾销的倾向。按照国际分工的理论,美国可以发展自己有优势的产业,美国的纺织业应该做出产业结构调整,甚至可以放弃纺织业,让其他国家参与这个产业。这个问题不仅是对中国、美国,全世界其他的国家也都存在。而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总是采取双重标准。
  三位专家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对这件事的看法。的确,按美国自身的说法或许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有一个问题却值得思考:两国贸易的竞争优势。事实上,纺织业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大国,是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一个产业,中国的纺织品不仅在美国市场,在其他国家也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恰恰是中国贸易竞争力的一个表现。分析中国近几年纺织服装的进口增长,无论是机械的进口增长,还是纺织技术的进口增长都相当快。从1999年以来,中国纺织机械的进口增长始终维持在20%以上。纺织服装技术和机械进口的增长,实际上孕育着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力的潜在优势。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还会维持一个比较大的出口增长态势。因为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强大的纺织服装的制造能力和生产能力,而且产品的档次在不断上升。从这一点上,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竞争优势。
  反过来,需要思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美国的汽车能够在中国的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为什么美国的波音飞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为什么美国的高技术产品能够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40%以上?为什么美国的大豆在中国的市场,尤其是今年1-7月份,数量超过1000万吨?美国作为纺织服装机械的出口国,为什么不看到中国从美国进口纺织服装机械的迅速增长呢?忽视这些在中国占有优势的产品,美国单方面在纺织业上过多地纠缠。美国仅仅看到了作为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利益受损,而忽略了美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实施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竞争压力。这一点,显然是不公平的。
  从微观看目前美国制造商协会所公布的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数字和报告内容,也有值得研究和商榷的地方。美国的进口数字,实际上把从中国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然后转口到美国的部分也统计进去了。转口部分如何衡量?而转口部分中国到底获得多大的利益?反映出美国海关最后统计的数字存在问题。
  纺织业的灾难?
  近来,一些媒体对世贸组织允许的成员所实施的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一提反倾销,认为就是对中国的歧视,一提保障措施,就认为是对中国采取的一种限制和贸易保护。
  为澄清这一观念,张汉林特意提醒: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允许的成员所实施的贸易救济措施,这是贸易自由化的护身符、安全法。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应该是维护公平贸易、公平竞争的很重要手段,合理实施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这是促进贸易自由化良性、规范发展的积极措施。WTO允许其成员公正、合理、客观地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一系列贸易救济措施。这是鼓励成员更大范围地实施贸易自由化。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就是错误的。
  张汉林同时指出,保障措施绝对不是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灾难。中国的政府官员、产业界和工商界人士,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些大的策略和积极的做法,不能够消极地认为美国对中国启动救济措施,就神经过敏地认为是对华实施的歧视待遇。媒体更不应该反应过敏地认为全世界都在对中国进行歧视。“事实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采取很多贸易措施的时候,我认为美国的预警机制很好,而我们的一些企业、产业却没有引起重视,这也是比较悲哀的一件事。事实上,美国在去年就扬言要采取保障措施,我们为什么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出口市场,规范自己的出口行为?难道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就是合理合法、完全没有问题吗?”
  其实,中国企业需要规范的地方还很多。这实际上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形成、企业自身建设的约束和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腹背受敌纺织业如何应对?
  正视存在的问题,才是解决的根本。如果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认定美国海关公布的数字是真实的,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实际上面临不单纯是美国使用保障措施提出的设限问题,同样面临反倾销的问题。根据美国提供的情况,中国这几个产品的降价幅度从去年到现在每年平均都在40%以上,而出口数量的增长也都在40%以上。美国现在已经起用保障措施对中国纺织产品进行设限,如果再启用反倾销措施,就有可能会丢掉美国市场,对中国的纺织业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从宏观的角度,纺织业该作何调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孙淮滨主任说,“我们的纺织品企业,不要把产品过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市场,在积极调整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贸易行为,在出口的秩序和出口的价格上,要有行业自律,以免给人以把柄。另外,对中国企业来说,还可以选择企业走出去的策略,在当地投资设厂,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增加当地的就业和税收,这样就不会对我们就不会敌视和限制了。我们要用对外投资的方式来缓解贸易摩擦。”
  在这一点上,张汉林和孙淮滨的观点不谋而合,张汉林也认为,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一定要积极地考虑对外投资,这样可以规避这种贸易限制。同时,张汉林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中国纺织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中国的纺织服装业总是在低价格竞争的策略怪圈中循环,很少去关注创立一流的品牌,建立自身的分销渠道。如果中国的纺织进出口商协会和纺织行业协会,能够组成强大的纺织服装集团,在美国市场上建立自身的分销网络,建立中国自己的品牌推销网络,或建立一些大型的连锁超市或建立中国自身产品的专卖店,那么,就没有必要采取降价的策略,把利益让给美国的进口商、分销商,让人家占了便宜后还打击中国。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中间的流通成本、流通路径,把利益直接让给美国的消费者;中国企业本身的利益也会更大,也不至于受所谓的保障措施的贸易之苦了。
  从微观的操作和技巧看,该怎样调整呢?张汉林认为,纺织服装企业也要注意产品的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不要只瞄准配额内的商品和刚刚取消配额的产品,也要瞄准非配额管理的商品。现在出口中配额内的商品大概占1/3左右,大概有2/3左右的非配额管制产品,这些产品同样也是可以开发的。
  应该看到,中国的纺织品近几年花色品种单一,其优势主要也在价格上。对此,肖炼强调,纺织业不能单纯地依靠价格优势,还要改变花色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各省市纺织业之间不要自相残杀,不要单纯依靠价格来扩大自己的国际市场。因为国际市场的份额是一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你的出口的增加,就意味着他的出口的减少。对这个问题,孙淮滨想提醒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虽然自由化贸易是大势所趋,但对其中的波澜一定要充分估计,做好准备,提高行业竞争力是根本,但也要有理性、安全地发展产业,大规模、低利润、大路货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对于企业,一定要了解出口地的法律、法规,对国外设限组织的动态、发展走势要充分了解。
  最新的消息是,属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铁栅栏、糖精也被认为构成倾销。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汉林的预言或许不是骇人听闻:对中国的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的高峰还没有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