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蚕茧价格暴涨的背后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0-22 07:38:00
在2003年剩下不多的时间里,各种纺织原料几乎一律封笔于“暴涨篇”。棉价已经疯得没了边儿,化纤原料也不平静,蚕茧价格一反两年来的常态,翻了倍地往上升……
  持续两年低迷的茧丝绸行业,在2003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了令人吃惊的上扬。来自浙江湖州蚕茧市场的信息显示,今年每担秋茧价格将突破1000元,比春茧的560元/担翻了近一番。茧丝行情也大为改观,每吨茧丝从春茧上市后最低的9万元上涨到前几天的17多万元。短短几个月时间,涨幅近100%,可谓暴涨。专家们认为,价格大幅度地涨跌都属于不正常现象,反映出产业的不成熟和市场的不健全。面对蚕茧价格暴涨,专家提醒不能盲目乐观,需要静观发展,理智对待。
  受茧丝绸市场长期低迷的影响,蚕茧的比较优势近几年进一步削弱,养蚕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今年春茧价格又一次低于上年,蚕农增收无望,因而在很多地区出现了弃桑、失管、少养或不养秋蚕等现象,使今年全年桑蚕的发种量下降。
  同时,在国家茧丝绸行业“十五”规划提出“东桑西移”的指导下,桑蚕业正在逐步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桑蚕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并因此正在退出这些地区,苏南一些地方已明确提出退出蚕桑种养业。再加上一些主产区 进行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使得今年桑蚕业发展正处于一个调整的过渡期,各省桑蚕发种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除了广西、云南省之外),其中重庆市今年发种量减幅超过25%,减幅最大;浙江的降幅超过20%;江苏全年出库蚕种预计为278万张,比去年下降7%左右;四川省出库蚕种预计为260万张,比去年减少10%以上;山东预计出库13 6万张蚕种,减少9%左右。从全国范围来看,预计今年桑蚕发种量将减少 8%左右。
  影响今年桑蚕发种量的因素还有灾害性气候。今年7月中上旬,由于淮河流域遭受连续暴雨,淮安、扬州、泰州等主产区的桑园大面积、长时间被淹。7月下旬,江浙大部分地区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高温影响,导致桑树病虫害爆发,桑树生长受到严重危害。8月入秋以来,很多地区又遭受连续一个月阴雨,桑园肥料流失,日照不足,桑叶减产 3 0%以上。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年桑蚕发种量普遍下降,使鲜茧产量大幅减少,特别是全国的秋蚕供给存在明显缺口,从而导致目前蚕茧价格和茧丝价格出现暴涨。供给紧张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人们对原料缺口的恐慌,而恐慌心理和争购原料的心态又放大了供应量减少的效应,各种因素混合掺杂,使目前收购价格不断攀升。
  此外,国家对缫丝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复审和压绪后,虽说总的缫丝绪数有所减少,但自动缫丝流水线大范围使用,使总的原料需求不减反增。加之今年春、夏茧上市期间,多数收茧企业面对低迷的茧丝行情,有买涨不买跌的观望心理。尽管今年春茧质量较好,夏茧质量稍差,但缫丝企业购进的并不多。目前,部分企业手中的原料已有限,甚至部分 企业已相当紧张。今年秋茧茧丝长度、茧层率等指标都不如春茧,但解舒率明显高于春茧,加上原料缺口,今年秋茧价格创下了近两年来的新高。
  蚕农可以乐一乐了,但专家要提醒收购企业一点:价格的增长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作支撑,价格抬得越高,结果摔得越狠,因为蚕茧存放和销售都存在相当大的风险,这在历史上也是有过教训的。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生丝的总需求量维持在8万吨/年左右,如果需求量跟不上价格上涨的节拍,企业跟风抢购的结果难免会是最终的竞相降价,自相 残杀。高价蚕茧带来的将是整个茧丝绸产业链的高风险,这是相关企业和部门应该清醒认识的。
  从目前来看,我国蚕茧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蚕茧业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之间以及同一地区不同省份、产地之间均存在不平衡性。就西部而言,四川、重庆和广西等地年产茧量较高,而其它省份却布局零散,产茧量较少。二是蚕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较强,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蚕茧市场政府统得过死,行政手段较为明显。三是 蚕茧生产流通体制及其它管理办法至今仍然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由于产业链过长,利益主体多等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茧丝绸一体化改革进展缓慢,从而影响到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进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茧研究所研究员李奕仁认为,桑蚕种养作为茧丝绸产业链的源头,它的合理布局、合理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茧丝绸行业在促进整体发展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改变以往蚕茧产业格局,优先调整桑蚕种养区域结构。他谈道,蚕茧业作为一种区域经济,不仅与生态经济相关,也与社会经济、技术经济密切相关。蚕茧业区域结构调整的问题,已经到了需要综合生态、社会、技术、市场诸多因素,研究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确定优化发展方案的时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蚕茧业区域结构的决策评估因素和系统也应该与时俱进,相应更新。主管部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重点蚕区、新兴蚕区、发展成效不大的地区和原为主产区现已萎缩的地区,通过资料统计、典型调整、专项比较、综合分析,按照生态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基础条件、市场营销渠道等几大方面,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总体趋势及其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绘制现行蚕业区域分布图库,划分并确定适宜发展、可以发展、不宜发展三个等级及评价指标,研究建立综合评估决策系统,提供养蚕区域结构调整优化方案。其研究成果既有助于各地区作出如何发展蚕茧业的选择与规划,也有利于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宏观调控;既有利于保护原产地高品质蚕茧生产,也有利于开发新的种桑养蚕资源,避免低水平的量的扩张。
  面对今年极不正常的蚕茧价格市场,中国丝绸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称,丝绸企业一定要冷静,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合理安排生产,避免行业发展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