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大文章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0-13 08:02:00
长期以来,因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蚕业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不少蚕农纷纷弃桑弃蚕,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加入WTO后,一度低迷的蚕业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四川岳池县坚定蚕桑发展目标不动摇,抢抓机遇,重抓典型示范发展蚕业经济。今年,全县发蚕种50118张,春、夏、秋三季产茧近100万公斤,收入达900多万元。该县如何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日前,记者走访了该县发展蚕业经济的一些典型。
业主咬定蚕桑不放松
徐德良,县蚕茧公司职工,2000年在九龙镇白鹤桥村以每亩租金300斤稻谷租土地103亩,开始了蚕桑开发。当年定植根袋接种良桑11万株,养秋蚕5张,产茧173公斤,收入1124元。他还利用桑树空隙地,套种黄豆、高粱等,收入2000元。
尝到甜头的徐德良说:“市场疲软打基础,价格回升见成效,综合开发增效益。”他充分利用桑园空隙地间种各类经济作物,利用猪粪水作桑园肥料,形成了蚕、畜、经济作物共同发展的生态养蚕模式。今年,他养蚕50张,产茧1724公斤,收入18000元;养猪12头,收入4200元;利用桑枝条、蚕沙种蘑菇、平菇12000平方米,收入15000元,加上其他收入,全年收入42300元,既使自己致了富,又在当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乡官爱上“蚕宝宝”
2001年,双鄢乡副乡长吴志平、蚕桑干部杨德孝、农技干部吴吉林三人合伙租赁了该乡赵家坡村顺天寨山地500亩,用以栽桑养蚕。当年投入近5万元,建桑园300亩,栽种桑树40万株。今年他们共建育室100平方米,室外标准蚕房300平方米,养蚕48张,产茧1608公斤,收入达15280元;利用桑园空隙地种植西瓜、黄豆收入3800元;利用桑枝条、蚕沙种食用菌和养鱼等综合开发,全年收入33280元。
目前,该园的管理技术和配套设施都走在全县蚕桑业主的前列,成为了乡镇干部带头搞好蚕业发展的典范。
特色村蚕桑成为支柱产业
酉溪镇药铺村,是岳池县栽桑养蚕的传统村。该村1966年开始育桑养蚕,到1985年,全村桑树不到5万株,养蚕仅100余张。1991年,该村大搞育苗栽桑,家家户户栽齐四边桑,有了小桑园,配上了大行桑,从此蚕业经济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全村14名村组干部,有13名是年养蚕都在15张以上的专业大户;70%的农户建有标准蚕房、消毒池、活动蚕台、固定蚕台等养蚕基础设施,为蚕茧的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该村有桑树60余万株,人均达500株以上。今年养蚕456张,产茧收入达17675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特色村,蚕业经济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带活全盘走出低谷
业主带动、乡村官示范、特色村联片成为了岳池县发展蚕业经济的一个重要链条,以典型作为示范带动成为了该县蚕业经济发展的法宝。如今,在众多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下,涌现出像徐德良这样的蚕桑大户23户,共种桑3100亩,养蚕5200张;像药铺村这样把蚕桑作为支柱产业的村有20多个。在这些业主和特色村的带动下,全县的群众掀起了栽桑养蚕的新高潮,该县蚕业经济正在悄悄地走出发展的低谷,开始谱写发展的新篇章。
业主咬定蚕桑不放松
徐德良,县蚕茧公司职工,2000年在九龙镇白鹤桥村以每亩租金300斤稻谷租土地103亩,开始了蚕桑开发。当年定植根袋接种良桑11万株,养秋蚕5张,产茧173公斤,收入1124元。他还利用桑树空隙地,套种黄豆、高粱等,收入2000元。
尝到甜头的徐德良说:“市场疲软打基础,价格回升见成效,综合开发增效益。”他充分利用桑园空隙地间种各类经济作物,利用猪粪水作桑园肥料,形成了蚕、畜、经济作物共同发展的生态养蚕模式。今年,他养蚕50张,产茧1724公斤,收入18000元;养猪12头,收入4200元;利用桑枝条、蚕沙种蘑菇、平菇12000平方米,收入15000元,加上其他收入,全年收入42300元,既使自己致了富,又在当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乡官爱上“蚕宝宝”
2001年,双鄢乡副乡长吴志平、蚕桑干部杨德孝、农技干部吴吉林三人合伙租赁了该乡赵家坡村顺天寨山地500亩,用以栽桑养蚕。当年投入近5万元,建桑园300亩,栽种桑树40万株。今年他们共建育室100平方米,室外标准蚕房300平方米,养蚕48张,产茧1608公斤,收入达15280元;利用桑园空隙地种植西瓜、黄豆收入3800元;利用桑枝条、蚕沙种食用菌和养鱼等综合开发,全年收入33280元。
目前,该园的管理技术和配套设施都走在全县蚕桑业主的前列,成为了乡镇干部带头搞好蚕业发展的典范。
特色村蚕桑成为支柱产业
酉溪镇药铺村,是岳池县栽桑养蚕的传统村。该村1966年开始育桑养蚕,到1985年,全村桑树不到5万株,养蚕仅100余张。1991年,该村大搞育苗栽桑,家家户户栽齐四边桑,有了小桑园,配上了大行桑,从此蚕业经济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全村14名村组干部,有13名是年养蚕都在15张以上的专业大户;70%的农户建有标准蚕房、消毒池、活动蚕台、固定蚕台等养蚕基础设施,为蚕茧的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该村有桑树60余万株,人均达500株以上。今年养蚕456张,产茧收入达17675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特色村,蚕业经济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带活全盘走出低谷
业主带动、乡村官示范、特色村联片成为了岳池县发展蚕业经济的一个重要链条,以典型作为示范带动成为了该县蚕业经济发展的法宝。如今,在众多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下,涌现出像徐德良这样的蚕桑大户23户,共种桑3100亩,养蚕5200张;像药铺村这样把蚕桑作为支柱产业的村有20多个。在这些业主和特色村的带动下,全县的群众掀起了栽桑养蚕的新高潮,该县蚕业经济正在悄悄地走出发展的低谷,开始谱写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