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丝产销形势继续趋好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5-26 11:17:00
根据去年我国丝绸出口的增长势头,预计今年全年将多出口6000多吨丝,下半年出现茧丝产销和供求相对平衡是有可能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及不确定因素的逐渐凸显,对我国丝绸出口产生某种程度制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显露。因此,虽然预计年内丝产销形势将继续趋好,但要彻底改变失衡局面仍有难度。
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市场
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给国际市场需求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首先,战争给美国的消费者和投资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消费下降,股市下跌,财富“缩水”,美元贬值,通货紧缩,将使本已缓慢复苏的经济更为黯淡。其次,巨大的军费开支给美国造成巨大的实际损失。美国一向善于利用战争拉动经济,聚敛财富,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及阿富汗战争,都有盟国争相帮美国埋单。但这次情况不同,美国“盟国掏钱,自己打仗”的计划已经流产。根据美国总统的经济报告,2003年美国政府的国防开支为3760亿美元,不久前美国国会又批准800亿美元的追加拨款。这样,一年近4500多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对财政赤字高达3000多亿美元,贸易赤字高达4843亿美元的美国经济将有何等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这其中还不包括战后重建所需的巨额资金。
当前,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火车头作用,尚无任何其他国家能替代。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仍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增长势头。战争开始时,人们普遍认为,如果“速战速决”,油价将很快下跌,给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复苏前景会带来希望。现在,战争已基本结束,却并不能解决美国经济面临的全部问题。据经济学家调查分析认为,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一直未得到改善,预计今年前两个季度的GDP增长率将持续下降,人们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在加剧。有经济学家说,这次战争会使美国积累的“双赤字”(财政和贸易赤字)进一步扩大,再次拖累美国经济的复苏,使经济在低速和衰退间徘徊,从而给当今萧条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目前,国际上一些经济机构都在调低对美、欧、日经济的预期。停滞或低速增长将是今年全球经济的基调。
与此同时,这场战争将可能引发一系列世界性的政治经济问题。例如,阿拉伯世界的动荡和分裂,恐怖活动的增加,欧美关系将出现50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对立等等。这不仅使国际政治经济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也恶化了国际经贸环境。
美、欧、日是我国丝绸出口的主销市场。以美国为例,它是我国丝绸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我国丝绸出口量的1/4和出口总金额的1/3左右。因此,伊拉克战争会给我国丝绸出口造成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印度对生丝反倾销值得关注
印度是我国丝类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2年,我国丝类和绸缎(含印染绸,均折合成丝)对印度的出口比上年增加约2896吨,在全国丝绸全商品出口折丝量增加的6024吨中约占48.07%。这也就是说,全国增加的丝绸商品出口量中约有48.07%是由于对印度丝类和绸缎出口的大幅度增加而造成的。2002年也是我国历史上对印度丝类和坯绸出口量最大的一年,这引起了印方的极大关注。
2002年7月17日,印度反倾销局发布公告称,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国内生丝价格远高于出口到印度的价格,印度国内相关行业已受到损害,因此,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桑蚕丝正式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时,据印度《金融快报》报道,从今年1月起,印度对我国2A级和2A级以下的桑蚕丝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每公斤33.19美元与到岸价的差价。
这样,从年初以来,我国各公司的低等级厂丝基本上停止了对印度出口。同时,还反映印方在实际进口中,要对我国3A级以上的生丝复验(换言之,印方对我国商检的真实性有怀疑),而且主持复验工作的正是对我国生丝要求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印度中央丝绸局,在实际复验中明显存在严重的不公正。因此,我国各公司对3A级以上的丝一般也不敢对印出口。后经交涉,印方同意取消对中国3A级以上厂丝的复验。3月中旬后,3A级以上的中国厂丝对印出口恢复正常。虽然目前此案还未最后裁定,但印方这一做法最终会给我国丝类出口造成一定的困难。
据分析,印度提出上述问题也是很矛盾的,他们既不愿意看到低价的中国丝长期冲击其茧丝生产,又感到在近年内要摆脱中国丝的进口,发展自身的丝绸业是十分困难的。根据有关印度丝绸生产、出口、消费等方面的报道,由于近年印度天气干旱,蚕茧生产在下降,而丝绸出口却在增加,且品种、质量要求在提高。印度人口众多,特别是妇女普遍要穿莎丽绸,因此内销量也在增大。估计印度每年生丝消费量在25000吨以上,除本国生产15000吨左右外,约需进口10000吨左右,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目前印度生产的丝绸产品,在品种、质量方面尚难满足其内外销的需要。此外,由于质量和价格(印度丝每公斤约30美元)的原因,如果长期没有中国丝的供应,很多织绸厂可能会因成本太高而长期亏损,被迫关闭,从而造成大批工人失业,这不仅会影响其内外销售,甚至可能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即使最后裁定对我国生丝出口实施反倾销,印方可能难以坚持这一做法,会采取逐步放松管理的办法。例如,中印双方建立厂丝协议价格机制;限定某几家中国丝类出口公司按正常税率对其供丝等。或通过走私等非正规渠道,大量地从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关税相对低的国家进货。与此同时,印度也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绸缎的进口(不过,届时又可能引发对我国绸缎的反倾销)。据了解,由于去年下半年进口量较大,印度短期内并不缺丝,目前巴西等国对印度也有少量供应,其价格接近中国丝价。
从上述情况分析,我国丝类对印出口受阻的主要是2A级和2A级以下的厂丝,3A级以上的厂丝和其它生丝的出口不属于印反倾销范围内。再者,由于我国某些主产区蚕茧质量的提高、技术设备的进步,低等级厂丝对印出口实际上也已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因此,从总体上或长远看,印度这一反倾销措施对我国丝类出口的影响可能不大,但短期内(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控制蚕茧生产仍然有难度
在近几年的正常年景,我国蚕茧生产呈上升趋势。2001年以来,尽管茧价普遍很低,不少地区收入降幅也较大,但由于农村经济作物间比较效益的作用,不论基础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还是基础条件相对稳固的东部产区,广大蚕农种桑养蚕的心态总的来说仍较稳定,没有发生较大面积的砍桑现象。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政策,使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蚕桑生产能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蚕农的积极性普遍较高,近年来发展速度较猛,对拉动全国蚕茧生产增长起到重要作用,预计今年部分东部产区的蚕茧产量也将稳中有升。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要控制今年的蚕茧生产仍有难度。
另外,目前国内丝绸生产企业亏损面在扩大。不少出口企业因退税长期滞后而资金周转十分困难,出口价格又长期低迷,经营亏损严重。由于我国丝绸出口秩序不够规范,产品自身又“不硬”,因此,遭受进口国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保障措施等的冲击可能将越来越明显。
种种复杂的因素,给今年形势的估计带来了较大困难。今年由于某些主产区干旱严重,以及农村某些经济作物间的比较效益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由于受持续低价的影响,估计今年春茧的价格不会高,而且对今年秋茧价格的推动也将较弱。蚕茧生产出现弃管、弃养、少养的情况将可能更为普遍,甚至出现较大面积的挖桑。因此,今年春茧前后的价格走势较为关键。
尽管年内形势可能会继续趋向好转,但目前总体上仍属于低位调整,长期低位徘徊的行情正寻找其回升走势的切入点,一旦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不排除会产生某些震荡。
相关链接
2002年丝绸出口总体好于上年
据海关统计,2002年全年我国丝绸全商品出口折丝量(冲抵进口折丝量后)64269吨,比上年增加6024吨,增长10.34%。其中,丝类出口23306吨,同比增加5187吨,增长28.63%;绸缎出口(折丝量)9772吨,同比增加2495吨,增长34.30%;服装和制成品出口(折丝量)31192吨,同比减少1658吨,下降5.05%。
在主销市场出口量有所增加或增长较大的:丝类主要有印度、意大利、日本、印尼和巴基斯坦等国,绸缎主要有印度、日本、韩国、美国、伊朗、阿联酋等国。服装在美国、日本、我国香港地区等主销市场上显示了程度不同的减幅。
2002年丝绸出口总额因价格低落而同比下降,丝绸服装及除领带以外的丝绸制成品全年出口仍有一定的降幅(尽管降幅逐步缩小)。同时,有的主销市场仍显困难,这些都说明2002年国际丝绸市场总体上仍未完全摆脱疲软的状态。但是,上述数据同时也显示,2002年丝类和绸缎出口量及其某些主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较为明显,而且增幅在起伏中上升。
从丝绸全商品出口折丝量匡算看,2002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增长1.03%,下半年同比增长20%,全年增长10.34%,即全年相当于比上年多出口约6000吨丝。此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丝绸出口情况总体上也有所好转。因此,综合分析表明,2002年的丝绸出口总体情况好于上年,国际丝绸市场有好转。
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市场
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给国际市场需求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首先,战争给美国的消费者和投资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消费下降,股市下跌,财富“缩水”,美元贬值,通货紧缩,将使本已缓慢复苏的经济更为黯淡。其次,巨大的军费开支给美国造成巨大的实际损失。美国一向善于利用战争拉动经济,聚敛财富,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及阿富汗战争,都有盟国争相帮美国埋单。但这次情况不同,美国“盟国掏钱,自己打仗”的计划已经流产。根据美国总统的经济报告,2003年美国政府的国防开支为3760亿美元,不久前美国国会又批准800亿美元的追加拨款。这样,一年近4500多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对财政赤字高达3000多亿美元,贸易赤字高达4843亿美元的美国经济将有何等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这其中还不包括战后重建所需的巨额资金。
当前,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火车头作用,尚无任何其他国家能替代。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仍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增长势头。战争开始时,人们普遍认为,如果“速战速决”,油价将很快下跌,给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复苏前景会带来希望。现在,战争已基本结束,却并不能解决美国经济面临的全部问题。据经济学家调查分析认为,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一直未得到改善,预计今年前两个季度的GDP增长率将持续下降,人们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在加剧。有经济学家说,这次战争会使美国积累的“双赤字”(财政和贸易赤字)进一步扩大,再次拖累美国经济的复苏,使经济在低速和衰退间徘徊,从而给当今萧条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目前,国际上一些经济机构都在调低对美、欧、日经济的预期。停滞或低速增长将是今年全球经济的基调。
与此同时,这场战争将可能引发一系列世界性的政治经济问题。例如,阿拉伯世界的动荡和分裂,恐怖活动的增加,欧美关系将出现50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对立等等。这不仅使国际政治经济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也恶化了国际经贸环境。
美、欧、日是我国丝绸出口的主销市场。以美国为例,它是我国丝绸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我国丝绸出口量的1/4和出口总金额的1/3左右。因此,伊拉克战争会给我国丝绸出口造成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印度对生丝反倾销值得关注
印度是我国丝类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2年,我国丝类和绸缎(含印染绸,均折合成丝)对印度的出口比上年增加约2896吨,在全国丝绸全商品出口折丝量增加的6024吨中约占48.07%。这也就是说,全国增加的丝绸商品出口量中约有48.07%是由于对印度丝类和绸缎出口的大幅度增加而造成的。2002年也是我国历史上对印度丝类和坯绸出口量最大的一年,这引起了印方的极大关注。
2002年7月17日,印度反倾销局发布公告称,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国内生丝价格远高于出口到印度的价格,印度国内相关行业已受到损害,因此,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桑蚕丝正式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时,据印度《金融快报》报道,从今年1月起,印度对我国2A级和2A级以下的桑蚕丝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每公斤33.19美元与到岸价的差价。
这样,从年初以来,我国各公司的低等级厂丝基本上停止了对印度出口。同时,还反映印方在实际进口中,要对我国3A级以上的生丝复验(换言之,印方对我国商检的真实性有怀疑),而且主持复验工作的正是对我国生丝要求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印度中央丝绸局,在实际复验中明显存在严重的不公正。因此,我国各公司对3A级以上的丝一般也不敢对印出口。后经交涉,印方同意取消对中国3A级以上厂丝的复验。3月中旬后,3A级以上的中国厂丝对印出口恢复正常。虽然目前此案还未最后裁定,但印方这一做法最终会给我国丝类出口造成一定的困难。
据分析,印度提出上述问题也是很矛盾的,他们既不愿意看到低价的中国丝长期冲击其茧丝生产,又感到在近年内要摆脱中国丝的进口,发展自身的丝绸业是十分困难的。根据有关印度丝绸生产、出口、消费等方面的报道,由于近年印度天气干旱,蚕茧生产在下降,而丝绸出口却在增加,且品种、质量要求在提高。印度人口众多,特别是妇女普遍要穿莎丽绸,因此内销量也在增大。估计印度每年生丝消费量在25000吨以上,除本国生产15000吨左右外,约需进口10000吨左右,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目前印度生产的丝绸产品,在品种、质量方面尚难满足其内外销的需要。此外,由于质量和价格(印度丝每公斤约30美元)的原因,如果长期没有中国丝的供应,很多织绸厂可能会因成本太高而长期亏损,被迫关闭,从而造成大批工人失业,这不仅会影响其内外销售,甚至可能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即使最后裁定对我国生丝出口实施反倾销,印方可能难以坚持这一做法,会采取逐步放松管理的办法。例如,中印双方建立厂丝协议价格机制;限定某几家中国丝类出口公司按正常税率对其供丝等。或通过走私等非正规渠道,大量地从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关税相对低的国家进货。与此同时,印度也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绸缎的进口(不过,届时又可能引发对我国绸缎的反倾销)。据了解,由于去年下半年进口量较大,印度短期内并不缺丝,目前巴西等国对印度也有少量供应,其价格接近中国丝价。
从上述情况分析,我国丝类对印出口受阻的主要是2A级和2A级以下的厂丝,3A级以上的厂丝和其它生丝的出口不属于印反倾销范围内。再者,由于我国某些主产区蚕茧质量的提高、技术设备的进步,低等级厂丝对印出口实际上也已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因此,从总体上或长远看,印度这一反倾销措施对我国丝类出口的影响可能不大,但短期内(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控制蚕茧生产仍然有难度
在近几年的正常年景,我国蚕茧生产呈上升趋势。2001年以来,尽管茧价普遍很低,不少地区收入降幅也较大,但由于农村经济作物间比较效益的作用,不论基础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还是基础条件相对稳固的东部产区,广大蚕农种桑养蚕的心态总的来说仍较稳定,没有发生较大面积的砍桑现象。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政策,使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蚕桑生产能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蚕农的积极性普遍较高,近年来发展速度较猛,对拉动全国蚕茧生产增长起到重要作用,预计今年部分东部产区的蚕茧产量也将稳中有升。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要控制今年的蚕茧生产仍有难度。
另外,目前国内丝绸生产企业亏损面在扩大。不少出口企业因退税长期滞后而资金周转十分困难,出口价格又长期低迷,经营亏损严重。由于我国丝绸出口秩序不够规范,产品自身又“不硬”,因此,遭受进口国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保障措施等的冲击可能将越来越明显。
种种复杂的因素,给今年形势的估计带来了较大困难。今年由于某些主产区干旱严重,以及农村某些经济作物间的比较效益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由于受持续低价的影响,估计今年春茧的价格不会高,而且对今年秋茧价格的推动也将较弱。蚕茧生产出现弃管、弃养、少养的情况将可能更为普遍,甚至出现较大面积的挖桑。因此,今年春茧前后的价格走势较为关键。
尽管年内形势可能会继续趋向好转,但目前总体上仍属于低位调整,长期低位徘徊的行情正寻找其回升走势的切入点,一旦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不排除会产生某些震荡。
相关链接
2002年丝绸出口总体好于上年
据海关统计,2002年全年我国丝绸全商品出口折丝量(冲抵进口折丝量后)64269吨,比上年增加6024吨,增长10.34%。其中,丝类出口23306吨,同比增加5187吨,增长28.63%;绸缎出口(折丝量)9772吨,同比增加2495吨,增长34.30%;服装和制成品出口(折丝量)31192吨,同比减少1658吨,下降5.05%。
在主销市场出口量有所增加或增长较大的:丝类主要有印度、意大利、日本、印尼和巴基斯坦等国,绸缎主要有印度、日本、韩国、美国、伊朗、阿联酋等国。服装在美国、日本、我国香港地区等主销市场上显示了程度不同的减幅。
2002年丝绸出口总额因价格低落而同比下降,丝绸服装及除领带以外的丝绸制成品全年出口仍有一定的降幅(尽管降幅逐步缩小)。同时,有的主销市场仍显困难,这些都说明2002年国际丝绸市场总体上仍未完全摆脱疲软的状态。但是,上述数据同时也显示,2002年丝类和绸缎出口量及其某些主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较为明显,而且增幅在起伏中上升。
从丝绸全商品出口折丝量匡算看,2002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增长1.03%,下半年同比增长20%,全年增长10.34%,即全年相当于比上年多出口约6000吨丝。此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丝绸出口情况总体上也有所好转。因此,综合分析表明,2002年的丝绸出口总体情况好于上年,国际丝绸市场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