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首季逆差凸显中国外贸危机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4-18 11:02:00
海关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出现了10多亿美元逆差,多年未见,“但逆差额在一、二、三月份是逐月缩小的,只属暂时现象”。不过,专家也提醒,不能因此而麻痹松懈,影响今年中国外贸的众多因素,现在看来表现得并不明显,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逆差只是暂时的 
  今年首月出现逆差后,学界曾一致大喊“出乎意料”,但经仔细分析,当月逆差存在很多偶然因素,因此断定只属暂时现象。 
  而从海关的统计数据看出,偶然因素的消退,使逆差额逐月缩小:1月份逆差达12.5亿美元,2月份出现了顺差6.8亿美元,3月份逆差额又下降为4.59亿美元。因此,整个一季度是逆差10.5亿美元。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对此分析认为,一季度出现的外贸逆差也是暂时的。他说,1月份光汽车和石油的进口额就净增了16亿美元,而当月外贸逆差是12亿美元,剔除这两个偶然因素,1月份的数据就正常多了。加上今年春节恰好在2月1日,节前的集中进口效应在1月份凸显,也使当月进口出现较快增长。另外,进口商对商品关税税率下降的预期使进口行为集中于1月份,如关税税率下降明显的汽车及其零配件当月进口净增了5.2亿美元。 
  一旦这些非趋势性因素消退,2月份就出现了顺差。而到了3月份,又出现新的逆差。金伯生分析认为,这主要由于伊拉克战争形势不明朗,致使进口油价又涨到一个高点,最高达40美元一桶。近年来,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日益加剧,进口石油约占石油供应的1/3。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高涨,大大提升了我国进口成本。另外,去年的汽车配额许可今年3月底到期,也导致了3月份汽车突击进口。 
  再加上今年以来,我国降低了3000多个税目的进口商品税率,整体关税税率下降到11%,还增加了关税配额商品的配额总量,直接刺激了进口增加,导致矿产品、原油、钢材、棉花等原材料进口的大幅攀升。同时也使去年年底的一些进口转到了今年年初,以享受关税下调的优惠。 
  全年逆差可能性不大 
  金伯生说,随着去年底“积压”进口的释放,以及战争形势的明朗使石油价格逐步恢复平稳,目前已降到28美元一桶。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动态,油价不会再次拔高。 
  另外,汽车进口配额许可要到2005年才取消,今年配额许可只比去年增加了15%,而且很多配额许可是用于国产车进口零部件的,所以等去年的汽车配额许可到3月底过期,汽车进口势头就不可能永远高涨。 
  比起上述两个因素,降低关税对外贸进出口的影响就小得多了。再从纵向来看,我国曾在90年代,将关税平均水平从42%降到了15%,也没见外贸因此而产生很大波动。而这两年的关税只从15%降到11%,应该也不会成为导致逆差的“罪魁祸首”。 
  再从我国外贸本身特点来看,现阶段,我国冒出了一批出口主力军和生力军——外资企业和集体民营企业,使得出口势头强劲且稳定。外资企业出口增长比例一直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比例,一季度,我国企业平均出口增长33%,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据了大头,分别为41%和49%。而在目前已占我国出口总数53%的外企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更是达到65%,高新技术产品82%。说明外企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应该不在话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博士也一直坚持认为,今年1月和3月出现逆差不能解释全年的出口趋势。今后,外贸逆差只会进一步缩小,全年出现逆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当然,其中也不排除会受一时性因素影响而偶有波动,但所花时间都不会太长,对整个进出口贸易不至于产生太大影响。当然,鉴于以往出口基数,今年不大可能维持以往像300亿美元这样大的顺差。 
  此外,即便是一季度的外贸逆差持续下去,对今年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限。这几年我国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靠内需拉动,对外需的依赖程度相对减少。去年投资、消费、进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约为5:4:1,今年以来内需增长强劲,1-2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8%,高出去年同期8.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了9.2%;一季度的GDP增长9.9%。加上我国现有2500多亿的外汇储备,即便在个把年份出现外贸逆差,对于经济增长并无大碍。 
  真正的考验在后头 
  相对于第一季度17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来说,10.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似乎微不足道,但是,这一个值得十分关注的信号。随着中国入世后持续的、深度的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每一次脉搏跳动都将更直接得影响到中国的神经。 
  有关专家表示,一季度首次出现的逆差表面上出乎偶然,但这一信号有可能暗示一个必然的走势,巨额外贸顺差有可能就此终结。 
  仔细品味分析一下我国外贸,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增量不加价” ,出口产品多了,价格却跌了;东南沿海成为出口的大赢家,西部却不甚理想;是“贸易大国”尚非“贸易强国”等等。 
  为此,专家提醒,现实没有给我们任何乐观的理由。影响今年中国外贸的众多因素,现在看来表现得并不明显,但很可能会在今后成为致命一击,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受伊拉克战争、财务丑闻、企业效益下滑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复苏希望很有可能大打折扣,欧盟经济下一步增长预期也未必乐观,日本经济增长还将低速徘徊。前不久,世界银行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5%-3.8%下调至3%。目前,虽然“伊拉克战争”大局初定,但伊拉克“战后重建”及相关效应可能影响一些国家经济复苏进程,从而成为中国今年出口最大的一个不确定因素。 
  再者,今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二年,原先国人普遍担忧的脆弱产业将受剧烈冲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将会逐步显现扩大。加上与融入全球一体化同步出现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会对中国出口扩张构成更大的障碍。另外,目前全国将近2000亿巨额出口退税总额在持续放大的前提下,若还是难以到位,将成为企业出口最大绊脚石。还有就是最近开始形成负面效果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控制的程度和时间这些都将成为专家所说的“真正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