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丝产销失衡实难改变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4-23 11:28:00
茧丝产销失衡实难改变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陈亦庆 :
种种复杂的因素,给今年茧丝产销形势的估计带来较大困难。尽管年内形势可能会趋向好转,但目前总体上仍属于低位调整,即使年内形
势继续趋好,但要完全改变失衡局面恐有难度。
去年全国桑、柞丝供应量共约9.67万吨。从内外销需求量来看,全年需丝量共约8.57万吨。这样,去年产销相抵约过剩丝1.1万吨。
考虑到去年一些主产区蚕茧质量下降而出丝率减少和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到去年年底实际过剩量已不很大。
以上情况说明,一方面全国茧丝产大于销、供大于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长明显,其出口折丝比上半
年增长约17.97%,比前年下半年增长约20%。
根据去年丝绸的出口势头和蚕茧生产有所控制的情况,预计今年全年争取多出口6000多吨丝,即增长10%左右,并在下半年或年底产销和供求出现明显好转,进而达到相对平衡是有可能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不确定因素的逐渐凸显,对我国丝绸出口产生某种程度制约的可
能性也随之显露,产销和供求矛盾的进一步缓解有可能被相应延缓。因此,虽然年内形势估计将继续趋好,但要完全改变失衡局面恐有难度。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伊拉克战争将延缓世界经济复苏,恶化国际经贸环境,给市场需求造成变数。
美、欧、日是我国丝绸出口的主销市场。以美国为例,它是我国丝绸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我国丝绸出口量的1/4和出口总金额的1/3左
右。因此,伊拉克战争会给我国丝绸出口造成很大的不确定。
印度对我国生丝实施反倾销,估计短期内对我国丝类出口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印度是我国丝类出口第一大市场。2002年,我国丝类和绸缎(含印染绸,均折合成丝)对印度的出口比前年增加约2896吨,在全国丝绸全
商品出口折丝量增加6024吨中约占48.07%。也就是说,全国增加的丝绸商品出口量中约有48.07%是由于对印度丝类和绸缎出口的大幅度增
加而造成的。这一年也成为我国历史上对印度丝类和坯绸出口量最大的一年,因而引起印方的极大关注。
2002年7月17日,印度反倾销局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桑蚕丝正式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时,据印度《金融快报》报道,从今年
1月起,印度对我国2A级和2A级以下的桑蚕丝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每公斤33.19美元与到岸价的差价。
在这些影响下,自年初以来,我国各公司的低等级厂丝基本停止对印出口。不仅如此,印方还要对我国3A级以上的生丝复验(换言之,印方对我国商检的真实性有怀疑),而且主持复验工作的正是对我国生丝要求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印度中央丝绸局。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各公司对3A级以上的丝一般也不对印出口。虽经交涉,印方同意取消对中国3A级以上厂丝的复验,3月中旬后,3A级以上的中国厂丝对印出口恢复正常,但此案还未最后裁定,而是印方这一做法最终会给我国丝类出口造成一定的困难。
控制今年的蚕茧生产有难度。
近几年,我国蚕茧受生产呈上升趋势。前年以来,尽管茧价普遍很低,不少地区收入降幅也较大,但由于农村经济作物间的比较效益,不
论基础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还是基础条件相对稳固的东部产区,广大蚕农种桑养蚕的心态总的来说仍较稳定,没有发生较大面积的砍桑现
象,有的东部产区预计今年生产还可能稳中有升。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蚕桑生产能享受一系列优惠
政策,蚕农的积极性普遍较高,近年来发展速度较猛,对拉动全国蚕茧生产增长将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的产销形势下,要控制今年的蚕
茧生产仍有难度。
国内丝绸生产企业(尤其是缫丝企业)亏损面扩大。不少出口企业因退税长期滞后而资金周转十分困难,出口价格又长期低迷,经营亏损
严重。
以上种种复杂的因素,给今年形势的估计带来了较大困难。今年由于某些主产区干旱严重,以及农村某些经济作物间的比较效益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由于受持续低价的影响,今年春茧价格估计不会高,而且对今年秋茧价格的推动也将较弱,全国的蚕茧生产出现弃管、弃养、少养的情况将可能更为普遍,甚至出现较大面积挖桑。因此,今年春茧 前后的价格走势令人关注。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陈亦庆 :
种种复杂的因素,给今年茧丝产销形势的估计带来较大困难。尽管年内形势可能会趋向好转,但目前总体上仍属于低位调整,即使年内形
势继续趋好,但要完全改变失衡局面恐有难度。
去年全国桑、柞丝供应量共约9.67万吨。从内外销需求量来看,全年需丝量共约8.57万吨。这样,去年产销相抵约过剩丝1.1万吨。
考虑到去年一些主产区蚕茧质量下降而出丝率减少和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到去年年底实际过剩量已不很大。
以上情况说明,一方面全国茧丝产大于销、供大于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长明显,其出口折丝比上半
年增长约17.97%,比前年下半年增长约20%。
根据去年丝绸的出口势头和蚕茧生产有所控制的情况,预计今年全年争取多出口6000多吨丝,即增长10%左右,并在下半年或年底产销和供求出现明显好转,进而达到相对平衡是有可能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不确定因素的逐渐凸显,对我国丝绸出口产生某种程度制约的可
能性也随之显露,产销和供求矛盾的进一步缓解有可能被相应延缓。因此,虽然年内形势估计将继续趋好,但要完全改变失衡局面恐有难度。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伊拉克战争将延缓世界经济复苏,恶化国际经贸环境,给市场需求造成变数。
美、欧、日是我国丝绸出口的主销市场。以美国为例,它是我国丝绸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我国丝绸出口量的1/4和出口总金额的1/3左
右。因此,伊拉克战争会给我国丝绸出口造成很大的不确定。
印度对我国生丝实施反倾销,估计短期内对我国丝类出口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印度是我国丝类出口第一大市场。2002年,我国丝类和绸缎(含印染绸,均折合成丝)对印度的出口比前年增加约2896吨,在全国丝绸全
商品出口折丝量增加6024吨中约占48.07%。也就是说,全国增加的丝绸商品出口量中约有48.07%是由于对印度丝类和绸缎出口的大幅度增
加而造成的。这一年也成为我国历史上对印度丝类和坯绸出口量最大的一年,因而引起印方的极大关注。
2002年7月17日,印度反倾销局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桑蚕丝正式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时,据印度《金融快报》报道,从今年
1月起,印度对我国2A级和2A级以下的桑蚕丝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每公斤33.19美元与到岸价的差价。
在这些影响下,自年初以来,我国各公司的低等级厂丝基本停止对印出口。不仅如此,印方还要对我国3A级以上的生丝复验(换言之,印方对我国商检的真实性有怀疑),而且主持复验工作的正是对我国生丝要求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印度中央丝绸局。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各公司对3A级以上的丝一般也不对印出口。虽经交涉,印方同意取消对中国3A级以上厂丝的复验,3月中旬后,3A级以上的中国厂丝对印出口恢复正常,但此案还未最后裁定,而是印方这一做法最终会给我国丝类出口造成一定的困难。
控制今年的蚕茧生产有难度。
近几年,我国蚕茧受生产呈上升趋势。前年以来,尽管茧价普遍很低,不少地区收入降幅也较大,但由于农村经济作物间的比较效益,不
论基础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还是基础条件相对稳固的东部产区,广大蚕农种桑养蚕的心态总的来说仍较稳定,没有发生较大面积的砍桑现
象,有的东部产区预计今年生产还可能稳中有升。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蚕桑生产能享受一系列优惠
政策,蚕农的积极性普遍较高,近年来发展速度较猛,对拉动全国蚕茧生产增长将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的产销形势下,要控制今年的蚕
茧生产仍有难度。
国内丝绸生产企业(尤其是缫丝企业)亏损面扩大。不少出口企业因退税长期滞后而资金周转十分困难,出口价格又长期低迷,经营亏损
严重。
以上种种复杂的因素,给今年形势的估计带来了较大困难。今年由于某些主产区干旱严重,以及农村某些经济作物间的比较效益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由于受持续低价的影响,今年春茧价格估计不会高,而且对今年秋茧价格的推动也将较弱,全国的蚕茧生产出现弃管、弃养、少养的情况将可能更为普遍,甚至出现较大面积挖桑。因此,今年春茧 前后的价格走势令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