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国内棉花及棉纺织品市场存在较大风险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4-16 10:51:0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发展银行和供销总社4月10日联合召开部分省区棉花工作座谈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盛霖在会上指出,进入2002棉花年度以来,我国棉花市场价格大幅上涨,进口大量增加,部分经营企业惜售加剧了市场紧张的气氛,业内既要看到棉花、棉纺织品的产销两旺,更要看到繁荣背后潜伏着的较大市场风险。
  首先是国内棉花供求形势发生较大变化。1995年度至1998年度,我国棉花连续四年供大于求,棉花严重积压。1998年度末棉花库存达500多万吨。从1999年度开始,我国纺织工业开始走出低谷,对棉花需求量逐年增加。通过连续几年消化库存,到2002年度初时,棉花库存减少到210万吨(不包括工业库存),棉花需求继续增加。去年9月至今年2月,全国纱产量412.6万吨,同比增长18%;棉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金额达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30.5%。根据近几个月纺织工业发展的趋势,预计本年度棉花总需求将增加到640万吨,其中纺棉需要量600万吨,比原预计增加100万吨。不考虑进出口和工业库存,原预计期末商业库存130万吨,现在预计可能降至60万吨左右的较低水平。
  其次是国内市场棉价大幅上涨。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去年9月至今年1月底,国内市场棉价由10100元/吨涨到11100元/吨。同期,国际市场棉价由49美分/磅涨到56.7美分/磅。这段时期,国内市场棉价一直低于进口成本400元/吨以上,甚至在今年1月份出现每吨低1000元左右。第二阶段,进入2月份以后,国内市场棉价涨幅明显加快。特别是春节后连续几天暴涨,国内市场棉价开始高于进口成本。棉价涨幅大大高于国际市场涨幅。4月初,国内市场棉价为13600元/吨,比1月份每吨上涨2500元,涨幅为22.6%;同期国际市场棉价为61.2美分/磅,比1月份上涨4.56美分/磅,涨幅为8.1%。目前,国内市场棉价高于进口成本在500元/吨左右。 
  由于国际市场棉价上涨,国内棉花需求增加,伊拉克战争影响石油和化纤价格上涨,棉价涨一些是正常的,但棉价暴涨且涨幅大大超过国际市场,其中有很多不正常因素。一是有些棉花经营企业惜售;二是一部分企业市场炒作。本棉花年度农发行贷款收购棉花213万吨,截至3月底销售了59%,其中内地企业(不包括新疆)只销售37%,比正常年份销售低20个百分点以上。2000年度收购的老棉花库存仍有32万吨,按现在的市场价格完全可以顺价销售,但至今这些企业仍在惜售。一些主要产棉省的产棉大县,现在库存棉花仍比较多。分析企业销售不积极的原因,一是待价而沽,留待以后在更高价位出售,获取更多的盈利;二是尚未实行社企分开的供销社所属棉花企业,留着库存棉花等待改制时,用销售棉花的货款安置职工。现在我国棉花市场体系不健全,交易不规范,个别企业进行恶意炒作,人为抬高棉价。 
  随之而来的是棉花进口的增加。去年9月至今年3月全国棉花进口2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0万吨。其中今年1-3月份进口棉花15万吨。截至3月底,企业签定合同后领取2003年棉花进口配额证已高达30.1万吨,相当于全年配额量的35%。预计今后几个月,仍将保持大量进口的势头。
  根据以上分析,李盛霖认为棉花市场存在着较大风险。今后一个时期,国内棉花消费需求增长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过高棉价会抑制棉花需求。今年1月初至4月初,纱、布市场销售价格上涨10%左右,比同期棉花价格涨幅低12.6个百分点。纺织企业普遍反映,1、2月份纱、布销售增长较快,很大程度上是受棉花价格上涨,影响纱、布涨价心理预期造成的。进入4月份,纱、布销售已经趋缓。二是过高棉价导致企业多用进口棉。今年我国发放棉花进口配额85.6万吨。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是否进口,完全取决于市场行情。现在很多大型纺织企业都在考虑改变棉花配方,开展加工贸易,选用进口棉花来降低成本,维持生产。与国产棉在同等价格条件下,进口棉具有较大优势:机采棉没有异性纤维,可以节省挑拣“三丝”的费用;进口棉按净重计价;出口商给予预付款方面的优惠。在去年我国棉花价格全年平均比进口成本低500元/吨的情况下,山东魏桥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仍然使用进口棉8.2万吨。今年这个公司使用进口棉将达20万吨以上。该公司反映,进口棉信誉好,资源有保障,采购成本低,只要进口成本高于国产棉价格1000元以内,公司仍愿选用进口棉。现在进口成本低于国内市场价格500元左右,必将刺激进口的大量增加。三是石油价格回落带动化纤价格回落,化纤使用量增加。涤纶价格2月中旬为10500元/吨,4月初下跌为9000元/吨。这必将促使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化纤用量,减少棉花消费。四是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影响棉纺织品出口。全球棉花消费需求并没有大的变化,我国纺织品出口增加主要是去年我国棉花价格始终低于进口成本,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相应贬值,因此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始终保持较强的竞争力。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快速增长,美国和欧盟等一些国家已开始调查,拟对我纺织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因此我纺织品出口前景不能太乐观。 
  从棉花生产情况看,棉价的大幅上涨,必将刺激农民种植面积增加。据国家统计局2月份种植意向调查,2003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预计7300万亩,比上年增长16%。这还是在棉花价格没有大幅涨价前的调查。近期棉价上涨,农民种棉花的面积还会进一步增加。另外,美国等世界主要产棉国下个年度棉花产量也是增加趋势。 
    棉花需求量的减少和棉花产量预期增加,都将导致棉花市场价格的下跌。进口棉花的增加,也可能造成国内棉花的积压。据初步匡算,一些大型纺织企业都有2-3个月的棉花库存,全国平均按1个月计算,工业库存至少在50万吨;根据目前国内市场价格,2003年85.6万吨的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绝大部分将成为现实进口。再加上商业库存,本年度末棉花工商库存可能保持200万吨左右的规模。这意味着到本年度末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国产棉花销售不出去。如果考虑纺织企业生产亏损,减少产量,选用化纤原料降低成本等因素,对棉花的需求量还会进一步下降,本年度结束时棉花的库存可能还会更多些。下年度世界棉花供应趋紧
    据农业部预测,2003/04棉花年度世界棉花市场供应将趋紧。
  2002/03年度,世界棉业总体上是期末库存降低,全球总消费量为2124.2万吨,而期末库存785.3万吨,仅为4.43个月的用棉量。
  在过去的六年中,由于有数量相对较大的库存作保证,天气状况以及某些棉产区植棉面积的波动对棉花价格没有产生太大影响。而2003/04年度情况会出现较大的改变,期末库存将作为主要因素之一决定本年度和下年度棉花价格走势。全球棉花期末库存的降低主要源自中国库存的降低。中国本年度期末库存预计为172.9万吨,为下年度3.3个月的用量。除中国以外,印度、巴基斯坦的期末库存也将下降到低点。 
  去年,亚洲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纺织品和服装的消费量随之增加。在此带动下,全球棉花消费量持续增长。据保守估计,下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预计可达2144.6万吨。这一数字意味着全球棉花产量只有相应增加228.8万吨才能保证下年度期末库存不继续下降。按照目前的情况,全球棉花年产量增加如此之多的希望渺茫。 
  历史数据表明,只有在美国或中国的产量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全球棉花的产量才会出现较大的增加。而据最乐观的估计,下年度美国棉花产量仅增加10%,中国的产量将仅增加13%-15%(约65.3万-76.2万吨)。由于期末库存不能再为全球棉花消费提供坚实的后盾,棉花价格更容易受天气、植棉面积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