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调整步伐不容放缓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4-13 10:55:00
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纺织全行业的生产、出口和利润依然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今年头两个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不变价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3.8%、26.7%,利润增长81.8%,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23.3%。3月下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专业观众数量达6万人,意向总成交额为66亿元人民币,实际成交21亿元人民币。几乎同时开幕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和针织内衣博览会,其供需形势也表现出2003年全行业良好的景气趋势。
但是业内人士提醒,在一季度的行业形势中还存在着潜伏的不利因素,特别是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已有所表现。行业上下急需冷静分析市场走势和行业存在的问题。
专家分析,影响今年全行业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其一,伊拉克战争严重制约全球经济复苏,对国内纺织出口与生产形成负面影响。伊拉克战争爆发,使今年世界经济景气度下降,对国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产生较大影响,纺织行业竞争将会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也将进一步抬头。3月下旬,一些企业的出口订单已明显减少,浙江纺织大县的绍兴1—3月向中东国家纺织品出口比去年同期缩减近50%。预计二季度纺织品出口增速有可能放缓,全年行业经济增长制约性加大。此外,战争导致石油价格多轮上涨,仅1—2月进口各种生产化纤的原料(占国内总需求量2/3)的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48.92%,进口化学纤维价格上涨20.32%,加上国内外经销商囤积和炒作,使国内的聚酯、化纤乃至织造企业成本加大,化纤企业开工率已从2月底的90%下降到3月底的58%,暴露出我国化纤原料建设滞后的被动局面。
其二,国内棉花价格过高,相当一批下游企业难以承受。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上升,目前329级棉国内价格已达13400元/吨,比年初上涨21.8%,高于国际棉花A指数约500—600元,而棉纱价格只比年初上升15.5%,棉布价格只比年初上升10.8%,最近纱布价格更是进一步下跌,虽然经国家调控和进口棉平抑,近来国内棉价有一定回落,但仍落后于棉制品的降价幅度,导致纱布企业3月份以来开工不足,库存增加。
其三,一般性生产加工能力过度增长,先进生产力发展滞后,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现。必须指出,国内仍有相当多的纺织业投资项目采用的是相对落后的设备,盲目铺摊子、扩规模。今年1—2月份行业生产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大幅上升,加大了行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与高档产品和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一些企业创新意识淡泊,技术改造投入微薄,工艺落后,产品单一,高消耗低效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加上一些老纺织基地和中西部地区改革调整还有很多困难,使得结构调整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专家指出,为争取今年实现质量和效益高增长的好局面,纺织企业必须在认清行业形势基础上,采取坚决措施增强应变能力,大力扭转投资方向,加大先进生产力建设力度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引导开拓国内消费领域,扩大内需,弥补国际市场可能出现的需求不足。
但是业内人士提醒,在一季度的行业形势中还存在着潜伏的不利因素,特别是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已有所表现。行业上下急需冷静分析市场走势和行业存在的问题。
专家分析,影响今年全行业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其一,伊拉克战争严重制约全球经济复苏,对国内纺织出口与生产形成负面影响。伊拉克战争爆发,使今年世界经济景气度下降,对国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产生较大影响,纺织行业竞争将会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也将进一步抬头。3月下旬,一些企业的出口订单已明显减少,浙江纺织大县的绍兴1—3月向中东国家纺织品出口比去年同期缩减近50%。预计二季度纺织品出口增速有可能放缓,全年行业经济增长制约性加大。此外,战争导致石油价格多轮上涨,仅1—2月进口各种生产化纤的原料(占国内总需求量2/3)的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48.92%,进口化学纤维价格上涨20.32%,加上国内外经销商囤积和炒作,使国内的聚酯、化纤乃至织造企业成本加大,化纤企业开工率已从2月底的90%下降到3月底的58%,暴露出我国化纤原料建设滞后的被动局面。
其二,国内棉花价格过高,相当一批下游企业难以承受。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上升,目前329级棉国内价格已达13400元/吨,比年初上涨21.8%,高于国际棉花A指数约500—600元,而棉纱价格只比年初上升15.5%,棉布价格只比年初上升10.8%,最近纱布价格更是进一步下跌,虽然经国家调控和进口棉平抑,近来国内棉价有一定回落,但仍落后于棉制品的降价幅度,导致纱布企业3月份以来开工不足,库存增加。
其三,一般性生产加工能力过度增长,先进生产力发展滞后,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现。必须指出,国内仍有相当多的纺织业投资项目采用的是相对落后的设备,盲目铺摊子、扩规模。今年1—2月份行业生产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大幅上升,加大了行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与高档产品和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一些企业创新意识淡泊,技术改造投入微薄,工艺落后,产品单一,高消耗低效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加上一些老纺织基地和中西部地区改革调整还有很多困难,使得结构调整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专家指出,为争取今年实现质量和效益高增长的好局面,纺织企业必须在认清行业形势基础上,采取坚决措施增强应变能力,大力扭转投资方向,加大先进生产力建设力度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引导开拓国内消费领域,扩大内需,弥补国际市场可能出现的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