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份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变动简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3-07 08:58:00
2003年1月份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不断走高,价格的总体水平较上月有所上升
。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每周编发的、综合反映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变化的“世
界商品价格指数”(不含石油)如按美元计算,继上月略降0.4%后,2003年
1月份平均较上月上升1.5%。同期,按英镑计算的路透社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继上月上升1.1%后,1月份再升2.1%。
各类主要初级产品的价恪普见上扬,尤以农产品原料和有色金属类商品价格升幅
为大,全月平均较上月各升2.3%(按美元计算,下同),食品饮料类商品价格也
升0.8%。如分别就各主要商品来看,则以蓖麻油和镍等价格上涨尤烈,1月份平
均较上月分别升逾10%,其次,原油、咖啡、可可、天然橡胶和大米等价格分别升
逾5%,铜、锡、糖、木材、棉花和羊毛等价格也各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除初级产品外,1月份一些主要工业制成品如石脑油、乙烯、聚氯乙烯、冷轧卷
(钢)板和盘条等价格也各有上涨。
1月份国际市场许多商品价格有所上涨或续涨,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
要是:
一、由于受气候不良影响,一些产品的产量将有下降。如据报道,由于占世界蓖
麻油出口量约85%的印度遭受百年来罕见干旱,其蓖麻油产量继上年度剧减18%
后,2002/03年度产量预计还将再减14%。作为世界咖啡生产大国之一的巴
西,其咖啡产量预计也将有所减少。世界天然橡胶主要产区东南亚目前正值产胶淡季
,加之近期来又频见下雨,使生产有所中断,引起现货供应紧绌,价格也有较大上涨。
二、一些产品受罢工或政治局势不稳等影响,产量或供应呈紧。如据报道,由于
受世界第五大石油输出国委内瑞拉自12月2月开始的国内大罢工影响,其原油产量
平均日减200万桶,引起美国石油储备也降至27年来最低水平,加之海湾局势日
趋紧张,更使油价出现猛涨,乃至连创两年来新高。受此影响,许多石化产品如石脑
油、乙烯等价格也相应都有大幅上升。科特迪瓦国内局势持续不稳,使可可价格再报
腾升。俄罗斯的巨型金属冶炼公司努里尔斯克镍公司工人威胁要举行罢工,也使镍价
一度升达其两年半以来的最高价位。
三、近期出现的美国经济可能复苏的一些迹象和数据,包括美国制造业数据较预
计要高,引起对一些商品、特别是有色金属和天然橡胶等需求的增长,价格也有报升
。同时,此种情况也引发了一些投资资金的有力吸购,进而更加剧了这些商品价格的
上涨。
四、在中东局势动荡不定、美国对尹动武日趋迫近下,美元汇价较大下滑,也是
加剧商品价格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计算,按月平均计,2003年1月较上月,
美元对欧元汇价下跌3.7%,对日元下跌2.4%,对英镑也跌1.6%。这种情
况在有色金属、原油、棉花和可可等市场上反映尤为明显。
1月份也有一些商品价格仍有下跌或出现转跌。如与上月比较小麦、豆油价分别
跌逾5%,菜籽油、葵花籽油、亚麻油、锑和锌等价格也各有程度不同的下跌。这些
商品价恪的下跌,主要是由于产量预计将有增长,供应将趋减缓。如据报道,近期南
美农产区气候情况较好,谷物有望丰收,大豆收成预计将较上年度增12.3%;由
于播种面积增加,2002/03年度欧盟油菜籽的产量预计也将有所恢复并增达近
4年来的新高。加之在此情况下,投资资金的抛售,又更加剧了价格的下跌。此外,
需求疲滞,如美国小麦、大豆的输出不畅,玉米成交稀落,也是引起价格有所下跌的
一个重要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