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需稳而后进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2-12 11:53:00
本世纪初,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疲软的大环境中,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不管是对外贸易,还是引进投资,中国的表现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引擎,中国将在最近二、三十年内超过欧盟、日本甚至美国等等言论不断见诸于国内外报刊,报道中国、分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最强劲“卖点”。
分析本世纪初的“中国热”,它不仅有着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现实的体现。加入WTO、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双双告捷都在说明中国的成功,也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一次次良好的机遇。但是,处于这一片“中国热”中,作为中国最关键的是需要保持一份冷静,一份清醒,中国经济需要稳而后进。
研究现代化问题的中国著名学者罗荣渠先生曾经说过,回顾40年来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高速前进和减速调整相间而行。这种周期性的大起大落,几乎每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出现了1958-1960年的大跃进,然后是1961年-1965年的调整;七十年代末出现“洋冒进”,然后进入三年的调整期;80年代前期又进入超高速增长,1988年底又被迫进入全面紧缩与调整。
之所以会反复出现这种发展过热的情况,与中国急切需要摆脱落后状况而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心情有关,然而,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特点是,各地在经济权利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过于追求地方利益,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时脱离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指标、高增长,从而使中央调控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失控,最终使经济秩序混乱。
这种单纯追求高增长的情况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投资重复、效益低下,而且损害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本世纪初,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时候,为了延续这种经济发展势头,中国需要防止的是再一次的经济过热。
从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发展不能单纯追求增长速度,更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其实所谓稳定,并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追求一种增长的合理速度,在解决前期经济增长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保证经济的总体平衡发展和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整个内需还没有全面启动起来,中国证券市场仍有待规范和调整,中国将要和已经推出的各种新的改革开放措施还需要各种措施的配套和市场的适应,中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仍需下大力解决,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等诸如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是高速增长就能完全解决得了的,它需要政策和目标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需要地方和中央目标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分析本世纪初的“中国热”,它不仅有着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现实的体现。加入WTO、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双双告捷都在说明中国的成功,也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一次次良好的机遇。但是,处于这一片“中国热”中,作为中国最关键的是需要保持一份冷静,一份清醒,中国经济需要稳而后进。
研究现代化问题的中国著名学者罗荣渠先生曾经说过,回顾40年来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高速前进和减速调整相间而行。这种周期性的大起大落,几乎每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出现了1958-1960年的大跃进,然后是1961年-1965年的调整;七十年代末出现“洋冒进”,然后进入三年的调整期;80年代前期又进入超高速增长,1988年底又被迫进入全面紧缩与调整。
之所以会反复出现这种发展过热的情况,与中国急切需要摆脱落后状况而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心情有关,然而,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特点是,各地在经济权利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过于追求地方利益,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时脱离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指标、高增长,从而使中央调控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失控,最终使经济秩序混乱。
这种单纯追求高增长的情况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投资重复、效益低下,而且损害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本世纪初,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时候,为了延续这种经济发展势头,中国需要防止的是再一次的经济过热。
从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发展不能单纯追求增长速度,更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其实所谓稳定,并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追求一种增长的合理速度,在解决前期经济增长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保证经济的总体平衡发展和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整个内需还没有全面启动起来,中国证券市场仍有待规范和调整,中国将要和已经推出的各种新的改革开放措施还需要各种措施的配套和市场的适应,中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仍需下大力解决,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等诸如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是高速增长就能完全解决得了的,它需要政策和目标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需要地方和中央目标的一致性和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