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出口形势展望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3-19 10:35:00
一、正确认识去年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
去年我国出口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达3255.7亿美元,增长22.3%,实现贸易顺差303.5亿美元,成绩来之不易。但必须正确认识去年出口大幅度增长的原因。
1.外资企业出口占很大比例
去年我国出口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外资企业出口来实现的。
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99.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例达52.2%。
2.国家鼓励出口政策起了很大作用
一是出口退税政策力度加大。去年共安排出口退税指标1260亿元,同比增加了17.8%,由于指标下达早,退税进度快,加上生产企业全面推行“免抵退”,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政策效果较为明显。
二是出口商品贴息政策。对出口企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
三是便利通关政策。去年围绕提高通关效率,改善通关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做了大量工作,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四是提高结转速度政策等。
3.国际环境好于预期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情况比预期的要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去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8%。
二是美元贬值客观上增强了我国出口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
4.国内价格水平走低有利于增加中国出口
去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由2001年的100.7、99.2和98.7下降到99.2、98.7和97.8,分别下降1.5、0.5和0.9个百分点,价格下降降低了出口成本,提高了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二、今年出口形势严峻
去年出口大幅度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年的出口会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1月份外贸出现12.5亿美元逆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1.政策刺激作用下降
今年提高退税率的空间不大。一是去年预算出口退税额比2001年有所增加,但消化2001年结转就用去了大约一半,使去年下半年的出口退税有一部分将推迟到今年才能兑现,无形中将挤占一部分今年的退税额。同时目前中国平均出口退税率已经接近15%,出口退税规模过大,给财政造成很重的压力,因而今年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大出口退税力度促进出口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小,甚至退税率还要下降两个百分点。另外,一些政策本身会受到WTO规则的限制而逐渐取消,一些政策本身的效应也会递减。
2.关税税率进一步下降
按照加入WTO的规定,我国关税税率将由去年的12%下降到今年的11%,一些领域也将对外开放,这会造成部分商品进口激增。
3.国际经济面临不确定因素
由于受美国对伊战争、美日经济增长缓慢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增长速度可能会下降。根据欧美主要金融机构对2003年世界经济的预测,今年实际增长率将保持在2%。
4.国内物价可能会小幅上涨
由于内需不断增强、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带动等原因,我国物价可能会保持小幅上涨趋势。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将上涨0.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幅度也将逐步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5.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由于美元不断走低,我国出口增长较快,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人民币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6.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01年,作为贸易保护主要手段的反倾销案发生了348起。对中国而言,由于不断增加的贸易出口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别国市场,加之一些国家还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贸易摩擦必然会增加,从而会限制我国出口的增长。
7.企业自主开拓市场能力不强
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开拓国际市场的人才缺乏,经验不足,导致国际竞争力不强。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推进外经贸体制改革
进一步下放外贸进出口经营权,改革外贸经营资格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外贸经营资格由审批制向登记制转变;健全法律法规,提高法规和政策透明度。进一步建立外经贸运行监控体系,外贸促进体系、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和公平贸易保障体系等。
2.努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着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在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我国企业。
3.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
4.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一是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的鼓励政策,赋予大型优势企业更大的境外投资决策自主权;
二是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及时发布境外投资的国别指南和企业所需的政府信息;
三是以市场为基础。资本为纽带,在资本、经营规模和企业功能等多方面实行战略性重组,创建自己的著名品牌。
5.建立健全反倾销法律体系
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保护我国出口企业的正当权益,必须建立健全我国反倾销的法律体系。在加大对外交涉力度的同时,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应诉机制,支持出口企业积极抗辩国外反倾销调查,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