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出口创汇如何增长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1-09 11:54:00
伴着新年的钟声,我国纺织行业满载着收获,跨入了2003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全行业生产、效益和出口都保持了稳步增长,并创出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出口的迅猛增长,成为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行业的一大亮点。据统计,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4%,实现贸易顺差430.12亿美元,是全国贸易顺差的1.58倍。全年出口完成600亿美元已成定局。
收获从何而来?
在国际市场并没有根本好转的情况下,纺织行业出口能取得这样的业绩,很多人始料未及。然而仔细分析,其实是水到渠成。
2002年出口保持迅猛增长,得益于三年结构调整为行业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更来自于市场的活跃因素和 WTO的积极推动作用,欧美市场配额、关税壁垒等限制的逐步取消和解除,棉花、羊毛等纺织原料进口配额的增加、管理办法的改进,以及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国内外棉花市场基本接轨等等。数据显示,2002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呈现出几个令人关注的特点:第一,一般贸易增长快。据统计,1~11月份,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达349亿美元,同比增长25.33%,而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都呈负增长。这表明,我们可以更多地依靠国产面料出口服装了,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纺织企业技术水平有了充分提高,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第二,对设限地区的出口增长幅度高于对非设限地区的增长幅度。其中,对设限地区增长17.35%,非设限地区增长13.68%。这是加入WT O最明显的利益。第三,贸易顺差大。 1~11月份贸易顺差达430.12亿美元,同比增长21.7%。第四,出口 主体发生变化,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出口增长明显。1~11月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3.3%,三资企业出口占全部纺织品服装出口的36%左右。
增长能否持续?
盘点2002年出口业绩,全行业对新的一年充满新的期待。然而,当我们对行业宏观形势和国际大背景进行理性的审视之后,又多了些冷静和慎重。
2002年出口迅猛增长,但增量不加价,出口产品多了,价格却跌了。 2002年前11个月纱线出口量增长28.43%,但价格下降13.61%;服装出口数量增长17%,价格下降5.49%。价格的持续下跌已经影响了企业的获利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纺织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以量取胜,这已经引起一些国家的反应。2001年以来,已经有多个国家考虑对我国纺织产品进口启用特别保障措施,美国更提出要对五种已取消配额的纺织品再次恢复配额管理。对我国纺织产品提出反倾销动议的国家也不只一个。还有许多企业的产品被“绿色壁垒”这一巨大的屏障挡在了外面。这说 明我们对WTO框架下的国际市场还没有完全适应,真正进入角色尚需时日,我们的产业成熟度、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今年面临哪些挑战?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许多问题仅仅是初露端倪,可以肯定今年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首先,我国总体关税水平今年将进一步下调,进口商品的价格可能继续下降。同时,美欧等世贸组织成员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履行情况将十分关注,对我国放宽进口限制的交涉压力将会加大。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
其次,原料问题又会浮出水面。按去年的棉纱产量估计,今年用棉量将达到600万吨,国内的棉花将难以满足。2002年国内棉花之所以能满足国内需求,主要是有国储棉和以前年度4000多万担库存棉作保证,国家及时抛售库存,平抑了棉花价格。据有关人员估计,到今年5、6月份,库存棉将用到头,棉纺企业用棉缺口势必要靠进口棉,而由于我国进口棉花往往是现货交易,尚难以有效利用期货交易以降低市场风险,所以这就有可能使我们失去棉花资源方面的竞争优势。
再次,化纤产品出口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不容乐观。由于伊拉克局势尚不稳定,这就会导致石油价格的波动,从而使全球化纤业受到巨大的冲击。2001年我国化纤产量达828万吨,出口11.9万吨,进口164万吨; 200 2年1~11月产量达899.8万吨,出口21.19万吨,进口158.33万吨。如果油价激剧波动,化纤市场动荡,化纤企业风险加大,对我国化纤产品今年出口造成影响是毋庸质疑的。
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们只有趋利避害、沉着应对,才能保持良好局面,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提高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改变我们用100亿条裤子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尴尬,需要在制度和技术创新、在增加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做出更艰巨的努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提高创新能力是我国纺织工业在现阶段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我国纺织工业在制造能力的竞争力方面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如果中国产品在质量价格比优势基础上再进一步达到创新价格比优势,那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顺应绿色环保潮流,发展生态纺织。把开发绿色纺织品、环保服装等作为扩大出口的新增长点,从而全面提高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因不符合环保要求,我国每年有74亿美元的商品出口受阻,其中23亿美元的商品在数量和价格上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有主动适应。通过立法,制订与国 际接轨的各类标准,设立专业权威的国家检测机构,构筑自己的绿色保障机制。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开发和采用各种绿色原料,改进生产工艺,大力发展生态纺织。这将关系到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创汇水平,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宽领域、全方位、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我国目前纺织品服装对于欧、美、日三大市场的依赖性很大。今后,我们应在巩固扩大传统主销市场的同时,主动拓展非洲、东欧、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同时,还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逐步实现由“ 产品输出”向“产品和资本输出”相结合过渡。走出去的企业,不仅仅要把那里作为产品加工地,更重要的是占领当地的市场份额。
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与世界经济有着直接的关系。但能否在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继续保持增长的钥匙依然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当然要用好这些“钥匙”并不简单,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
收获从何而来?
在国际市场并没有根本好转的情况下,纺织行业出口能取得这样的业绩,很多人始料未及。然而仔细分析,其实是水到渠成。
2002年出口保持迅猛增长,得益于三年结构调整为行业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更来自于市场的活跃因素和 WTO的积极推动作用,欧美市场配额、关税壁垒等限制的逐步取消和解除,棉花、羊毛等纺织原料进口配额的增加、管理办法的改进,以及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国内外棉花市场基本接轨等等。数据显示,2002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呈现出几个令人关注的特点:第一,一般贸易增长快。据统计,1~11月份,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达349亿美元,同比增长25.33%,而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都呈负增长。这表明,我们可以更多地依靠国产面料出口服装了,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纺织企业技术水平有了充分提高,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第二,对设限地区的出口增长幅度高于对非设限地区的增长幅度。其中,对设限地区增长17.35%,非设限地区增长13.68%。这是加入WT O最明显的利益。第三,贸易顺差大。 1~11月份贸易顺差达430.12亿美元,同比增长21.7%。第四,出口 主体发生变化,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出口增长明显。1~11月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3.3%,三资企业出口占全部纺织品服装出口的36%左右。
增长能否持续?
盘点2002年出口业绩,全行业对新的一年充满新的期待。然而,当我们对行业宏观形势和国际大背景进行理性的审视之后,又多了些冷静和慎重。
2002年出口迅猛增长,但增量不加价,出口产品多了,价格却跌了。 2002年前11个月纱线出口量增长28.43%,但价格下降13.61%;服装出口数量增长17%,价格下降5.49%。价格的持续下跌已经影响了企业的获利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纺织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以量取胜,这已经引起一些国家的反应。2001年以来,已经有多个国家考虑对我国纺织产品进口启用特别保障措施,美国更提出要对五种已取消配额的纺织品再次恢复配额管理。对我国纺织产品提出反倾销动议的国家也不只一个。还有许多企业的产品被“绿色壁垒”这一巨大的屏障挡在了外面。这说 明我们对WTO框架下的国际市场还没有完全适应,真正进入角色尚需时日,我们的产业成熟度、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今年面临哪些挑战?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许多问题仅仅是初露端倪,可以肯定今年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首先,我国总体关税水平今年将进一步下调,进口商品的价格可能继续下降。同时,美欧等世贸组织成员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履行情况将十分关注,对我国放宽进口限制的交涉压力将会加大。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
其次,原料问题又会浮出水面。按去年的棉纱产量估计,今年用棉量将达到600万吨,国内的棉花将难以满足。2002年国内棉花之所以能满足国内需求,主要是有国储棉和以前年度4000多万担库存棉作保证,国家及时抛售库存,平抑了棉花价格。据有关人员估计,到今年5、6月份,库存棉将用到头,棉纺企业用棉缺口势必要靠进口棉,而由于我国进口棉花往往是现货交易,尚难以有效利用期货交易以降低市场风险,所以这就有可能使我们失去棉花资源方面的竞争优势。
再次,化纤产品出口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不容乐观。由于伊拉克局势尚不稳定,这就会导致石油价格的波动,从而使全球化纤业受到巨大的冲击。2001年我国化纤产量达828万吨,出口11.9万吨,进口164万吨; 200 2年1~11月产量达899.8万吨,出口21.19万吨,进口158.33万吨。如果油价激剧波动,化纤市场动荡,化纤企业风险加大,对我国化纤产品今年出口造成影响是毋庸质疑的。
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们只有趋利避害、沉着应对,才能保持良好局面,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提高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改变我们用100亿条裤子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尴尬,需要在制度和技术创新、在增加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做出更艰巨的努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提高创新能力是我国纺织工业在现阶段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我国纺织工业在制造能力的竞争力方面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如果中国产品在质量价格比优势基础上再进一步达到创新价格比优势,那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顺应绿色环保潮流,发展生态纺织。把开发绿色纺织品、环保服装等作为扩大出口的新增长点,从而全面提高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因不符合环保要求,我国每年有74亿美元的商品出口受阻,其中23亿美元的商品在数量和价格上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有主动适应。通过立法,制订与国 际接轨的各类标准,设立专业权威的国家检测机构,构筑自己的绿色保障机制。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开发和采用各种绿色原料,改进生产工艺,大力发展生态纺织。这将关系到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创汇水平,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宽领域、全方位、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我国目前纺织品服装对于欧、美、日三大市场的依赖性很大。今后,我们应在巩固扩大传统主销市场的同时,主动拓展非洲、东欧、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同时,还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逐步实现由“ 产品输出”向“产品和资本输出”相结合过渡。走出去的企业,不仅仅要把那里作为产品加工地,更重要的是占领当地的市场份额。
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与世界经济有着直接的关系。但能否在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继续保持增长的钥匙依然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当然要用好这些“钥匙”并不简单,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