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新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一年更比一年好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1-01 12:03:00
    对我国GDP连续几年七上八下的增长形势,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八”就好,“七”就不好。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GDP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但它不是唯一重要的指标。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体制模式和增长模式转轨阶段,更不能仅仅依据GDP的增长率来评价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形势。据我判断,2003年的GDP即使高不过八,经济形势也可以肯定地说比2002年好。
    我国近几年GDP的增长之所以能维持七上八下的局面,主要是由自主内需稳定增长、国债和外贸两个外力的强弱共同决定的。自主内需基本上可以稳定保持GDP以6%左右的速度增长,两个外力双强,GDP的增长率就靠近八,一强一弱,就靠近七。
    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体,决定经济形势基本面的都是内需。内需的形与势,是由经济体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转化的动力是否充足决定的。就一般而言,像我国目前这样的内需增长水平,特别是消费增长水平9%左右是相当强势的增长水平,能维持这个基本面应该说形势是大好的。但是我国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工业化远没有完成,城市化更为滞后,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即工农两种生产方式的矛盾转化刚刚进入加快阶段,大多数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因社会保障和教育供给不足及就业问题的压力而停滞不前。13亿人口中至多有20%的人口处于正常消费状态;有50%左右的人口处于抑制消费状态;还有30%左右的人口因就业不充分,收入低于现实生产力应该达到的收入水平,实际消费水平就更低。这说明我国的内需潜力是相当巨大的,只要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理顺再分配关系,内需以两位数的自主增长是没有问题的。
    目前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至少在9%以上。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GDP的增长率是没有可比性的,同我国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应该达到的水平相比,GDP当前七上八下的增长速度还是偏低的速度。
    值得我们高兴的是,第十个五年计划、江泽民在全国再就业会议上的讲话、党的十六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我们党和政府对压住内需的三座大山:社会保障、就业问题、教育问题有了十分明确的认识,下定了挖山不止的决心,解决这三大问题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而这正是我国的经济形势一年比一年好的根本保证。
    2002年的经济运行状态使有些形势评论家大跌眼镜,就是因为他们把注意力仅仅放在国际环境上,对入世的变数看得过重,而忽视了十五规划第一次把城市化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载体的战略意义。城市化滞后是国民经济诸种矛盾的总根源,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现在终于抓住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各级政府纷纷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城市基本建设,清理人口城市化的人为障碍,打开城市大门,降低城市门槛,推动了第三产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上正确的轨道。加速城市化是一化带多化,一化解千愁的战略措施,对于国民经济主要矛盾、城乡人口结构三七开的中国,它的意义怎样估计都不算高。这是拉动我国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和运行的主要的、也可以说是第一位的几十年不衰的动力,是决定2002年以后,如果没有大的决策失误、大的意外事件,GDP至少有20年以高于7%的速度增长的基本原动力。如果国际环境平稳,GDP以9%左右的增长速度持续20年也不是不可能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微观效益宏观公平的平衡器、教育是新型工业化的灵魂,这些全新的观念,反映了我们党和政府发展观的革命和飞跃。这也是我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的根本保证。
    各级政府在过去的三年里,对城市化、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等方面都采取了实质性的措施,对内需启动的效果在2003年将逐步显现。由于中央政府对形象工程和城市盆景的限制措施,城市基本建设投资的结构会有所调整,加速人口城市化、增加就业机会、启动内需的实际作用会更大,总投资量保持2002年的势头是没有问题的;从而全国平均人口城市化率增长一个百分点也是不成问题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就业和创业门槛正在逐步降低,发展的速度会明显高于2002年;由于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和保障度的提高,居民消费倾向会有所提高,物价将会有所回升;随着人口城市化的加速,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的提高,所谓传统制造业将获得较大的增长空间;国债投放的力度将会减弱,至多与上年基本持平,由于投放的结构调整,将更有利于扩大内需。总之,2003年的经济形势比今年还要好。
    2003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数较大。国际贸易的供求结构可能会有所变化,我国的出口形势目前较难预料;随着外资投入的稳步增加,进口增长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贸易顺差缩小的趋向日益明显。由于内需的进一步启动,对外依赖度扩大的趋势逐步收敛,中国的经济大国形象将进一步加强。内需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这是一个国家充满活力的标志,也是外资涌入的巨大引力。2002年实际投入我国的外资达到520亿美元,2003年可能接近或突破600亿大关。我国吸引的外资越多,外资来源的国别越多,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厉害关系越密切,我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越巩固,希望中国经济形势一年比一年好的利益主体也会越多。我国将逐渐形成众星捧月、蒸蒸日上的发展局面。
    (作者简介:刘福垣,现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