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三大子行业冷热不均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9-27 13:36:00
纺织行业基本扭转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滑坡局面,这主要得益于生产和出口的增速有所回升,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今年上半年纺织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4490亿元,同比增长13.3%;产销率96.89%,同比提高1.14个百分点。今年下半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总体来看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的继续好转,国内外棉花市场的基本稳定,同时世界经济好转的不稳定性以及国际市场的不利因素增多等,将对纺织行业带来一定的困难。落实到不同的子行业,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业绩出现不尽相同的变化趋势,根椐上半年的行业情况以及目前发展的动态,我们认为,服装出口急需打造、提升自有品牌;棉纺企业如能抓住棉价稳定的机遇,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无纺布近年来高速发展,可能引发新的投资热。
服装:品牌提升是重点
纺织品服装出口作为纺织经济的晴雨表,对纺织经济的增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国际经济形势上半年回暖的基础上,下半年我国纺织出口量将继续恢复。
经分析,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业绩主要来自数量上的增长,出口价格普遍走低,产品出口出现了“量大价低”的格局,而产业和产品层次却没有真正提高。这种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国际经济复苏的条件下,部分产品的配额取消、外商采购压价、大量企业围绕传统市场以大路产品争抢出口所造成的。上半年出现的这种产业竞争的误区,不仅使企业在质量、创新和品牌推广方面的投入很难得到回报,外部的压力和内在的惯性也使一些企业为求生存而不得不重新使用“低价竞销”的手段,其结果只能降低产业层次、出口效益递减,甚至可能引起进口国对我国产品进行进口设限。
根据上市公司的中报统计,15家服装类上市公司中业绩最好的是雅戈尔,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37.07%,今年刚上市的主营牛仔布的黑牡丹每股收益达到0.32元,开开实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93.54%,主要得益于外贸业务量的增长。但同时也有多家公司主营收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多佳股份和仕奇实业等,降幅均在50%以上。
针对上述情况,如果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则将是致命的,只有通过掌握新技术、开发新材料新产品和打造自有品牌,着实提升产业和产品层次,才能在保住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所以在下半年的经营计划中,多家上市公司均提到将积极开发新产品、新品牌,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服装面料的档次,适应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以提升服装企业的综合优势。这就表明品质提升将成为服装企业下半年的重点和突破点。
棉纺:棉价稳定是机遇
纺织经济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国内外棉花市场走势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从2001年的情况来看,棉花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严重,棉花收购期间价格大幅下降,使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受到挫伤,2002年棉花播种面积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今年产量预计低于上年。另一方面由于今年棉花实行关税配额,棉价充分与国际接轨,今年二季度国际、国内棉花价格均呈上涨趋势,国际价格的上涨幅度高于国内价格的上涨幅度,增强了我国纺织服装的市场竞争力,对上半年扩大出口、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从国内外棉价走势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多数时间国内棉价低于国际市场,1-4月份国际棉价一直比国内价格高,5月份国际市场价格小幅波动,先跌后涨,跌到最低时,比国内价格低500元/吨左右,到月底基本与国内持平,6月份国际棉价继续回升,又略高于国内价格。因价格等因素,今年1-6月我国棉花进口下降,出口上升,进口棉花4.17万吨,同比下降3.5%,出口5.6万吨,同比增长22.2%。
棉纺类上市公司鲁泰中期每股收益0.19元,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63%,保持了较高的产销率。华茂股份中期每股收益0.10元,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却降低了10.96%,据中报披露,主要在报告期的前期棉纺织市场延续了去年下半年较为疲软的态势,销售不旺;而报告期的后期,市场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处于低位徘徊。
对于棉纺类企业而言,由于受国际棉价大幅上涨、新疆棉出口、棉花供应企业惜售及部分中间商影响等因素,下半年国内价格仍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随着库存陈棉抛售力度的加大、纱布销售淡季的到来等,棉价上涨空间将受到限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充分把握这一机遇将有利于业绩的稳步增长。
无纺布:高速发展成定局
近5年来,我国无纺布业产量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总产量现已居亚洲第一位。无纺布的主要特点集中在高新技术的渗透和新型材料使用上,在建筑、医疗、环保、服装、汽车、航空航天行业应用广泛,是重要的产业用纺织品,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竞争优势。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了无纺布行业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后续产业。
根据相关上市公司的中报统计,主要从事各类无纺布生产的有5家,其中欣龙无纺今年7月分别与德国福来司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德国迪罗机械制造公司及意大利亚赛利有限公司签定了引进公司第三条水刺无纺布生产线技术设备的正式合同。所引进的项目主要产品为人工皮革基布、复合材料、过滤材料等,产品将填补国内厚型水刺无纺产品空白,建成将增加公司产品品种,提高质量和档次,充分实现替代出口,涉及总价值约1亿元人民币。太极实业中报显示,公司主营产品精纺呢绒、丙纤丝束、帘帆布三个主营产品的销售收入均比上年同期有增长,其中精纺呢绒增幅较大。预计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主业不突出的初加工纺织企业将有可能进行转型,以从无纺市场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服装:品牌提升是重点
纺织品服装出口作为纺织经济的晴雨表,对纺织经济的增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国际经济形势上半年回暖的基础上,下半年我国纺织出口量将继续恢复。
经分析,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业绩主要来自数量上的增长,出口价格普遍走低,产品出口出现了“量大价低”的格局,而产业和产品层次却没有真正提高。这种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国际经济复苏的条件下,部分产品的配额取消、外商采购压价、大量企业围绕传统市场以大路产品争抢出口所造成的。上半年出现的这种产业竞争的误区,不仅使企业在质量、创新和品牌推广方面的投入很难得到回报,外部的压力和内在的惯性也使一些企业为求生存而不得不重新使用“低价竞销”的手段,其结果只能降低产业层次、出口效益递减,甚至可能引起进口国对我国产品进行进口设限。
根据上市公司的中报统计,15家服装类上市公司中业绩最好的是雅戈尔,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37.07%,今年刚上市的主营牛仔布的黑牡丹每股收益达到0.32元,开开实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93.54%,主要得益于外贸业务量的增长。但同时也有多家公司主营收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多佳股份和仕奇实业等,降幅均在50%以上。
针对上述情况,如果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则将是致命的,只有通过掌握新技术、开发新材料新产品和打造自有品牌,着实提升产业和产品层次,才能在保住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所以在下半年的经营计划中,多家上市公司均提到将积极开发新产品、新品牌,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服装面料的档次,适应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以提升服装企业的综合优势。这就表明品质提升将成为服装企业下半年的重点和突破点。
棉纺:棉价稳定是机遇
纺织经济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国内外棉花市场走势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从2001年的情况来看,棉花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严重,棉花收购期间价格大幅下降,使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受到挫伤,2002年棉花播种面积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今年产量预计低于上年。另一方面由于今年棉花实行关税配额,棉价充分与国际接轨,今年二季度国际、国内棉花价格均呈上涨趋势,国际价格的上涨幅度高于国内价格的上涨幅度,增强了我国纺织服装的市场竞争力,对上半年扩大出口、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从国内外棉价走势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多数时间国内棉价低于国际市场,1-4月份国际棉价一直比国内价格高,5月份国际市场价格小幅波动,先跌后涨,跌到最低时,比国内价格低500元/吨左右,到月底基本与国内持平,6月份国际棉价继续回升,又略高于国内价格。因价格等因素,今年1-6月我国棉花进口下降,出口上升,进口棉花4.17万吨,同比下降3.5%,出口5.6万吨,同比增长22.2%。
棉纺类上市公司鲁泰中期每股收益0.19元,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63%,保持了较高的产销率。华茂股份中期每股收益0.10元,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却降低了10.96%,据中报披露,主要在报告期的前期棉纺织市场延续了去年下半年较为疲软的态势,销售不旺;而报告期的后期,市场状况有所好转,但是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处于低位徘徊。
对于棉纺类企业而言,由于受国际棉价大幅上涨、新疆棉出口、棉花供应企业惜售及部分中间商影响等因素,下半年国内价格仍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随着库存陈棉抛售力度的加大、纱布销售淡季的到来等,棉价上涨空间将受到限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充分把握这一机遇将有利于业绩的稳步增长。
无纺布:高速发展成定局
近5年来,我国无纺布业产量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总产量现已居亚洲第一位。无纺布的主要特点集中在高新技术的渗透和新型材料使用上,在建筑、医疗、环保、服装、汽车、航空航天行业应用广泛,是重要的产业用纺织品,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竞争优势。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了无纺布行业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后续产业。
根据相关上市公司的中报统计,主要从事各类无纺布生产的有5家,其中欣龙无纺今年7月分别与德国福来司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德国迪罗机械制造公司及意大利亚赛利有限公司签定了引进公司第三条水刺无纺布生产线技术设备的正式合同。所引进的项目主要产品为人工皮革基布、复合材料、过滤材料等,产品将填补国内厚型水刺无纺产品空白,建成将增加公司产品品种,提高质量和档次,充分实现替代出口,涉及总价值约1亿元人民币。太极实业中报显示,公司主营产品精纺呢绒、丙纤丝束、帘帆布三个主营产品的销售收入均比上年同期有增长,其中精纺呢绒增幅较大。预计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主业不突出的初加工纺织企业将有可能进行转型,以从无纺市场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