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浙江蚕桑产业“西移”初见成效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9-13 12:19:00
浙江省种桑养蚕产业向大西南--云南省转移已初见成效。浙江省今年1月在云南开发的5000亩试种桑园,到目前已着手饲养第三批蚕宝宝,实现了当年种桑、当年养蚕、当年受益。国家经贸委、国家茧丝办日前在云南召开“东桑西移”优质蚕茧基地建设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浙江省这一在全国首创的成功做法。 
  “东桑西移”是我国实施蚕丝产业地区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我国东部自古就是蚕丝产业的主要产区,但随着这些地区工业的兴起和高效农业的发展,种桑养蚕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逐年衰弱,弃桑重工现象严重,桑园面积锐减,难以形成蚕桑生产、丝绸加工的良性循环。因此,蚕丝产业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到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即“东桑西移”,是我国振兴丝绸产业的必然选择。 
  浙江省海宁丝绸集团公司是全国第一个到云南开发种植蚕桑的企业。去年6月,经过多次考察洽谈,海宁丝绸集团公司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政府签订了建设5万亩高产蚕桑基地协议,创建了保山茧丝绸有限公司。首期租赁当地5000亩土地,开发建设成为示范桑园,今年1月栽下桑树,目前已开养第三批幼蚕,实现了当年种桑、当年养蚕、当年受益,这在全国属首创。保山茧丝绸有限公司还利用海宁集团公司本部的优势,在保山积极开展经营业务,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至目前,已向当地缴纳税收240余万元。 
  云南省保山有着独特的气候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十分有利蚕桑业的发展。但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并不十分顺利,农民对养蚕能否得到实惠普遍抱观望态度。浙江省海宁丝绸集团公司以自身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以特有模式实施“东桑西移”。据了解,新成立的保山茧丝绸公司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即公司租赁当地土地,建设成标准化的优质基地,由农户分别进场承包种桑养蚕,蚕茧由公司在“随行就市、按质论价、现金兑付”的基础上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对蚕桑基地承包农户,公司提供每亩桑园300元的三年期无息建设资金,并聘请资深蚕桑技术人员,通过当面讲课、电化教学和实践结合方法进行培训,推广先进、实用、省力的种桑养蚕新技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已建起了培训中心,至7月底已培训农户2300人次,两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蚕茧收烘站,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中,将基地扩大到5万亩。 
  新模式的运行,使当地农民很快得到实惠,重新调动了他们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为海宁的丝绸工业开辟了质量上乘、价格相对较低的丝茧生产基地,实现了双赢。国家经贸委、国家茧丝办日前在云南省保山市召开全国“东桑西移”优质蚕茧基地建设研讨会,充分肯定海宁的模式,要求东部蚕桑发达地区坚持“总量控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配套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西部开发,为丝绸产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