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中国服装业产销态势分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12-23 12:24:00
    今年以来,受国内市场需求升温和出口需求增加的双重影响,我国服装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有所加快,产销衔接良好。市场需求继续增加,居民消费趋于多元化。从趋势看,我国服装发展前景仍然较为乐观。
  服装产销两旺
  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服装产销率为99%,二季度为99.7%,三季度为99.4%。今年1月至10月累计,全国共生产、加工各类服装比上年同期增长9.4%,西服及西服套装增长15.5%,衬衫增长5.3%,儿童服装增长21.6%,针织服装增长8.8%,羽绒服装增长10.2%。从产销总量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之一。
  销售增长平稳。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衣着需求一直保持平稳增长,衣着类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一般保持在10%左右。今年前10个月,国内消费品市场需求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幅达8.7%。服装市场也趋于活跃,由于服装款式的不断更新,新面料的不断问世,琳琅满目的服装摆满了商场和专卖店,服装色彩更加缤纷斑斓,这些都满足了人们对服装新颖化、个性化的追求。
  销售价格继续走低。近几年服装市场竞争激烈,降价、打折持续不断,并且打破了淡旺季之分。降价销售使服装价格持续走低,从1998年起,服装价格已连续3年为负增长,2001年我国衣着类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1.9%,其中服装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1.5%。今年前10个月服装价格继续走低,比上年同期下降2.3%。
  降价促销活跃了服装市场,也促进了服装销售,充分满足了人们追求新、奇、美的需求,一季多衣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据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人选择在服装换季打折时购买,在换季开始和流行期价格较高时购买的人仅占37%。
  品牌意识凸现,流行趋势导向作用增强。服装价格下降的另一面是品牌竞争更为激烈。今年服装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继续通过市场显现出来,服装需求出现了追求高品质的倾向,消费者受品牌理念和流行趋势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受市场变化的影响,企业更加注重在产品定位、广告定位和品牌宣传等方面的攻势,一些中高档品牌服装,特别是市场上占有率高的品牌服装,销售量增幅较大。一些品牌在全国市场或区域市场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品牌效应更加明显。
  服装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买断经营、特许经营等新兴方式逐渐兴起。随着我国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新的经营形式不断出现,服装销售市场也随之增加,销售渠道增多。目前服装的销售渠道已由过去的百货商店、专卖店、农村集市发展到连锁销售、专业服装市场(街)、服装流通中心、邮购、电视销售、网上销售等。在集中交易市场经营方式主要以经销和批发为主。据对国内18家主要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调查,大多数商户选择经销为主要经营方式,说明市场经营者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总之,我国服装经营正由以百货业经营为主转向多种形式的共同经营,销售渠道增长迅速。
  服装消费崇尚个性
  穿着趋向休闲化、多样化、个性化、时装化和品牌化。从市场消费情况看,一些纯毛、纯棉、纯丝、麻等针织品因其吸湿、透气性能好而十分走俏。在色彩方面,人们更注重纯色、浅色及各种柔和的中间色调。选购衣着也从过去的讲求朴素、大方、实惠而转向追求自然、舒适、浪漫。“回归自然、粗犷轻盈”成为夏天服装式样的主调;秋冬季节,皮装、休闲装则更受消费者欢迎。衣着消费档次也逐年提高,面料讲究柔软、精细大方,穿着讲究简洁明快,以表现人们不同的文化层次和气质。
  衣着消费层次化清晰。从面料的多样化、款式的新颖化和色彩搭配的系列化,衣着消费追求美观、时尚、简洁和舒适。在需求档次方面,居民需求档次划分日益清晰,由以中低档需求为主转向以中档需求为主,高档需求也占据一定份额,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档次明显提高,消费差距继续拉大。在品牌需求方面,中高档品牌增长迅速,由以少数品牌竞争转向多品牌竞争格局。
  城镇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增长缓慢,消费比重略有下降,居民着装继续向时装化和个性化发展。城镇居民衣着消费一直平稳增长,消费比重一般维持在10%左右。2001年人均衣着消费支出581元,比1995年的479元增长21.3%,年平均增长3.3%。消费比重从1995年的13.6%下降到2001年的9.9%,减少了3.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为42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占消费总支出的8%。衣着消费缓慢增长的同时,成衣消费率逐步上升。成衣消费率从1995年的84.8%上升为2001年的95.1%,上升了10.3个百分点。衣着消费的主要特点是:中老年青睐中高档服装,年轻一代不断追逐时装化和个性化,不同品牌不同风格的专卖店琳琅满目,市场上国际名品比比皆是,T型台上的风骚隔日便成为街头时尚。
  农村居民由保暖型和传统型趋于潮流型和城市型。尽管市场衣着价格指数总体趋降,农村居民的衣着支出额仍有一定增加,并以购买成衣服装为主,传统的手工自制服装已越来越少。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衣着方面的支出达到103元,其中衣着服装支出额增加较多,人均55元,用于购买衣着材料的支出额人均7元。与此同时,从衣着购买数量看,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各种成衣服装1.31件。
  今后几年我国的服装市场仍将是买方市场,需求约束型经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国内服装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主要原因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部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仍将继续增长。一般规律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消费增长0.8%,服装消费增长0.4%。
  二是我国人口的增长基本稳定,服装的消费量也会相应增长。我国目前拥有人口12.8亿人,其中城市人口占36%,农村人口占64%,每年有新增人口1100万人-1200万人,大约每年增加购买力630万元-650亿元。到200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2亿人,2015年达到14.08亿人。人口的增长将相应增加一定的服装消费量。
  三是城市化的推进。每年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也会相应增加服装需求。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加速期,到2010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每年将有200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目前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为农村居民的3.5倍,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绝对差为4832元,今后几年农村服装将进入销售增长期。
  四是服装行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生产结构与消费需求将会逐步相适应,行业生产有效供给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服装市场的发展。
  五是老年服装市场潜力巨大,市场仍存在空白点。目前的服装市场对于众多老龄人来说,可选性不大。由于老龄服装市场的单调,一些中老龄人在市场上买不到合意衣服,只好到裁缝店量身定做。新世纪,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已达3亿,开发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提高品位是关键。对老年服装市场需要作一个专门的研究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来启动老年服装潜在的消费市场。 
    六是广阔的农村服装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服装购买量还很低,尚有增长余地。与城市各大商场及服装店的生意火爆相比,农村小乡镇的服装店生意相对较为清淡。据分析,农村服装店难开并不是因为农村服装市场需求少,购买力弱。现在农民收入有了很大增加,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同样也追求服装的品位和品牌。可是目前农村服装店仍以经营化纤面料的低档服装为主,款式陈旧、做工粗糙,很难满足年轻农村消费者求新、求美、求高档的需求。目前中国农村服装正处在成长阶段,服装经营者应做好中青年农村消费者的文章,调整进货渠道以降低进价。总之,要对广大的农村市场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抓住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也是我国服装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七是内衣需求进一步提高。从量上看,每人拥有5件以上内衣的基本卫生需求还远远未能实现。从质上看,生活方式的改善,形象意识的增强,使越来越多的人把服饰消费眼光纷纷投向内衣。因而内衣市场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