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预测:2003年PTA关税政策可能调整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12-19 12:11:00
据有关人士预测,2003年,我国极有可能对PTA进口实施“公开暂定税率”。 
  --调整PTA关税政策的必要性 
  1.我国聚酯行业为进口PTA付出了太多的成本。 
  今年1-10月份,我国进口了351万吨PTA,平均价格在480美元/吨左右,估计全年的进口量将达到400万吨左右,11、12月份的进口平均价应该不低于500美元/吨,那幺全年的进口额至少在19.3亿美元以上。其中按“双限暂定”6%的关税进口的PTA在190万吨左右,进口额约9.2亿美元,应交纳关税5500万美元左右,相当于4.55亿元人民币;按12.8%的法定关税进口的PTA在210万吨左右,进口额约为10.1亿美元,应交纳关税13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74亿元。两者合计为15.29亿元。我国的聚酯工业将在很大程度上肩负着支持国内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大任,成本过高必然不利于聚酯工业的持续发展,也会影响我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前景。 
  2.近两年实行的“双限”政策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 
  对于使用进口PTA的聚酯企业而言,关税的降低就意味着原料成本的下降,12.8%和6%之间的差距不容小视。今年PTA的平均进口价在480美元/吨以上,6.8%优惠就意味企业PTA价格便宜了近300元人民币/吨,相当于每吨聚酯产品的成本下降233元人民币。若一个企业得到10万吨的优惠额度,就等于降低了2330万元的成本。众所周知,目前涤纶的毛利并不算高,“双限”优惠对企业的影响举足轻重。2002年我国PTA的消费量在630万吨左右,得到优惠的PTA占到其中的30%。实行“双限”优惠税率必然造成企业间竞争的不平等,使没有享受优惠的企业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由于在“双限”额度分配方面的透明度不高,不少企业颇有微词,这也容易造成企业间的矛盾和市场的混乱,当然不利于我国聚酯/涤纶工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3.减让关税的步伐太慢。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3年PTA关税应该降到11.8%,比2002年低一个百分点。有人认为,这样的降税步伐,不能有效抑制目前略显过度的投资热情,也不能有效激励现有PTA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改革,也不符合目前国内聚酯工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另外,这样的降税步伐也不可能有效调整上下游产品的关税结构。这不仅会使国内纺织业由于成本过高而逐渐失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甚至会使国内市场受到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 
  --调整PTA关税政策的作用 
  1.能够进一步支持国内聚酯工业和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随着连续法聚酯/涤纶装置的彻底国产化,聚酯/涤纶装置的投资成本大大减少,加上非纤用聚酯的高速发展,我国聚酯工业又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到2002年底,我国聚酯的总产能将在950万吨/年以上,根据对在建项目的调查,2003年底的总产能将突破1000万吨/年。 
  2001年底国内PTA的产能为225万吨/年,2002年底的产能在325万吨/年左右,在2003年还将增加120万吨/年的产能,到2003年底,我国PTA的产能有望达到445万吨/年。若聚酯装置的平均运转率能达到80%的话,明年国内PTA的需求将达到700万吨以上,我国至少还要进口300万吨的PTA。 
  2.有助于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提高PTA行业进入门槛。 
  过去,进入PTA行业的最大壁垒是巨额的初期投资,但随着大量外资的引入和国内民营企业的日益状大,巨额投资已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20年前,由政府投资成立仪征化纤,在当时,即使是对于政府而言,也算得上是个大手笔;而如今,在江浙地区,也许再过两三年就会涌现出好几个当年的仪征化纤。国内PTA供应始终严重不足,而PTA行业也一直受高关税的保护,绝大部分的PTA企业都未曾经历过激烈竞争的考验,即使有进口产品的冲击,那也只是在高关税保护下的不公平竞争。 
  降低关税,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目前有些过度的PTA投资热情,避免过早地使国有PTA生产企业因竞争过于激烈而陷于困境,也能促使国内PTA生产企业加快改革步伐,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能力,通过精湛的技术、完善的管理来提高PTA行业的进入壁垒,避免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也可优化资源配置,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并非所有原料都必须由国内供应,全球采购才有可能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3.有效预防国内可能出现的PTA投资过热。 
  在我国聚酯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内PTA供应始终不能满足需求,对进口PTA的依存度始终很高。随着国内聚酯工业的蓬勃发展,对PTA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最近,国内PTA新建项目开始增加,而且规模也较大。2002年11月份投产的厦门翔鹭PTA装置的规模达到90万吨/年,在明年一季度还有仪征化纤45万吨/年和珠海碧阳化工45万吨/年的两套装置要投产,这三套新装置的合计产能达到180万吨/年,相当于2001年底国内PTA总产能的80%。另外,远东纺织的PTA项目已经获得政府批文,还有多家外资公司正在申请,国内许多企业也在准备新建PTA装置,加上老装置的扩建,我国正在迎来一个PTA建设的高潮。如果任由这种投资热情继续发展,那幺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使国内PTA的供应过剩,使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并导致PTA企业陷于困境。 
  4.有助于优化上下游产品之间的关税结构。 
  2002年,PTA、涤纶和涤纶纱的法定关税分别为12.8%、10.6%和11.4%。根据国际惯例,应该是原料的关税低于下游产品的关税,以便充分保护和促进下游产业的发展。PTA、涤纶和涤纶纱的税率高低顺序应该是PTA、涤纶和涤纶纱,而从国内目前的法定税率来看,PTA的税率最高,这显然不利于聚酯/涤纶产业甚至纺织业的发展。根据中国加入WTO承诺书,提高下游涤纶或涤纶纱的关税,显然不太现实,要促进涤纶和纺织行业的发展,只有降低PTA的进口关税。 
  --关税政策调整所可能采取的方式 
  一般而言,关税优惠主要有三种方式:降低法定关税、加大“双限”优惠的力度和实行公开暂定税率。根据本网的分析,实行第三种方式,即公开暂定优惠税率的可能性最大。 
   1.降低法定关税的风险太大 
  世贸组织规定,关税是保护国内产业的唯一合法壁垒,在通常情况下法定关税只能降不能升。国内的PTA企业尚未经历过真正的考验,与国外PTA生产商之间竞争实力的对比情况,还不是很清楚。如果采用降低法定关税的方式,一旦国内PTA企业不能承受,就很难再度把关税回复到原先相对较高的水平,有可能使国内PTA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2.加大“双限”优惠的力度会导致更不平等的竞争 
  加大“双限”的优惠力度,不外乎增加“双限”额度和进一步降低优惠税率。从最两年实行“双限”优惠的经验来看,额度的分配始终是个大难题,近两年享受“双限”优惠的企业主要都是一些“大聚酯”企业,而享受优惠的“小聚酯”企业极少,在享受优惠的20多家企业中,“小聚酯”企业仅有两三家,所得的额度也十分有限。这势必造成“大聚酯”与“小聚酯”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小聚酯”在与“大聚酯”的竞争过程中本来就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不平等的竞争使“小聚酯”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即使让所有的企业都享受到“双限”优惠,也有可能因享受到额度或比例的不同而使各企业的受惠程度有所差别。由于“双限”优惠的税率仅为6%,而过大的优惠额度会给国内PTA企业造成太大的压力,如果采取进一步降低“双限”优惠税率则必然导致更不平等的竞争。 
  3.实行公开暂定优惠税率切实可行。 
  若实行“公开暂定”优惠税率,则能有效避免国内聚酯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同时也能适度控制PTA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另外,“暂定”可以使中国在关税政策的制定方面拥有更大的主动性,一旦因实行较低的“公开暂定”税率而使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太大的时候,政府还可以利用调整关税的方法及时保护国内PTA行业。 
  --公开暂定优惠税率预测 
  近两年,我国已经开始实行“双限暂定”政策,法定税率为12.8%,“双限暂定”为6%,“双限”的额度在190万吨左右。国内今年的PTA进口量估计在400万吨左右。按此推算,2002年我国PTA进口的加权平均税率为9.57%。据估计,2003年我国需要进口300万吨左右的PTA,如果保持今年的“双限”优惠力度,仍然给予6%的优惠税率和190万吨的额度,那幺2003年中国实际的关税水平就为8.12%。有人认为,明年“公开暂定”税率可能保持在今年“双限暂定”的6%,但估计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这样等于比2002年降低了3.57个百分点,对于现有PTA企业的冲击可能会超过他们目前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预计,2003年的公开暂定税率应该在7%-9%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