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纺织行业出口增长利润走高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12-09 12:24:00
    2002年是我国入世第一年,纺织行业不负众望,在飘忽不定的国际环境中,出口实现快速增长,从而拉动全行业销售和利润创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2002年1-9月纺织品服装出口449.2亿美元(海关统计),同比增长12.7%,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996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利润208亿元,增长23.6%。利润增幅超过销售收入的增幅,这在近几年是少有的。
  在出口总值增长的同时,贸易顺差的增长更显示了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力。1-9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实现顺差342.6亿美元,同比增长16.3%,是全国贸易顺差总额的1.7倍。
  入世效应拉动行业增长 配额限制部分取消刺激纺织业出口增长
  世界纺织品服装协定(ATC)中规定,从1995年开始的10年间,分4个阶段在WTO成员国间逐步取消纺织品及服装的配额限制,实现自由贸易。2002年起为第三阶段。年初,美国、欧盟等设限国取消了对我国97个类别的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占总配额类别的35%。另有17个类别部分取消配额限制。取消配额的产品涉及金额40亿美元,占2001年纺织品配额产品出口额的1/3。今年1-9月我国对设限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14.94%,超过对非设限国增长3个百分点。其中对欧盟增长19.8%,对美国增长8.8%。美国商务部的官员说,今年以来中国输美纺织品数量一直占据主导位置,特别是年初对我国取消配额限制的8类纺织服装产品进口数量明显上升,成为推动美国纺织服装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多年来在世界纺织品进口总额中,配额市场占近70%,非配额市场占30%多;而我国纺织品出口仅占配额市场的5%左右,占非配额市场近30%。在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中,向配额市场出口占23%,非配额市场占77%。这几组数据说明,我国纺织品出口受到配额限制的严重束缚。如果按照我国在非配额市场的占有率推算,我国纺织业还有一倍以上的出口空间。因此入世后随着配额的分阶段取消,我国对配额市场的出口空间将不断扩大。
  对国外商业分销业的开放使我国纺织品直接进入国外消费市场加入WTO后,我国承诺外国公司可以在中国直接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可以在中国经营批发零售网络。这有利于纺织产品直接进入国外的商业采购系统,从而扩大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在今年我国举办的多次纺织品交易会上,国外批发商、零售商纷纷到我国直接采购纺织品。据《中国纺织报》报道,年初跨国集团零售采购商给国家经贸委的采购商品目录中,将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列为第一采购对象。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日本服装零售巨头迅销公司等,均将纺织品服装的采购重点放在中国。
  国际分工和劳动力比较优势是我国纺织业出口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差异,造成全球资源分布不均匀。经济一体化趋势要求各类资源在全球流动以实现优化配置。资金、技术的快速流动已体现了这种趋势。但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由于多种原因却难以快速流动。因纺织业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产品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价值,因此以纺织品贸易代替劳动力流动的国际分工得到快速发展。1960年以后,随着劳动力成本差距的拉大,纺织品服装的贸易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世界商品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目前发达国家的纤维产品进口额已占世界进口额的80%,国际分工中基本形成发达国家是纺织品消费中心,发展中国家是生产中心的格局。近年来北美、西欧、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纺织品的本地生产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仍不断拉大,如北美对纤维消费需求每年增长2.1%,而纤维加工量却每年下降0.2%。
  中国自1994年起纺织业的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一,2000年我国纤维制品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5%,我国纺织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我国的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现为"价廉";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体现为"质优"。美国Werner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2000年国际纺织服装业每小时美元工资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9美元,排名世界第48位,分别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的1/20,韩国的1/8;与其它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发展中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明显,但我国纺织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勤奋度和组织纪律性等综合素质要远远胜过他们。近几年虽然我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我国中西部的劳动力优势还远远没有释放,随着西部开发的推进,我国劳动力优势将为纺织业出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至少在未来十几年内,在平等竞争的前提下,我国纺织业具有绝对的国际竞争力。 
  不同子行业和公司受益不同
  ATC协定中把取消配额的产品分为纱线、织物、制成品和服装4大类,在2002年的第三阶段中,取消的织物和制成品配额(以棉制为主)比重较大,服装和纱线比重较小。因此配额取消对不同行业影响不同,今年1-9月纺织品出口增长18.2%,服装出口增长9.9%;纺织品中棉制纺织品出口增长32.95%,是增幅最高的产品;而毛制纺织品和丝制纺织品分别下降6.7%和15.1%。上市公司中,以棉纺织为主业的公司盈利有望增长。如黑牡丹的牛仔布产品在国际 
  市场供不应求;鲁泰A的高档色织布产品产量和出口大幅增长;常山股份产销两旺,实现利润同步增长;维科精华、华茂股份、华润锦华的主营利润均有望保持增长。只有第一纺织因处于搬迁调整期,可能出现亏损。
  从出口地区看,欧盟、美国等配额地区因部分配额取消导致出口增幅较大;对香港地区、韩国的出口也大幅增长;因日本属非配额地区,2001年对日出口基数很大,加之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导致1-9月对日出口下降7.7%。以出口日本市场为主的上市公司受到负面影响,如茉织华2002年1-9月出口服装数量仅占2001年的58%,服装业务销售收入占2001年全年的64%。
  明年入世效应将有所减弱
  ATC协定规定的前三阶段取消设限的比例分别为16%、17%、18%(以1990年为基数),即前三阶段取消设限的效应在2002年已经体现,最后阶段在2005年1月1日,所有配额限制(约占49%)全部取消。因此2003和2004年不会增加对设限的取消,取消设限对出口的刺激作用将有所减弱。
  《中美WTO协议》中规定: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某个类别的增长率超过7.5%(毛纺产品为6%),美国可以单方面采取提高关税、设置配额等保护性措施。按照WTO中"双边谈判多边适?quot;原则,其他WTO成员也可仿效美国。此条款使我国纺织业出口大幅增长受到限制。
  今年以来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的大幅增长,已引起美国纺织业的不满。据美国海关的单方统计,今年1-8月中国输美纺织品服装数量同比上升101.6%,增长数量几乎占美国同期纺织品服装总增长的50%。近期美国纺织生产商协会凭借美海关的统计数据,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提出申请,对来自中国的今年初刚刚取消配额限制的5大类纺织品重新进行设限,这5类产品为针织布、手套、胸罩、晨衣和纺织面料箱包。该协会认为这5类产品从中国进口有超过200%的增长。目前美国政府还未对此作出最终表态,我国有关协会也积极争取协商解决。无论最终如何解决,都将对2003年我国纺织品输美带来负面影响。
  服装行业出口空间巨大
  ATC协定中规定了设限国每阶段取消配额产品的总比例,也规定了取消配额应涉及的4类产品,但由于取消的比例是针对数量而不是金额,对每类产品也未规定必须取消的比例,因此在前三个阶段中,发达国家取消配额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的纱线、织物和制成品。而高附加值的,对其冲击较大的服装的配额,被发达国家挤到最后阶段取消。如美国最后阶段应取消配额比例为48.65%,其中纱线2.61%,织物11.77%,制成品2.51%,服装31.01%。与第三阶段相比,纱线和制成品比例下降,织物增长7.85个百分点,而服装增长了28.55个百分点。因此2005年配额完全取消后,我国服装的出口空间将被彻底打开。
  当前国际纺织业生产技术日新月异,但服装业靠人工缝纫制作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加之服装产品属于最终产品,上游面料等原材料已经吸附了大量的物化劳动,因此服装成为吸附劳动力价值的最好载体,它能够使我国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我国服装出口额占纺织业出口总额的比重由80年代初的20%提高到现在的70%。根据WTO2000年度报告数据计算,在世界主要服装进出口国家中,中国的服装竞争力系数(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94,接近最大值1,居各国之首。同年美国的竞争力系数为-0.77,墨西哥0.44,意大利0.18,法国-0.36,德国-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