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出口单价下滑提醒政府加强有效监管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9-04 11:36:00
今年以来,我国服装产品出口平均单价出现大幅度下跌,令业界措手不及。记者了解到,价格下滑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政策不配套、政府监管不得力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开始显现入世的正面效应,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9个百分点,但出口平均单价下降了7.6%,尤其是服装出口单价持续下跌,这是业界万万没有想到的。据中国服装协会的统计,今年1-5月,我国服装出口平均单价为2.05美元,在连续5年下降后再降8.42%,而1997年的出口平均单价超过4美元。
从1995年服装行业开始实施名牌工程以来,企业在产品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缘何服装产品出口单价不升反降?
从表面上看,出口单价下滑有正常因素的影响:一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欧、美部分配额取消,外商在下订单时将企业原来获得配额所需的费用剔除,服装出口价格随之下降;二是国内服装企业通过跨国零售集团直接进入国际零售市场,跨国零售集团的订单一般数量很大,但单价很低;三是受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萧条的影响,低档服装出口比重明显增加;四是面料价格同比下降10%左右等。
但从深层次分析,出口单价下滑还暴露出政府监管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行业缺乏自律管理,出口秩序混乱。国家对企业外贸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宽以及纺织品被动配额的逐步取消,在带动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外商经常同时在几十家企业及外贸公司中询价和迂回谈判,掌握了价格的主动权。服装企业为抢客户、争订单,竞相压价,甚至不惜亏本出口,扰乱了正常的出口秩序。据海关反映,一些纺织出口产品在国内卖20元一件,但销往国外却论公斤出售。
据记者了解,海关对纺织品服装出口有明确的最低价和最高价的限制,相关行业对具体类别产品的单位成本也进行过核算,但企业仍任意而为。这一方面反映出行业和企业的自律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政府对企业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手段。
一些政策抑制了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一些企业透露,海关统计反映的并不是服装企业出口的真实水平。目前,相当多的出口企业将部分创汇留在境外,截留的比例逐渐提高,有的甚至超过30%,导致创汇严重流失。据介绍,企业截留外汇的方式主要是“低报高出”,将高出部分的外汇收入由客户转至企业在境外的公司,或汇至企业在境外开设的帐户,或由客户以其他形式直接返还给企业,有的企业干脆先与自己在境外的公司低价签单,再由境外公司出口。之所以如此,一是企业为了方便调控用汇和均衡帐目往来;二是海关对具体类别的产品有最低价和最高价限制,而服装出口的小批量、多品种、花样多,决定了价格不可能一致,企业为了避免受罚往往低报;三是国内纳税比例较高,且出口退税不能及时到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紧张,低报则会相对减少这一负担。
政府部门对服装出口缺乏有效的预警和协调机制,很可能使现阶段服装业界面临的两大压力成为出口的壁垒。一是出口单价过低将使中国产品越来越多地遭受国外的反倾销调查;二是“以量取胜”的模式很可能使我国遭遇中美纺织品协议中的特别保障条款,即一旦对美国出口总量增长超过7.5%,美国则可以启动特别保障条款加以限制,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也会仿效。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服装工业外销依存度很高,出口下降1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下降0.5个百分点,服装出口单价下滑这一势头如不及早遏制,将危及整个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对外贸易的顺差水平。纺织行业是下半年国家促进出口的重点行业之一,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做好重要商品出口的监测、预警和协调工作,如对不自律企业可联手建立“黑名单”;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不再做最高价格限制;对绩优企业及时、足额退税;为解决出口退税指标不足问题,可将出口退税率适时下调;及早实施行业预警机制等。
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开始显现入世的正面效应,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9个百分点,但出口平均单价下降了7.6%,尤其是服装出口单价持续下跌,这是业界万万没有想到的。据中国服装协会的统计,今年1-5月,我国服装出口平均单价为2.05美元,在连续5年下降后再降8.42%,而1997年的出口平均单价超过4美元。
从1995年服装行业开始实施名牌工程以来,企业在产品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缘何服装产品出口单价不升反降?
从表面上看,出口单价下滑有正常因素的影响:一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欧、美部分配额取消,外商在下订单时将企业原来获得配额所需的费用剔除,服装出口价格随之下降;二是国内服装企业通过跨国零售集团直接进入国际零售市场,跨国零售集团的订单一般数量很大,但单价很低;三是受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萧条的影响,低档服装出口比重明显增加;四是面料价格同比下降10%左右等。
但从深层次分析,出口单价下滑还暴露出政府监管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行业缺乏自律管理,出口秩序混乱。国家对企业外贸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宽以及纺织品被动配额的逐步取消,在带动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外商经常同时在几十家企业及外贸公司中询价和迂回谈判,掌握了价格的主动权。服装企业为抢客户、争订单,竞相压价,甚至不惜亏本出口,扰乱了正常的出口秩序。据海关反映,一些纺织出口产品在国内卖20元一件,但销往国外却论公斤出售。
据记者了解,海关对纺织品服装出口有明确的最低价和最高价的限制,相关行业对具体类别产品的单位成本也进行过核算,但企业仍任意而为。这一方面反映出行业和企业的自律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政府对企业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手段。
一些政策抑制了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一些企业透露,海关统计反映的并不是服装企业出口的真实水平。目前,相当多的出口企业将部分创汇留在境外,截留的比例逐渐提高,有的甚至超过30%,导致创汇严重流失。据介绍,企业截留外汇的方式主要是“低报高出”,将高出部分的外汇收入由客户转至企业在境外的公司,或汇至企业在境外开设的帐户,或由客户以其他形式直接返还给企业,有的企业干脆先与自己在境外的公司低价签单,再由境外公司出口。之所以如此,一是企业为了方便调控用汇和均衡帐目往来;二是海关对具体类别的产品有最低价和最高价限制,而服装出口的小批量、多品种、花样多,决定了价格不可能一致,企业为了避免受罚往往低报;三是国内纳税比例较高,且出口退税不能及时到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紧张,低报则会相对减少这一负担。
政府部门对服装出口缺乏有效的预警和协调机制,很可能使现阶段服装业界面临的两大压力成为出口的壁垒。一是出口单价过低将使中国产品越来越多地遭受国外的反倾销调查;二是“以量取胜”的模式很可能使我国遭遇中美纺织品协议中的特别保障条款,即一旦对美国出口总量增长超过7.5%,美国则可以启动特别保障条款加以限制,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也会仿效。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服装工业外销依存度很高,出口下降1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下降0.5个百分点,服装出口单价下滑这一势头如不及早遏制,将危及整个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对外贸易的顺差水平。纺织行业是下半年国家促进出口的重点行业之一,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做好重要商品出口的监测、预警和协调工作,如对不自律企业可联手建立“黑名单”;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不再做最高价格限制;对绩优企业及时、足额退税;为解决出口退税指标不足问题,可将出口退税率适时下调;及早实施行业预警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