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面料外贸销势强劲轻纺原料升温必须谨慎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9-02 12:29:00
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纺织品外贸又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来源之一。以我国的纺织之乡--绍兴县为例,今年上半年的纺织品外贸形势喜人。据绍兴县外经贸局提供的今年1-6月自营出口额前30位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自营出口以海关数为准),今年1-6月份以绍兴天龙印染有限公司为首的30强自营出口企业共完成实绩29093万美元,其中加入“WTO”后有新增的9家,其余的自营出口企业平均同比增长389.29%,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由此看来,我国加入“WTO”后对织造业可能带来利好的预测已被现实所证实。
从绍兴县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外贸出口量的业绩中分析,今年1月份增长126.7%,2月份增长108.5%,3月份受涤纶长丝的狂涨影响,使织造业的生产成本直线上升,在核算成本要亏损的情况下,只得主动放弃外单任务,在有个别已接外单宁可吃违约也划得来的情况下,大量外单流失,外贸量急剧下降,至四月下半月起由于织造原材料的逐步下降,才想方设法地把流失的订单重新“拉”回来,使正常的外贸量又达到重新回升的地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轻纺原料的过渡爆涨将对织造业特别是外贸一块将产生严重的影响。我国虽已有大量的世界一流的织造设备,但所生产的产品还属于过渡时期,大多数织造业还在用21世纪的设备生产20世纪的产品,面料档次低,附加值不高,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外贸量,主要靠得是国内劳动力的低廉,仅靠此才赢得了外贸市场的竞争力,竞争风险较大。如果轻纺原料的价格升幅过度,甚至要超过织造业的承受能力,我国的织造业在外贸失去竞争力,内需又不强的情况下,又将进入5月底至6月份的老路--停机待产。
自去年底我国加入“WTO”以后,绍兴地区的外贸纺织面料不但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印染企业及织造企业出口势头强劲,在柯桥的中国轻纺城也日益向国际化进展,很多外商及国外公司直接进驻轻纺城抢滩淘金。据有关报道称,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轻纺城的外商已超过10万人次,又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国轻纺城今年1-6月份的外贸出口达25亿元人民币,已超过了去年全年20亿元的出口总量。随着秋、冬季节纺织品面料成交旺季的到来,下半年被外商直接买走的面料还将有所上升。目前在中国轻纺城,已有19家国外企业在市场设立了常驻代表机构,近20个国家的200多位客商常驻柯桥,这些常驻机构或常驻代表对轻纺城市场雄厚的产业基础,多年积累而培育的众多技术工人,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五花八门的纺织品面料,在他们眼里都透露着无限的商机。时而不时地把看中的面料往自己国家“拖”,来实现他们自己的“淘金”之旅。同时,轻纺城的经营者们也纷纷时飘洋过海到海外“觅食”,不惜巨资,频频赴香港地区、土耳其等地参展。看来中国轻纺城一场有外到内、有内到外的纺织品面料走向国际化正在加速酿成。
纺织面料的外贸销势已转强劲已成现实,轻纺原料的提价也必须更加谨慎,在绍兴钱清原料市场,自上月底开始提价的涤纶长丝涨价风还有越刮越烈之势,除涤纶长丝普遍涨价外,各档纱类也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全棉类常规品种,个别常用如21支、32支、40支的全棉类纱价格已经到了离谱的地步。涤纶长丝的提价也要有一定的分寸,现对聚酯切片的上游原料PTA、EG国际、国内的合同外市场价都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只PTA有小幅回升,国内聚酯切片合同外市场价也相对稳定,然而在绍兴市场,用小聚酯生产的织造用多孔POY100D/96F的实际成交价已到达8700元/T。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切片到生产100DPOY的生产费用为900元/T,8700元/T的实际成交价已经到达8700元/T。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切片到生产100DPOY的生产费用为900元/T,8700元/T的市场价减去生产费用900元/T就等于利润及切片成本,而笔者知道目前市场小聚酯的价格约7200元/T,这从中的毛利部分是否太高了些。再例如“中石化”所属企业溶体直纺FDY丝,以150D/96F为例,7月29日联合报价为8700元/T,至8月12日的联合报价升到9300元/T,短短的14天时间中在上游聚酯切片合同价不变的前提下上升了600元/T。上升幅度如此之快叫下游织造业如何适应得了……。
织造业是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和棉纺业赖以生存的唯一依靠,如果失去织造业有效的支持,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和棉纺业所生产的丝、纱又不能当“面条”吃,损失将不可估量。我国的织造业刚从困难期站稳了脚步,作为其上游的原料生产企业应当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要认为人家已换了口气而为自身利益出发又把人家往“死坑”里推,要允许织造业把生意做到国外去,却生意越做大对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和棉纺业的有效支持就越大。到时候如果你不涨价织造业为需求价格自然而然地也会上去。
从绍兴县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外贸出口量的业绩中分析,今年1月份增长126.7%,2月份增长108.5%,3月份受涤纶长丝的狂涨影响,使织造业的生产成本直线上升,在核算成本要亏损的情况下,只得主动放弃外单任务,在有个别已接外单宁可吃违约也划得来的情况下,大量外单流失,外贸量急剧下降,至四月下半月起由于织造原材料的逐步下降,才想方设法地把流失的订单重新“拉”回来,使正常的外贸量又达到重新回升的地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轻纺原料的过渡爆涨将对织造业特别是外贸一块将产生严重的影响。我国虽已有大量的世界一流的织造设备,但所生产的产品还属于过渡时期,大多数织造业还在用21世纪的设备生产20世纪的产品,面料档次低,附加值不高,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外贸量,主要靠得是国内劳动力的低廉,仅靠此才赢得了外贸市场的竞争力,竞争风险较大。如果轻纺原料的价格升幅过度,甚至要超过织造业的承受能力,我国的织造业在外贸失去竞争力,内需又不强的情况下,又将进入5月底至6月份的老路--停机待产。
自去年底我国加入“WTO”以后,绍兴地区的外贸纺织面料不但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印染企业及织造企业出口势头强劲,在柯桥的中国轻纺城也日益向国际化进展,很多外商及国外公司直接进驻轻纺城抢滩淘金。据有关报道称,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轻纺城的外商已超过10万人次,又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国轻纺城今年1-6月份的外贸出口达25亿元人民币,已超过了去年全年20亿元的出口总量。随着秋、冬季节纺织品面料成交旺季的到来,下半年被外商直接买走的面料还将有所上升。目前在中国轻纺城,已有19家国外企业在市场设立了常驻代表机构,近20个国家的200多位客商常驻柯桥,这些常驻机构或常驻代表对轻纺城市场雄厚的产业基础,多年积累而培育的众多技术工人,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五花八门的纺织品面料,在他们眼里都透露着无限的商机。时而不时地把看中的面料往自己国家“拖”,来实现他们自己的“淘金”之旅。同时,轻纺城的经营者们也纷纷时飘洋过海到海外“觅食”,不惜巨资,频频赴香港地区、土耳其等地参展。看来中国轻纺城一场有外到内、有内到外的纺织品面料走向国际化正在加速酿成。
纺织面料的外贸销势已转强劲已成现实,轻纺原料的提价也必须更加谨慎,在绍兴钱清原料市场,自上月底开始提价的涤纶长丝涨价风还有越刮越烈之势,除涤纶长丝普遍涨价外,各档纱类也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全棉类常规品种,个别常用如21支、32支、40支的全棉类纱价格已经到了离谱的地步。涤纶长丝的提价也要有一定的分寸,现对聚酯切片的上游原料PTA、EG国际、国内的合同外市场价都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只PTA有小幅回升,国内聚酯切片合同外市场价也相对稳定,然而在绍兴市场,用小聚酯生产的织造用多孔POY100D/96F的实际成交价已到达8700元/T。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切片到生产100DPOY的生产费用为900元/T,8700元/T的实际成交价已经到达8700元/T。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切片到生产100DPOY的生产费用为900元/T,8700元/T的市场价减去生产费用900元/T就等于利润及切片成本,而笔者知道目前市场小聚酯的价格约7200元/T,这从中的毛利部分是否太高了些。再例如“中石化”所属企业溶体直纺FDY丝,以150D/96F为例,7月29日联合报价为8700元/T,至8月12日的联合报价升到9300元/T,短短的14天时间中在上游聚酯切片合同价不变的前提下上升了600元/T。上升幅度如此之快叫下游织造业如何适应得了……。
织造业是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和棉纺业赖以生存的唯一依靠,如果失去织造业有效的支持,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和棉纺业所生产的丝、纱又不能当“面条”吃,损失将不可估量。我国的织造业刚从困难期站稳了脚步,作为其上游的原料生产企业应当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要认为人家已换了口气而为自身利益出发又把人家往“死坑”里推,要允许织造业把生意做到国外去,却生意越做大对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和棉纺业的有效支持就越大。到时候如果你不涨价织造业为需求价格自然而然地也会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