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促富安茧丝绸产业大发展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8-12 12:49:00
东台市富安镇地处苏中平原,黄海之滨,是闻名全国的蚕桑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茧都”。近年来,该镇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茧丝绸产业。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支柱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用全镇三分之一土地,创造出全镇五分之三的产值和五分之四的利税。
——蚕桑生产技术创新。该镇组建专门的科研队伍,进行蚕桑新技术研究、引进与推广,聘请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苏州大学的多名蚕桑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并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乡镇茧丝绸实用技术研究所,先后引进桑树新品种5个,引进蚕桑新技术6项,自主探索攻关新技术10多项。目前,该镇优质丰产桑园基地已达3万亩,年产优质蚕茧8万多担,创下了蚕茧总产、亩产茧、张单产、亩桑综合效益和蚕茧质量五项全国第一,其中亩桑综合效益达到3000元,为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的2.2倍。
——蚕桑收购工业化技术创新。把引进先进的收烘技术、设备作为切入口,努力提高收烘环节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引进应用一种新型电子测水仪,将原先的50g鲜茧评茧仪检验计价办法更新为用测水仪测定含水率快速转换干壳量计价法,有效地解决了收购速度慢和蚕农售茧难的问题。同时,又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引进电子收烘监控系统和收烘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先后引进了5组国内最为先进的热风循环自动烘茧机,实现了密码检验、仪检计价、电子监控、微机管理和机械烘茧,干茧质量和劳动效率显著提高,收烘用工减少了42%,干茧出丝率上升了5个百分点。
——后道加工技术创新。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茧丝绸产业,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进行缫丝技改扩能,并实施了水处理改造,使得缫丝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同步提高,年产白厂丝800吨,人均年产丝量突破1吨,白厂丝平均等级达5A级,产品80%以上出口,白厂丝平均等级和出口量均列江苏省同行业之首,成为该省最大的白厂丝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蚕桑生产技术创新。该镇组建专门的科研队伍,进行蚕桑新技术研究、引进与推广,聘请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苏州大学的多名蚕桑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并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乡镇茧丝绸实用技术研究所,先后引进桑树新品种5个,引进蚕桑新技术6项,自主探索攻关新技术10多项。目前,该镇优质丰产桑园基地已达3万亩,年产优质蚕茧8万多担,创下了蚕茧总产、亩产茧、张单产、亩桑综合效益和蚕茧质量五项全国第一,其中亩桑综合效益达到3000元,为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的2.2倍。
——蚕桑收购工业化技术创新。把引进先进的收烘技术、设备作为切入口,努力提高收烘环节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引进应用一种新型电子测水仪,将原先的50g鲜茧评茧仪检验计价办法更新为用测水仪测定含水率快速转换干壳量计价法,有效地解决了收购速度慢和蚕农售茧难的问题。同时,又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引进电子收烘监控系统和收烘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先后引进了5组国内最为先进的热风循环自动烘茧机,实现了密码检验、仪检计价、电子监控、微机管理和机械烘茧,干茧质量和劳动效率显著提高,收烘用工减少了42%,干茧出丝率上升了5个百分点。
——后道加工技术创新。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茧丝绸产业,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进行缫丝技改扩能,并实施了水处理改造,使得缫丝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同步提高,年产白厂丝800吨,人均年产丝量突破1吨,白厂丝平均等级达5A级,产品80%以上出口,白厂丝平均等级和出口量均列江苏省同行业之首,成为该省最大的白厂丝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