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7-29 14:32:00
今年上半年各国经济运行的结果表明,世界经济已经从2001年不景气的困境中走了出来,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势头。通过对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经济运行变化的分析,我们认为,2002年世界经济将好于上年,但是,经济回升的程度有限,增长率将为3%左右,略高于2001年。与第一季度相比较,第二季度世界经济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特点之一:经济增长回升步伐放缓。 
  一季度人们一度认为美国经济会有较强劲的复苏,并进而带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从二季度的实际情况看,美国经济的回升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乐观。二季度GDP同比增长2.2%,仅略高于第一季度。而且,失业率、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等都比预期的差。受美国经济的拖累,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在今年一季度才刚刚触抵,二季度微弱反弹。最大经济体德国一季度GDP还下降了1.2%,虽然二季度预计经济增长能达到0.4%,但5、6两月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还是不十分理想。5月工业生产较上月下滑1.3%,较上年同期下降3.9%。制造业产出指数为115.6,较上月下滑1.4%。6月份经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为9.8%,5月为9.7%,均高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欧元区其他各国也存在着企业大量裁员,失业率偏高,企业利润下降,投资不足等问题。全球贸易、跨国投资等也都没有先前预期的好。
  特点之二: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
  1.汇市。波动较大。6月28日(二季度末)纽约市场,美元与日元和欧元的汇率分别为119.59日元/美元和1.009欧元/美元。比一季度末贬值10%和 12%左右。美元贬值对美国来说,在一定程度内对出口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善其贸易巨额逆差的状况。但如果幅度太大或太急,则有可能使世界对美元失去信心,造成资金大量外逃,进而打击美国经济。而日元的升值则不利于日本经济的恢复。因此,日本政府正积极干预不使日元跌破“9.11”后的低点115.80。欧元走强一方面说明美元先前被高估,另一方面市场投机也起了很大作用,但美国经济不利因素的增多是重要原因。总体而言,美元适度贬值似乎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但不能速度过猛。进入7月份,由于对美国公司会计丑闻的担忧再次席卷美国股市,美元兑欧元和日元均继续下跌。美元兑欧元跌至26个月低点,美元兑日元跌至
9个月低点。
  2.欧美股市大幅度下挫。美国股市6月28日创下自1970年以来最大的半年线跌幅。道琼斯指数二季度重挫11.2%;纳斯达克指数大跌21.4%。目前两股分别收于9000点和1400点以下。近期对公司会计丑闻的担忧困扰着美国股市,默克公司虚报124亿美元收入的消息公布后,美国股市再次大跌。另一个拖累美国股市的消息是,Reliant Energy和Reliant Resources重新公布1999年到2001年的收入情况。因此,美国股市完全陷入被动之中。在欧洲,法国媒体巨子——维旺迪环球集团被控虚报假帐,该公司以不正当的记帐方式将2001财政年度的净利润夸大了15亿欧元。维旺迪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显示,这家公司在2001年的亏损额高达136亿欧元。维旺迪环球集团是第一家被控“和安然一样报假帐”的欧州大公司。令投资者对公司的会计造假以及不佳的收益状况更加担忧。近期欧洲主要股指也都大幅下挫。但日本股市和香港股市今年以来一直表现较好。
  特点之三:巴西金融乃至整个南美局面出现动荡。
  进入6月份以来,巴西汇率下跌、股市下挫、风险升高、信用降低,出现了经济危机的征兆。一是由于债务负担过重;二是由于近期政党更迭;再加上周边国家情况的恶化,使巴西国内局势的危机进一步加剧。阿根廷从去年开始就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乌拉圭、厄瓜多尔等也出现了金融动荡。伴随着美国企业债务问题的暴露,拉美内部本身的不稳定性将会进一步表露,潜在金融危机的可能会显现。南美与美国经济联系密切,无论是美国金融市场出现问题,还是南美金融发生危机都势必对世界经济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全球金融信心遭到打击。安然、环球电讯等大公司的破产,及安达信、施乐及墨克公司的财务假帐,使人们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对金融安全和企业信誉产生了动摇。这种打击将使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更加谨慎,无形之中降低了经济增长的动力。特别是会计制度和金融制度中存在严重缺陷,动摇了投资者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破坏了美国企业的信誉。这种影响将是长期的和深远的。
  特点之四:国际原油价格趋稳。
  目前全球原油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OPEC也承诺在9月份前保持现有原油产量不变。因此,原油价格在一季度飚升后,二季度基本稳定,目前基本维持在每桶25美元左右。
  但中东局势紧张导致的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仍存在。尤其是美国,随时都会对伊拉克动武,这些非经济因素都会对全球经济的复苏构成威胁。
  特点之五:通胀水平下降。
  近两年由于全球基础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基础产品价格水平一直较低,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这种状况反过来又抑制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使价格进一步回落,二者互为影响。2002年第一季度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价格水平的涨幅呈逐渐回落态势,进入二季度又进一步下降。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价格甚至仍在下降。这种状态在亚洲尤为突出,特别是日本。因此,在经济收缩时如何避免通货紧缩仍是一大经济难题。
  对策建议
  面对近期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认为下一阶段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宜进一步注重刺激国内需求,并以防范金融风险为核心,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一是要注意经济泡沫和银行坏帐的释放和处理。要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监管,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要加快企业改革,可以从规范上市公司入手,使其改制成真正意义上的上市公司,并加强对其经营状况和经营信息的披露和监管。防止出现金融欺诈,形成金融危机隐患。更重要的是通过上市公司的示范作用推动整个企业的改革,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率。
  二是谨慎对待出口退税政策。近年来我国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对扩大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如此高的退税率也增加了我们打击企业骗税的成本和难度,而且成为财政赤字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从长远考虑,一方面,不宜再提高退税率;另一方面,要加强打击假出口骗税的力度。
  三是利用外资仍应坚持以外商直接投资(FDI)为主。相对于对外借款、在证券市场上筹资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最好的一种利用外资形式,它既有利于防范外国资金突然大量外逃,又有利于东道国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与外商开展经贸往来时,也要注意规避风险,保护自己。
  四是争取在不扩大财政赤字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刺激内需。要进一步改变财政资金直接投资具体项目的作法,进一步扩大财政用于贴息贷款的比重,并进一步探索财政资金通过参股等形式参与投资项目的比重,使财政资金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五是注意输入型通货膨胀已经由正值转变为负值这一事实,密切关注我国的价格走势,防止价格下降过甚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六是采取措施,如明确一些政策取向、对一些负面的经济现象作出客观合理的解释等,以使人们能够维持一个好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