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2年春蚕生产概况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7-04 13:11:00
江苏省2002年春期共出库蚕种137万张(包括二春蚕),同比去年增长12%,目前春茧收购工作基本结束。根据国内外茧丝绸市场行情和江苏实际情况,今春江苏省定春茧收购指导价为每50公斤680元(±10%)。从初步了解的情况看,全省实际收购价约650元,同比去年的870元下降25%以上,蚕农的养蚕积极性有明显下降,预计夏、秋蚕饲养量将比合同有所减少。
今春全省预计张产茧约39公斤,约比去年同期减少5%。蚕茧质量较好干壳量约9.8克/50克鲜茧,鲜茧含水率在13%左右,良蛹率达95%以上,全省方格簇推广率约占90%。总而言之,尽管今春江苏蚕业受到严重的不良气候影响,但仍取得春蚕生产的较好成绩。
一、加强蚕业技术服务,降低不良气候影响
江苏省今春长期阴雨低温,日照不足的气候对春蚕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据有关气象资料显示,今年5月降水量比常年增加1.7倍。在5月上旬到中旬桑树生长的关键时期,日照仅为常年的30%左右,比前3年减少6.6时,局部地区在4月中旬还遭受较大面积的霜冻危害。
面对如此恶劣的气候,各级蚕业技术服务部门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紧紧围绕提高蚕茧质量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强化技术指导,积极推广提高桑叶产质量的桑树摘芯技术、彻底消毒的防病技术、小蚕共育技术、省力化养蚕技术、方格簇室外预挂室内营茧的茧质提高等技术,最大限度降低不良气候影响,取得灾害之年江苏春蚕生产的优质、稳产。
二、推进蚕业产业化进程,发挥头企业的积极作用
由于茧丝绸市场行情低迷,目前江苏蚕业又一次面临蚕业结构的调整,蚕业生产加快向资源配置合理的重点地区转移。从今春蚕茧生产水平和蚕茧收购实际看,江苏富安、东台,大丰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实施蚕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能认清形式、立足长远、抓住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从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着手,完善蚕业技术服务网络,加强蚕业技术指导,重视优质蚕茧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在目前茧丝绸市场低迷时期狠抓产品质量的提高,使灾害之年蚕茧质量又上新水平(平均张产茧41公斤以上,上车茧率95%以上,干壳量10克以上,含水率12%左右,方格簇营茧率100%)。在蚕茧收购方面,龙头企业能兼顾农、工、贸各方利益,调整今年蚕茧经营策略,立足收支平衡,让利蚕农,稳定桑园面积、稳定茧丝绸生产基础。许多龙头企业在蚕茧收购中仍能严格执行优质优价的茧价政策,优质蚕茧以14元以上/公斤收购,还根据后道环节的经营状况对蚕农实行利润分配,真正与蚕农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体系,促进了茧丝绸业的健康发展。
三、深化蚕茧收购体制改革,引导蚕茧市场的质量竞争
为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形式,根据国办发[2001]44号文件精神,今春江苏省的蚕茧收购实行资格认定制度,按有关认定条件由省经贸委、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物价局、省质量技术监督联合对鲜茧收购单位的资格进行认定,并向社会公布,引导蚕茧市场的质量竞争,维护了今春蚕茧收购秩序。
然而今年在蚕茧收购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些蚕茧收购资格单位不执行茧价政策、仪评设备形同虚设、故意推迟收茧等侵害蚕茧农利益的压级压价现象挫伤了蚕农提高茧质的积极性,影响了蚕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对于这些问题许多业内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对蚕茧收购资格单位的监管。同时希望各有关政府对当前茧丝绸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式给予重视,加强对茧丝绸业的宏观调控,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茧丝绸经营行为。
今春全省预计张产茧约39公斤,约比去年同期减少5%。蚕茧质量较好干壳量约9.8克/50克鲜茧,鲜茧含水率在13%左右,良蛹率达95%以上,全省方格簇推广率约占90%。总而言之,尽管今春江苏蚕业受到严重的不良气候影响,但仍取得春蚕生产的较好成绩。
一、加强蚕业技术服务,降低不良气候影响
江苏省今春长期阴雨低温,日照不足的气候对春蚕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据有关气象资料显示,今年5月降水量比常年增加1.7倍。在5月上旬到中旬桑树生长的关键时期,日照仅为常年的30%左右,比前3年减少6.6时,局部地区在4月中旬还遭受较大面积的霜冻危害。
面对如此恶劣的气候,各级蚕业技术服务部门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紧紧围绕提高蚕茧质量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强化技术指导,积极推广提高桑叶产质量的桑树摘芯技术、彻底消毒的防病技术、小蚕共育技术、省力化养蚕技术、方格簇室外预挂室内营茧的茧质提高等技术,最大限度降低不良气候影响,取得灾害之年江苏春蚕生产的优质、稳产。
二、推进蚕业产业化进程,发挥头企业的积极作用
由于茧丝绸市场行情低迷,目前江苏蚕业又一次面临蚕业结构的调整,蚕业生产加快向资源配置合理的重点地区转移。从今春蚕茧生产水平和蚕茧收购实际看,江苏富安、东台,大丰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实施蚕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能认清形式、立足长远、抓住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从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着手,完善蚕业技术服务网络,加强蚕业技术指导,重视优质蚕茧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在目前茧丝绸市场低迷时期狠抓产品质量的提高,使灾害之年蚕茧质量又上新水平(平均张产茧41公斤以上,上车茧率95%以上,干壳量10克以上,含水率12%左右,方格簇营茧率100%)。在蚕茧收购方面,龙头企业能兼顾农、工、贸各方利益,调整今年蚕茧经营策略,立足收支平衡,让利蚕农,稳定桑园面积、稳定茧丝绸生产基础。许多龙头企业在蚕茧收购中仍能严格执行优质优价的茧价政策,优质蚕茧以14元以上/公斤收购,还根据后道环节的经营状况对蚕农实行利润分配,真正与蚕农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体系,促进了茧丝绸业的健康发展。
三、深化蚕茧收购体制改革,引导蚕茧市场的质量竞争
为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形式,根据国办发[2001]44号文件精神,今春江苏省的蚕茧收购实行资格认定制度,按有关认定条件由省经贸委、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物价局、省质量技术监督联合对鲜茧收购单位的资格进行认定,并向社会公布,引导蚕茧市场的质量竞争,维护了今春蚕茧收购秩序。
然而今年在蚕茧收购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些蚕茧收购资格单位不执行茧价政策、仪评设备形同虚设、故意推迟收茧等侵害蚕茧农利益的压级压价现象挫伤了蚕农提高茧质的积极性,影响了蚕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对于这些问题许多业内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对蚕茧收购资格单位的监管。同时希望各有关政府对当前茧丝绸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式给予重视,加强对茧丝绸业的宏观调控,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茧丝绸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