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的国际化进程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6-07 11:18:00
从中西文化比较入手,对中国传统服饰审美的把握和分析.目的是投射出对整个传统服饰和民族服饰市场化、时装化和国际化的思考。面对“衣冠王国”博大的历史财富视而不见、盲目从洋是妄自菲薄,刻意拼贴和图解传统文化同样是故作高深的浅陋。服饰产生于社会物质文化的大环境,脱离时代的大背景去研究所谓民族服饰的市场化、时装化和国际化,就可能形成认识的怪圈和现实的迷途。只有对民族与传统服饰进行深入的概括和提炼,才可能把握民族服饰的精髓,把握民族化与国际化的辨证关系,设计并生产出既有民族与传统意味,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服装作品…
时至今日,全球化的服饰流行趋势,当然已不代表民族元素及民族服饰精神的消失,任何全盘西化和民族虚无都不是理智的选择。面对国际流行文化的冲击,虽说多少有些无奈,但是在中国服饰的传统文化中仍有许多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继承、改良、发扬和光大的东西。具有理性思维的任何人都应该明白,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传统服饰、民族服饰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节奏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对中国传统服饰中已不适应现代人生活的结构和样式实行结构性否定,并进行结构性重建。这种重建需要立足高远,突破对传统服饰具象形态的禁锢认识,将具象的形态抽离成某种精神,并以此符号化,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全面的蜕变与更新。
当然,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而作出的民族化和国际化的阐述,以及世界性服饰文化与时尚潮流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认同,常常受到“全盘西化”的诘难。现代设计思潮进入后现代以后,回归古典和注重人文,似乎又为中国传统服饰和民族化服饰的国际化找到了复苏的依据。我们从不否认民族化服饰存在着可取的因素,但并不能成为反对其进行结构性改良的理由,民族化只有融入了时代精神和切合时代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中国民族服饰新文化的重建。事实上我们明白了中西服饰的关系实质上是传统的地域性服饰文化与现代的世界性服饰流行文化的关系以后,就会发现,一旦我们走进现代世界流行文化的时候,民族服饰文化中有益的东西也会对全球性的流行时尚产生深刻的影响。
值得称道的是,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服装文化和服装设计领域,中国的民俗艺术形式受到设计大师的格外青睐,成为许多服装设计师设计灵感的来源之一。一贯西味极浓的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师拉瓦尼·瓦伦蒂诺(Gara-rani Valentino)也开始汲取多元文化的营养,受中国十八世纪屏风艺术的启示,推出了以清代中国服饰为其新作的服装设计,体现了既庄重、华丽,又质朴、大方的艺术情调。被西方人视为神秘深邃的中国瓷器色中国蓝(China Blue),被多位西方设计作为主题色彩。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Y.S.Laurent)干脆将日本和服搬上T型台,这一款浅黄色的右衽时装,其实更像中国汉代的样式。特别是九十年代末法国著名品牌迪奥的总设计师加里亚诺(J.Galliano)先后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风情及红军、红卫兵的形象搬上国际时装T型台,令巴黎的时尚巨匠们为之动容。2001年的秋天,当全世界聚焦上海APEC会议之时,唐装的出现再一次成为时尚界中国传统服装时尚化、国际化争论的话题。
东西文化交流和碰撞,关键在于双方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成为新奇感和吸引力,从而成为设计师们相互借鉴的原动力。作为率先步人工业文明的西方现代服饰,其功能和剪裁技术反映了现代工业时代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体现了自由、方便、经济的穿着原则。以欧美西化服饰为主的服饰形态成为当今服饰潮流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而以中国传统服饰为代表的东方民族服饰形态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无法成为现代工业文明时代和后现代文明时代的主导服饰。同样我们不应该否认和抹煞中国传统服饰的许多优点,特别是服装的装饰、剪裁及其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人文哲理,这也正是今天为什么“东风西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我们又不能盲目自豪,因为神秘的中国文化、中国思维虽有五千年的深厚积淀,但不要指望,也确实不可能像古希腊罗马文化那样会在西方人心里唤起神圣故国的家园之感。
在今天的“东风西渐”时尚中,措奇、好奇、欣赏者有之,根深蒂固的殖民意识对落后民族的傲慢审视也有之。但这毕竟在以西方为主流的时装界拓展出了不同文化的空间,并激发起设计师超越民族、地域、时空的创造激情,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如果说,上个世纪初发生在中国的“剪辫易服”和“西凤东渐”,是一次现代工业文明向落后的农耕文明倾斜和影响,那么,今天的所谓“东风西渐”,同样不值得狭隘民族主义式的自鸣得意。国际服饰时尚潮流由于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浪潮的影响,欧美文化作为代表占据了世界主流文化的前沿,而这种趋势仍然以大同的原则继续发挥着作用。
从宽容和理性的视角看待国际服饰时尚流行,我们会发现所谓世界性服饰文化恰恰是由各个地域和各个民族的服饰文化融合而成的。或许以前我们对这个世界性服饰文化的形成贡献尚少,恰恰是由于我们将自己封闭起来的缘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现代化的行进过程中,狭隘的地域性审美定势,越来越不能包容现代时尚青年的审美取向。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未来的服饰时尚逃脱不了这一发展趋势。年轻一代在看着电视、吃着快餐的时候,服饰文化围绕着这样一个大同趋势发展着变化着。只不过这种趋势常以或经典保守、或浪漫典雅、或自由休闲的流行而变化。
时至今日,全球化的服饰流行趋势,当然已不代表民族元素及民族服饰精神的消失,任何全盘西化和民族虚无都不是理智的选择。面对国际流行文化的冲击,虽说多少有些无奈,但是在中国服饰的传统文化中仍有许多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继承、改良、发扬和光大的东西。具有理性思维的任何人都应该明白,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传统服饰、民族服饰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节奏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对中国传统服饰中已不适应现代人生活的结构和样式实行结构性否定,并进行结构性重建。这种重建需要立足高远,突破对传统服饰具象形态的禁锢认识,将具象的形态抽离成某种精神,并以此符号化,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全面的蜕变与更新。
当然,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而作出的民族化和国际化的阐述,以及世界性服饰文化与时尚潮流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认同,常常受到“全盘西化”的诘难。现代设计思潮进入后现代以后,回归古典和注重人文,似乎又为中国传统服饰和民族化服饰的国际化找到了复苏的依据。我们从不否认民族化服饰存在着可取的因素,但并不能成为反对其进行结构性改良的理由,民族化只有融入了时代精神和切合时代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中国民族服饰新文化的重建。事实上我们明白了中西服饰的关系实质上是传统的地域性服饰文化与现代的世界性服饰流行文化的关系以后,就会发现,一旦我们走进现代世界流行文化的时候,民族服饰文化中有益的东西也会对全球性的流行时尚产生深刻的影响。
值得称道的是,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服装文化和服装设计领域,中国的民俗艺术形式受到设计大师的格外青睐,成为许多服装设计师设计灵感的来源之一。一贯西味极浓的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师拉瓦尼·瓦伦蒂诺(Gara-rani Valentino)也开始汲取多元文化的营养,受中国十八世纪屏风艺术的启示,推出了以清代中国服饰为其新作的服装设计,体现了既庄重、华丽,又质朴、大方的艺术情调。被西方人视为神秘深邃的中国瓷器色中国蓝(China Blue),被多位西方设计作为主题色彩。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Y.S.Laurent)干脆将日本和服搬上T型台,这一款浅黄色的右衽时装,其实更像中国汉代的样式。特别是九十年代末法国著名品牌迪奥的总设计师加里亚诺(J.Galliano)先后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风情及红军、红卫兵的形象搬上国际时装T型台,令巴黎的时尚巨匠们为之动容。2001年的秋天,当全世界聚焦上海APEC会议之时,唐装的出现再一次成为时尚界中国传统服装时尚化、国际化争论的话题。
东西文化交流和碰撞,关键在于双方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成为新奇感和吸引力,从而成为设计师们相互借鉴的原动力。作为率先步人工业文明的西方现代服饰,其功能和剪裁技术反映了现代工业时代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体现了自由、方便、经济的穿着原则。以欧美西化服饰为主的服饰形态成为当今服饰潮流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而以中国传统服饰为代表的东方民族服饰形态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无法成为现代工业文明时代和后现代文明时代的主导服饰。同样我们不应该否认和抹煞中国传统服饰的许多优点,特别是服装的装饰、剪裁及其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人文哲理,这也正是今天为什么“东风西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我们又不能盲目自豪,因为神秘的中国文化、中国思维虽有五千年的深厚积淀,但不要指望,也确实不可能像古希腊罗马文化那样会在西方人心里唤起神圣故国的家园之感。
在今天的“东风西渐”时尚中,措奇、好奇、欣赏者有之,根深蒂固的殖民意识对落后民族的傲慢审视也有之。但这毕竟在以西方为主流的时装界拓展出了不同文化的空间,并激发起设计师超越民族、地域、时空的创造激情,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如果说,上个世纪初发生在中国的“剪辫易服”和“西凤东渐”,是一次现代工业文明向落后的农耕文明倾斜和影响,那么,今天的所谓“东风西渐”,同样不值得狭隘民族主义式的自鸣得意。国际服饰时尚潮流由于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浪潮的影响,欧美文化作为代表占据了世界主流文化的前沿,而这种趋势仍然以大同的原则继续发挥着作用。
从宽容和理性的视角看待国际服饰时尚流行,我们会发现所谓世界性服饰文化恰恰是由各个地域和各个民族的服饰文化融合而成的。或许以前我们对这个世界性服饰文化的形成贡献尚少,恰恰是由于我们将自己封闭起来的缘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现代化的行进过程中,狭隘的地域性审美定势,越来越不能包容现代时尚青年的审美取向。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未来的服饰时尚逃脱不了这一发展趋势。年轻一代在看着电视、吃着快餐的时候,服饰文化围绕着这样一个大同趋势发展着变化着。只不过这种趋势常以或经典保守、或浪漫典雅、或自由休闲的流行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