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桑生产情况的简报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5-24 11:23:00
据广西各地市上报的蚕桑生产进度统计显示,至4月30日止全区现有桑园已达75万亩,比2001年底增加了17.38%,全区累计已播桑种2511公斤。全区共发放蚕种65.62万张,发种量最大的是河池地区,已累计发种23万张,位居其后的是南宁地区发种14.22万张和柳州地区发种11.76万张。目前影响全区农作物生产的旱情也同样影响着我区大部分地区的桑蚕生产,进入四月份以来,有些局部地区滴雨未下,加上无法灌溉抗旱,新桑叶长不出来、叶质下降,致使蚕农少养蚕或不养蚕,又特别是新种桑园根本无法采叶养蚕。由于旱情严重,仅南宁地区就减少发放蚕种8万张,估计旱情使全区减少发放蚕种15万张左右。如果各地旱情未能得到缓解,广西今年上半年蚕季有可能提前结束。
进入四月份各蚕区都已经陆续开始收购鲜茧。第一批鲜茧上市时尚能有580元/担的价格,随后茧价逐步走低,到了四月中下旬鲜茧售价已跌至420元/担,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370元/担的价格。据不完全统计,至4月30日止全区已收购鲜茧147003担,鲜茧平均售价430元/担,干茧调出价为2.7—3.1万元/担。目前各蚕区尚未出现蚕农鲜茧售不出和打白条现象,但蚕茧价格较低已影响我区蚕农的种桑养蚕积极性,尤其是对新发展地区影响较大。在几个有种桑养蚕传统的重点地区、老区的蚕农还能承受450—500元/担的心理低价,但在新发展蚕区则不行,蚕农把桑园搁置起来不养蚕,等茧价上升时再养蚕,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出现挖桑毁园现象。由于干旱和价格的影响,全区的蚕茧产量减少,五月份以来已出现价格小幅上升的迹象,到5月10日区内的几家茧站鲜茧收购价已回升至540元/担。
为了适应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各地都在积极地开展地(市)、县、乡三级技术培训。至4月30日止,全区已累计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703期,培训人数达68196人,发放技术资料211420份,使蚕农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部分地区由于蚕桑生产的迅速扩展,技术力量明显不足,生产配套设施严重短缺,致使存在着诸如:蚕农养蚕过密、上蔟过密,蚕茧偏小;气候变化异常,技术指导不到位,桑园虫害严重,蚕农处置不当,死蚕增多,下茧增多;个体茧贩乱收蚕茧,造成不同品种蚕茧混收混装及不按质论价收购等等问题,这些种种都不利于我区蚕茧质量的提高。
进入四月份各蚕区都已经陆续开始收购鲜茧。第一批鲜茧上市时尚能有580元/担的价格,随后茧价逐步走低,到了四月中下旬鲜茧售价已跌至420元/担,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370元/担的价格。据不完全统计,至4月30日止全区已收购鲜茧147003担,鲜茧平均售价430元/担,干茧调出价为2.7—3.1万元/担。目前各蚕区尚未出现蚕农鲜茧售不出和打白条现象,但蚕茧价格较低已影响我区蚕农的种桑养蚕积极性,尤其是对新发展地区影响较大。在几个有种桑养蚕传统的重点地区、老区的蚕农还能承受450—500元/担的心理低价,但在新发展蚕区则不行,蚕农把桑园搁置起来不养蚕,等茧价上升时再养蚕,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出现挖桑毁园现象。由于干旱和价格的影响,全区的蚕茧产量减少,五月份以来已出现价格小幅上升的迹象,到5月10日区内的几家茧站鲜茧收购价已回升至540元/担。
为了适应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各地都在积极地开展地(市)、县、乡三级技术培训。至4月30日止,全区已累计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703期,培训人数达68196人,发放技术资料211420份,使蚕农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部分地区由于蚕桑生产的迅速扩展,技术力量明显不足,生产配套设施严重短缺,致使存在着诸如:蚕农养蚕过密、上蔟过密,蚕茧偏小;气候变化异常,技术指导不到位,桑园虫害严重,蚕农处置不当,死蚕增多,下茧增多;个体茧贩乱收蚕茧,造成不同品种蚕茧混收混装及不按质论价收购等等问题,这些种种都不利于我区蚕茧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