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茧丝绸生产概况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5-23 11:04:00
一、2001年生产工作情况
全省全年出库蚕种1 50.7万张,生产鲜茧4.47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29.8%、22.7%; 其中,丝绸系统内收购鲜茧3.54万吨,同比增长35.8%,全年鲜茧收购均价16.178元/公斤,与2000年同比降低0.098元/公斤,干茧试样成绩同比略有下降,上车茧率91.58%.同比降低0.88个百分点;茧丝长1164.3米,同比短20.9米;解舒率62.55%,同比低1.13个百分点;净度92.25分,同比高0.06分,干毛茧出丝率39.08%,同比低0.46个百分点。
(一)继续发挥一体化管理优势,加强宏观调控,稳步发展蚕茧生产。
山东省丝绸总公司成立于 1981年,1984年起实行贸工农、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集生产、经营、服务、科研、教学等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2001年,根据国家有关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结合山东的情况,省政府对省丝绸总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提出了“一要坚持,二要完善”的总体要求,以资产经营为纽带,以全省茧丝绸企业为基础,通过企业改革,明晰产权关系,逐步组建山东省丝绸集团公司,控股经营山东茧丝绸。目前,全省桑园结构、蚕区布局得到了调整。去年年产茧150万公斤以上的基地县达到8个,年产茧75万公斤一150万公斤的重点县3个,这些单位的产茧量占全省产茧量的64.18%。全省年产茧过万担的乡镇达到10多个,养蚕户由户均一亩桑园迅速向3亩以上过渡;优良新品种桑园33万亩,占总面积的36.7%,大棚养蚕用桑园25万亩,占总面积的27.8%。
(二)以提高单产,提高茧质为中心,狠抓科技兴茧。
多年来,山东省实行生产收烘一起抓,各基地县、重点县丝绸公司,围绕做好蚕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加强基层茧站的基础管理,建立与蚕农同呼吸共命运思想,从人财物各方面积极扶持蚕茧生产,真正做到支持到位,服务到户,确保蚕农效益逐年提高。围绕提高单产、提高茧质,增加经济效益的主题,主要做法有: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试验和推广工作;加快生产新技术的开发,大力普及推广生产实用新技术。
(三)立足抗灾减灾,靠强化生产管理措施提高生产水平。
(四)多策并举,加强蚕茧收购市场管理,做好蚕茧收烘工作。(1)严格蚕种管理制度。(2)加强与蚕农的利益连结,强化产销合同管理。(3)坚持以质论价,“五位一体”规范化收茧。(4)努力改进烘茧工艺,保全茧质。2001年蚕茧增产增收, 全年蚕农收入茧款近7亿元,地方政府收入农特税5000余万元。
二、2002年的工作打算
2002年,山东省蚕茧生产收购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化企业改革和蚕茧流通体制改革;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度控制桑园发展,狠抓巩固提高,进一步推动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的深入开展。主要有以下四点工作打算: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蚕茧流通体制改革。二是深化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改革茧丝运作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四是坚持以巩固提高为主题,深入开展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
三、建议
2002年,茧丝绸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全省丝绸系统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借此机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国家应进一步加强茧丝绸行业的宏观调控。调控桑园和缫丝能力发展速度,力争总量平衡,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厂丝储备制度,调节供求关系。(二)尽快组建全国蚕业协会,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开展行业协调工作。(三)建立全国性的茧丝绸贸工农信息网,及时、准确的收集和发布行业重要的实用信息。(四)继续对茧丝绸行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全省全年出库蚕种1 50.7万张,生产鲜茧4.47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29.8%、22.7%; 其中,丝绸系统内收购鲜茧3.54万吨,同比增长35.8%,全年鲜茧收购均价16.178元/公斤,与2000年同比降低0.098元/公斤,干茧试样成绩同比略有下降,上车茧率91.58%.同比降低0.88个百分点;茧丝长1164.3米,同比短20.9米;解舒率62.55%,同比低1.13个百分点;净度92.25分,同比高0.06分,干毛茧出丝率39.08%,同比低0.46个百分点。
(一)继续发挥一体化管理优势,加强宏观调控,稳步发展蚕茧生产。
山东省丝绸总公司成立于 1981年,1984年起实行贸工农、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集生产、经营、服务、科研、教学等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2001年,根据国家有关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结合山东的情况,省政府对省丝绸总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提出了“一要坚持,二要完善”的总体要求,以资产经营为纽带,以全省茧丝绸企业为基础,通过企业改革,明晰产权关系,逐步组建山东省丝绸集团公司,控股经营山东茧丝绸。目前,全省桑园结构、蚕区布局得到了调整。去年年产茧150万公斤以上的基地县达到8个,年产茧75万公斤一150万公斤的重点县3个,这些单位的产茧量占全省产茧量的64.18%。全省年产茧过万担的乡镇达到10多个,养蚕户由户均一亩桑园迅速向3亩以上过渡;优良新品种桑园33万亩,占总面积的36.7%,大棚养蚕用桑园25万亩,占总面积的27.8%。
(二)以提高单产,提高茧质为中心,狠抓科技兴茧。
多年来,山东省实行生产收烘一起抓,各基地县、重点县丝绸公司,围绕做好蚕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加强基层茧站的基础管理,建立与蚕农同呼吸共命运思想,从人财物各方面积极扶持蚕茧生产,真正做到支持到位,服务到户,确保蚕农效益逐年提高。围绕提高单产、提高茧质,增加经济效益的主题,主要做法有: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试验和推广工作;加快生产新技术的开发,大力普及推广生产实用新技术。
(三)立足抗灾减灾,靠强化生产管理措施提高生产水平。
(四)多策并举,加强蚕茧收购市场管理,做好蚕茧收烘工作。(1)严格蚕种管理制度。(2)加强与蚕农的利益连结,强化产销合同管理。(3)坚持以质论价,“五位一体”规范化收茧。(4)努力改进烘茧工艺,保全茧质。2001年蚕茧增产增收, 全年蚕农收入茧款近7亿元,地方政府收入农特税5000余万元。
二、2002年的工作打算
2002年,山东省蚕茧生产收购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化企业改革和蚕茧流通体制改革;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度控制桑园发展,狠抓巩固提高,进一步推动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的深入开展。主要有以下四点工作打算: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蚕茧流通体制改革。二是深化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改革茧丝运作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四是坚持以巩固提高为主题,深入开展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
三、建议
2002年,茧丝绸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全省丝绸系统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借此机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国家应进一步加强茧丝绸行业的宏观调控。调控桑园和缫丝能力发展速度,力争总量平衡,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厂丝储备制度,调节供求关系。(二)尽快组建全国蚕业协会,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开展行业协调工作。(三)建立全国性的茧丝绸贸工农信息网,及时、准确的收集和发布行业重要的实用信息。(四)继续对茧丝绸行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