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一场两败俱伤的游戏?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5-06 12:38:00
近日,一条新闻一经媒体暴就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4月19日,外经贸部发言人发布公告,从即日起停止从荷兰进口动物源性食品。把日子往前翻一天——也就是4月18日——我们可以赫然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新闻发言人今天表示,中国政府对荷兰政府有关部门不顾中方的严正交涉,以所谓“不符合欧盟进口要求”为由开始销毁滞留在鹿特丹港的中国动物源性产品表示强烈不满。”如此接近的日期,如此雷同的事件,让人不由得产生了联想:中方此举是否意味着新一轮贸易战的开端?至少,人们已经闻到了隐约弥漫的硝烟的气息……
贸易战最近在各国之间频频爆发,伴随着贸易战,往往是临时增加的奇高的关税,或者是更为干脆的完全禁止进口的禁令。其实,投入贸易战也并不是各国乐意的,常常是身不由己,对交战各国来说,“贸易战”往往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斗争。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下最近发生的颇有影响的贸易战吧!
中国 VS 日本
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额近几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日本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近年来我对日农产品年出口逾40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的约30%。随着我农产品质量和价格方面竞争力的提高,对日出口不断增长,市场份额日渐扩大,引起日本农民及有关产业协会的不满。中国产品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在价格上极有竞争力对日本市场造成很大冲击,所以日本政府常以“冲击本国产品市场价格”的理由发动贸易战,突然对我国生产的产品实行禁令。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发生在去年的中日之间始于中国农产品止于日产汽车的中日贸易战。
起源: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宣布对中国的大葱、香菇、灯芯草三种农产品发动“紧急进口限制”,理由是中国的廉价农产品进口剧增,严重冲击了日本国内的农产品价格市场,并称此举“完全符合WTO的有关规定”,中日贸易战由此拉开。
中方反应:中国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在日方宣布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后立即发布声明要求日方改变这一决定,否则将采取相应措施。2001年6月22日 中国开始对日本汽车、手机和空调实施100%的惩罚性关税。
结局:经过多轮磋商,最后,2001年12月21日,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日方决定不启动对从中国进口三种农产品的正式保障措施,中方决定撤消对日本三种商品的特别关税措施。
贸易战之双刃剑效应:
日方:对日方来说,损失来自两方面,首先,日本相关农产品进口大挫,降幅在50%以上。使日本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当然,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日产汽车。本来日产轿车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但由于中国政府实施的报复性政策,临时增收100%关税,使日产汽车大量滞留在海关,而在6月22日以后,更是出现了无一原产地为日本的汽车报关的现象。日产汽车进口的减少,却使美欧汽车淡季旺销,这在往年是非常少见的。
中方:日本实施临时性保障措施的时候正是大葱上市最旺的季节,对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来说,影响非常大。专门从事农产品出口的公司一方面无法再向日本出口农产品,另一方面,由于之前和农民签定了采购协议,还得承担赔偿的责任。但损失最大的还是普通农民。因为农产品有非常高的时效性,一旦无法售出,就会血本无归,而一些农民只种植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此类产品由于日方对质量要求很高,所以前期投入都很大,更令农民烦恼的是,由于本季迟迟卖不出去已经开始影响了下季农作物的播种。贸易战使相关人员全年收入减少了差不多1/3。
欧盟 VS 美国
在国际事务中,美国和欧盟似乎向来是并肩作战的两个好朋友,但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永久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在国际贸易中,欧盟和美国却是两个老冤家,贸易战经常性爆发。不久前,当美国总统布什3月5日宣布将对进口钢材征收高达30%的惩罚性关税,欧盟主席普罗迪明确表示欧盟别无选择,只能采取报复行动之后,有人开玩笑地说“看来,这两名老运动员又要上场了!”
起源:在过去3年里,美国钢铁企业有31家申请破产,数千名美国钢铁工人因而在白宫外示威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面临危机的美国钢铁业。美国钢铁工会的人士将此归结为来自国外的进口廉价钢材带来的冲击,而他们又同时认为国外的廉价钢材得益于本国政府的补贴,所以要求美国政府提高钢材进口的关税。3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将对进口钢材征收高达30%的惩罚性关税。虽然美政府这一关税是针对所有国家的,但由于去年美国从国外进口的2350万吨钢材,其中五分之一来自欧盟国家,因此美国从进口钢材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做法对欧盟国家的打击最为严重。欧洲钢铁业方面还担心,美国的做法不但会减少欧洲钢材出口到美国市场的数量,而且也会迫使其他国家转而向欧洲市场出口钢材,因此对欧洲钢铁制造业将造成双重打击。所以,欧盟对此非常恼火。
欧盟反应:为报复美国提高进口钢材关税,欧盟委员会20日建议欧盟各成员国从6月18日开始对美国部分商品征收100%的关税。欧盟官员说,欧盟委员会建议各成员国对美国价值3.77亿欧元(约合3.35亿美元)的商品征收100%的关税,其中包括柑橘、纺织品、不锈钢等。同时,欧盟已经把美国告到世界贸易组织,一旦世贸组织判定美国违反了有关贸易法律,欧盟委员会将提议对更多美国商品征收8%到30%的关税。
分析:对于美国这次挑起贸易战的背景,专家分析认为,美国的经常贸易赤子过高是美元不稳的一个因素;几年以来由于美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才使得这个风险没有被引发。现在美国经济增长减速,这个潜在的风险令美国国内不安。另外,欧元已经进入稳定期可能会使得国际投资趋向偏好选择这个地区。美国由于高的经常贸易赤字也使得美元相对于欧元大跌的风险存在。作为贸易战的另一方,尽管欧盟表示要竭力平息可能带来的对其他行业的冲击,但从欧盟的反应来看,他们也不会轻易的善罢甘休。
预测:从以往来看,欧美日之间也常是打打停停;这次的结果取决于欧美之间在金融等领域的相互协调和合作。另外,由于此次美国的惩罚性关税是针对所有国家的,美国挑起的钢铁贸易保护政策以及可能出台的其他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的影响将如何呢?专家分析指出,如果美国欲减少其贸易措施而采取贸易保护的措施,将影响到中国对美国的钢材出口等;从而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
美国VS 俄罗斯
美国一招“惩罚性关税”政策惹恼了很多国家,除了欧盟以外,俄罗斯最先付诸行动。因为据俄独立电视台报道,新的关税将使俄罗斯损失达15亿美元。三月初,俄方表示,从3月10日开始暂停美国禽肉进口,而俄罗斯去年年总共进口了136万吨禽肉,其中有100万吨禽肉是从美国进口的。 据俄农业部长说,这一禁令是基于“产品质量的具体问题” 。最近俄畜禽检疫部门在进口的美国鸡肉中发现了沙门氏菌。
美方反应:由于俄罗斯已经成为美国鸡肉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美国每年向俄出口的鸡肉产品价值6至7亿美元。美方对俄方的举动非常不满,他们表示,如果俄罗斯“一意孤行”,美国有可能将俄罗斯列入对进口钢材加征为期三年的30%关税的国家名单,对俄罗斯进行报复。
过程:在美方的强烈抗议下,3月底,美国驻俄罗斯大使弗什博透露俄罗斯已同意从4月10日开始解除从美国进口鸡肉的禁令。 但4月10日,俄罗斯对美国禽肉历时已经一个月的禁令并未如期解除,随后,俄罗斯农业部门表示俄将在2至3个月后出台进口美国禽肉的新规则。俄农业部同时还宣布,今后6个月俄将禁止从美国缅因州、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进口禽肉,因为从这几个州进口的禽肉被发现感染禽流感病毒。之后,俄罗斯又宣布,取消原先进口美国禽肉的进口许可证,并称俄进口商必须申请新的进口许可证。因此,美国禽肉的进口又被无限期搁置。
预测:贸易战的目的之一就是逼迫对方让步,以俄、美两国密切的贸易关系以及考虑到两国在很多重大的国际事务中还需要合作,相信美俄两国最终会达成妥协,取得让双方都相对满意的结果。
中国VS 荷兰/欧盟
近期,欧盟对我国动源性物品采取封杀令,而4月18日,荷兰政府有关部门不顾中方的严正交涉,以所谓“不符合欧盟进口要求”为由开始销毁滞留在鹿特丹港的中国动物源性产品更是把这一事件推到了顶峰。事件发生以后,中国政府表示了强烈不满。第二天,我国就宣布从即日起停止从荷兰进口动物源性食品。更引人注目的是,4月19日一批来自荷兰的含有氯霉素的猪肠衣在江苏境内被付之一炬。报复色彩跃然而出。
此事不啻为中国和欧盟就中国产农产品在欧洲遭禁事件全面接触的一个信号,欧盟其他国家尚未对中国和荷兰之间发生的“动源性物品焚烧案”发表意见,但相信中国政府做出的反应,会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进出口贸易向来受到各国重视,同时它也是受国际关系、各国策略、关税、贸易壁垒等各种因素影响最深大的经济活动。某种程度上说,进出口贸易又是一国影响另一国经济最易实行的方法。从经济学的意义上看,对外贸易不平衡不过是国内储蓄、投资、消费不平衡的反映,而对一个具体的国家来说,外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常常充当的角色不过是一只唾手可得的替罪羊。对于中国来说,入世后,中国将更多地面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如果不能采用符合WTO规则的有效手段及时应对,也许一些国内产业会在贸易战中遭遇更大的麻烦。
虽然,这样的贸易战绝不会有你死我活的输赢。一方面,贸易战除了两败俱伤,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双方都会采用“最后一分钟战略”,体面地撤出战场;另一方面,战场拼的是实力,而中国正在长大。
贸易战最近在各国之间频频爆发,伴随着贸易战,往往是临时增加的奇高的关税,或者是更为干脆的完全禁止进口的禁令。其实,投入贸易战也并不是各国乐意的,常常是身不由己,对交战各国来说,“贸易战”往往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斗争。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下最近发生的颇有影响的贸易战吧!
中国 VS 日本
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额近几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日本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近年来我对日农产品年出口逾40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的约30%。随着我农产品质量和价格方面竞争力的提高,对日出口不断增长,市场份额日渐扩大,引起日本农民及有关产业协会的不满。中国产品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在价格上极有竞争力对日本市场造成很大冲击,所以日本政府常以“冲击本国产品市场价格”的理由发动贸易战,突然对我国生产的产品实行禁令。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发生在去年的中日之间始于中国农产品止于日产汽车的中日贸易战。
起源: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宣布对中国的大葱、香菇、灯芯草三种农产品发动“紧急进口限制”,理由是中国的廉价农产品进口剧增,严重冲击了日本国内的农产品价格市场,并称此举“完全符合WTO的有关规定”,中日贸易战由此拉开。
中方反应:中国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在日方宣布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后立即发布声明要求日方改变这一决定,否则将采取相应措施。2001年6月22日 中国开始对日本汽车、手机和空调实施100%的惩罚性关税。
结局:经过多轮磋商,最后,2001年12月21日,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日方决定不启动对从中国进口三种农产品的正式保障措施,中方决定撤消对日本三种商品的特别关税措施。
贸易战之双刃剑效应:
日方:对日方来说,损失来自两方面,首先,日本相关农产品进口大挫,降幅在50%以上。使日本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当然,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日产汽车。本来日产轿车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但由于中国政府实施的报复性政策,临时增收100%关税,使日产汽车大量滞留在海关,而在6月22日以后,更是出现了无一原产地为日本的汽车报关的现象。日产汽车进口的减少,却使美欧汽车淡季旺销,这在往年是非常少见的。
中方:日本实施临时性保障措施的时候正是大葱上市最旺的季节,对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来说,影响非常大。专门从事农产品出口的公司一方面无法再向日本出口农产品,另一方面,由于之前和农民签定了采购协议,还得承担赔偿的责任。但损失最大的还是普通农民。因为农产品有非常高的时效性,一旦无法售出,就会血本无归,而一些农民只种植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此类产品由于日方对质量要求很高,所以前期投入都很大,更令农民烦恼的是,由于本季迟迟卖不出去已经开始影响了下季农作物的播种。贸易战使相关人员全年收入减少了差不多1/3。
欧盟 VS 美国
在国际事务中,美国和欧盟似乎向来是并肩作战的两个好朋友,但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永久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在国际贸易中,欧盟和美国却是两个老冤家,贸易战经常性爆发。不久前,当美国总统布什3月5日宣布将对进口钢材征收高达30%的惩罚性关税,欧盟主席普罗迪明确表示欧盟别无选择,只能采取报复行动之后,有人开玩笑地说“看来,这两名老运动员又要上场了!”
起源:在过去3年里,美国钢铁企业有31家申请破产,数千名美国钢铁工人因而在白宫外示威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面临危机的美国钢铁业。美国钢铁工会的人士将此归结为来自国外的进口廉价钢材带来的冲击,而他们又同时认为国外的廉价钢材得益于本国政府的补贴,所以要求美国政府提高钢材进口的关税。3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将对进口钢材征收高达30%的惩罚性关税。虽然美政府这一关税是针对所有国家的,但由于去年美国从国外进口的2350万吨钢材,其中五分之一来自欧盟国家,因此美国从进口钢材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做法对欧盟国家的打击最为严重。欧洲钢铁业方面还担心,美国的做法不但会减少欧洲钢材出口到美国市场的数量,而且也会迫使其他国家转而向欧洲市场出口钢材,因此对欧洲钢铁制造业将造成双重打击。所以,欧盟对此非常恼火。
欧盟反应:为报复美国提高进口钢材关税,欧盟委员会20日建议欧盟各成员国从6月18日开始对美国部分商品征收100%的关税。欧盟官员说,欧盟委员会建议各成员国对美国价值3.77亿欧元(约合3.35亿美元)的商品征收100%的关税,其中包括柑橘、纺织品、不锈钢等。同时,欧盟已经把美国告到世界贸易组织,一旦世贸组织判定美国违反了有关贸易法律,欧盟委员会将提议对更多美国商品征收8%到30%的关税。
分析:对于美国这次挑起贸易战的背景,专家分析认为,美国的经常贸易赤子过高是美元不稳的一个因素;几年以来由于美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才使得这个风险没有被引发。现在美国经济增长减速,这个潜在的风险令美国国内不安。另外,欧元已经进入稳定期可能会使得国际投资趋向偏好选择这个地区。美国由于高的经常贸易赤字也使得美元相对于欧元大跌的风险存在。作为贸易战的另一方,尽管欧盟表示要竭力平息可能带来的对其他行业的冲击,但从欧盟的反应来看,他们也不会轻易的善罢甘休。
预测:从以往来看,欧美日之间也常是打打停停;这次的结果取决于欧美之间在金融等领域的相互协调和合作。另外,由于此次美国的惩罚性关税是针对所有国家的,美国挑起的钢铁贸易保护政策以及可能出台的其他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的影响将如何呢?专家分析指出,如果美国欲减少其贸易措施而采取贸易保护的措施,将影响到中国对美国的钢材出口等;从而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
美国VS 俄罗斯
美国一招“惩罚性关税”政策惹恼了很多国家,除了欧盟以外,俄罗斯最先付诸行动。因为据俄独立电视台报道,新的关税将使俄罗斯损失达15亿美元。三月初,俄方表示,从3月10日开始暂停美国禽肉进口,而俄罗斯去年年总共进口了136万吨禽肉,其中有100万吨禽肉是从美国进口的。 据俄农业部长说,这一禁令是基于“产品质量的具体问题” 。最近俄畜禽检疫部门在进口的美国鸡肉中发现了沙门氏菌。
美方反应:由于俄罗斯已经成为美国鸡肉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美国每年向俄出口的鸡肉产品价值6至7亿美元。美方对俄方的举动非常不满,他们表示,如果俄罗斯“一意孤行”,美国有可能将俄罗斯列入对进口钢材加征为期三年的30%关税的国家名单,对俄罗斯进行报复。
过程:在美方的强烈抗议下,3月底,美国驻俄罗斯大使弗什博透露俄罗斯已同意从4月10日开始解除从美国进口鸡肉的禁令。 但4月10日,俄罗斯对美国禽肉历时已经一个月的禁令并未如期解除,随后,俄罗斯农业部门表示俄将在2至3个月后出台进口美国禽肉的新规则。俄农业部同时还宣布,今后6个月俄将禁止从美国缅因州、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进口禽肉,因为从这几个州进口的禽肉被发现感染禽流感病毒。之后,俄罗斯又宣布,取消原先进口美国禽肉的进口许可证,并称俄进口商必须申请新的进口许可证。因此,美国禽肉的进口又被无限期搁置。
预测:贸易战的目的之一就是逼迫对方让步,以俄、美两国密切的贸易关系以及考虑到两国在很多重大的国际事务中还需要合作,相信美俄两国最终会达成妥协,取得让双方都相对满意的结果。
中国VS 荷兰/欧盟
近期,欧盟对我国动源性物品采取封杀令,而4月18日,荷兰政府有关部门不顾中方的严正交涉,以所谓“不符合欧盟进口要求”为由开始销毁滞留在鹿特丹港的中国动物源性产品更是把这一事件推到了顶峰。事件发生以后,中国政府表示了强烈不满。第二天,我国就宣布从即日起停止从荷兰进口动物源性食品。更引人注目的是,4月19日一批来自荷兰的含有氯霉素的猪肠衣在江苏境内被付之一炬。报复色彩跃然而出。
此事不啻为中国和欧盟就中国产农产品在欧洲遭禁事件全面接触的一个信号,欧盟其他国家尚未对中国和荷兰之间发生的“动源性物品焚烧案”发表意见,但相信中国政府做出的反应,会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进出口贸易向来受到各国重视,同时它也是受国际关系、各国策略、关税、贸易壁垒等各种因素影响最深大的经济活动。某种程度上说,进出口贸易又是一国影响另一国经济最易实行的方法。从经济学的意义上看,对外贸易不平衡不过是国内储蓄、投资、消费不平衡的反映,而对一个具体的国家来说,外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常常充当的角色不过是一只唾手可得的替罪羊。对于中国来说,入世后,中国将更多地面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如果不能采用符合WTO规则的有效手段及时应对,也许一些国内产业会在贸易战中遭遇更大的麻烦。
虽然,这样的贸易战绝不会有你死我活的输赢。一方面,贸易战除了两败俱伤,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双方都会采用“最后一分钟战略”,体面地撤出战场;另一方面,战场拼的是实力,而中国正在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