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入世对安徽蚕茧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4-26 11:33:00
   2001年,安徽全省桑园面积58.41万亩,居全国第八位;蚕茧产量2.84万吨,居全国第七位;丝绸进出口4815万美元,居全国第八位。本省生产的生丝和丝织品约有80%销往国外。出口方向主要集中日本、香港、泰国、新加坡、印度、韩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和地区。中国世贸组织的加入,在给茧丝绸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茧丝绸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安徽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了入世对其蚕茧生产利与弊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入世对蚕茧生产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蚕茧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九十年代以来,安徽蚕茧生产发展较快。“八五”期间,每年以14%的幅度递增。但质量和效益增长不快,主要是数量型增长。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产品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在茧丝绸生产外部形成压力,从而促进茧丝绸生产结构调整,使茧丝绸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转变,提高丝绸生产效率和国际市场占有率。
   2、有利于推动蚕茧生产的发展。加入WTO以后,随着配额限制的逐步削减直到取消,我国纺织业的出口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这一影响势必也影响了茧丝绸业,再加上科学技术的改进,刺激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安徽的茧丝绸业将在以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劳力优势、加工能力优势和品牌优势。
   3、有利于蚕茧生产比较效益的提高。据预测,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冲击最大的是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作物,我国丝绸在国际市场上不会有大的波动。相对粮油作物而言,蚕茧生产比较效益将会提高,且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调整,蚕茧生产在入世将会出现新一轮的发展。特别是安徽,区域优势将更为明显。
   二、入世对蚕茧生产的不利因素
   1、市场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世界丝绸市场相对稳定,但容量有限。长期以来,生丝产量占世界纤维总量的比例一直稳定在0.18%左右。取消配额以后,丝绸市场的容量并不会因此而扩大许多,这必然会造成茧丝绸出口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2、茧丝质量有待迅速提高。安徽省茧丝质量还不足以适应加入WTO以后的形势的需要。入世后,蚕茧出口要求9级以上,而安徽省目前蚕茧一般在12级左右;生丝出口要求4A级以上,安徽省平均仅在3A级左右;厂丝品牌效益也低于浙江、山东。茧丝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已成为丝绸产品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阻碍。
   三、入世后蚕茧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1、学习和掌握有关茧丝绸行业生产发展农产品规则和贸易规则。在新一轮的国际运用WTO相关规则保护和发展全省蚕茧生产。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蚕茧生产的科技含量。有关部门要设立蚕茧项目开发基金,加速选育与推广优质高产的桑蚕新品种,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抓紧开发推广简便、省力的养蚕技术;研究开发生产规模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反应时间;加强优质蚕基地建设,努力稳定老蚕区,积极开拓新蚕区;实施蚕种品牌战,提高全省蚕种质量和市场份额。
   3、积极利用外资、吸引外资、加速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外资投资办厂,创建茧基地,从而进一步扩大出口创汇及发挥外向带动作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经验。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