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中国企业"走出去"应避四大误区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2-20 10:32:00
    外经贸部的一份统计表明,截至去年,已有6000多家经过批准的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近80亿美元,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两年中国企业年境外投资额一直超过6亿美元。投资涉及的行业也从初期集中在贸易方面,发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领域。 
    记者最近到国外采访了一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概括起来,关键在于对中央"走出去"战略的认识还不高,在实施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走出去"的主体不是政府是企业 
  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个自由贸易区,有几座中国企业建造的仓库,仓库外门可罗雀,大门紧锁,可能已有一些日子没有开过门了。仓库里放的是什么东西,在开罗埃及中国投资贸易促进中心了解到,里边库存的有音响、运动鞋、手工工具,已经放了将近10年。音响是当年整天在电视上做广告的"燕舞"牌音响,运动鞋的款式也早已陈旧,根本没人要,只能清仓大甩卖。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家投资在许多地方设立了中国商品分拨中心,仅在非洲就设立了11个这样的中心,每家投资300万美元。虽然这些中心是国家投资企业经营,但是,由于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先买房,再建厂,至于回报如何,考虑得就不是那么多了。十几年过去,这些中心几乎无一成功,国家投资也大多打了水漂,有的中心还负债累累。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政府倡导、鼓励的一种企业行为,但是"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对于企业来说,要不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取决于企业的资金和实力,以及拓展国际市场的信心以及战略目标。
  厦华电子在国内众多的电视企业中,规模不是最大,市场份额也不大,但是,厦华公司瞄准了中东市场,到境外去竞争。去年一年,他们出口到阿联酋的彩电达到5.6万台,微波炉6000台,DVD1.1万台,卫星电视接受器4000台。总金额从2000年的600多万美元提高到2001年的800多万美元。厦华中东公司总经理温罕非对记者说,企业以赢利为目标,海外经营也一样,如果不赢利,再好的市场进去了也没用。海外投资的初期可能会有一定的亏损,但是一定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赢利,这样才有发展的动力。 
  "走出去"不是设点练摊 
 一些国外企业错误地以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要在国外设个办事处或代表处,这种作法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前些年,许多国内的外贸公司在一些热点地区如意大利的米兰、阿联酋的迪拜、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等设立了不少贸易代表处或办事处。近年来,这些贸易型的机构由于没有多少事做,纷纷撤离,一些没有撤离的也只是勉强维持。迪拜的厦华中东公司温经理对记者说,这两年他经常要出席一些告别宴会,送别那些撤离迪拜的国内代表处人员。意大利米兰是著名的商业大都市,据中国驻米兰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钱春莺介绍,目前在米兰的贸易型公司代表处已没有几家,而生产型企业派驻机构在增加。如春兰集团等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等。已有近20年历史的意大利华龙公司总经理白德标说,由于机制不好,公司的许多业务员都跑掉了,公司现在的经营形势十分严峻。他认为,以前一些专业外贸公司在海外设的点太多,摊子太大,效益越来越差,只好一撤了之。 
   埃及使馆经商处的同志也告诉我们,许多来埃及考察的国内企业业务还没有一撇,就想先设一个机构。设机构是要花钱的,要租办公室、租住房,还要有懂外语、懂业务的专门人才,一年下来,怎么也要10万美元以上。在当前通讯如此发达,市场没有看准,业务还没有启动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设一个自己的机构,每年花不少冤枉钱。
    "走出去"不是转移落后 
   一些企业错误地以为,到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去投资,就是把国内多余的生产能力和落后的设备转移出去。中国驻埃及使馆商务处施何求参赞对记者说,到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产品一定要有竞争性,能顶得住国内同行业产品的竞争。否则,你在国外投资设厂,花了许多钱,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却敌不过国内出口来的产品,企业必死无疑。他举例说,江苏某企业在埃及上了一个电扇、电机项目,正在协商清盘,原因就在于产品竞争力不强,生产出来销路不好。据了解,目前国内企业到埃及考察较多的是制鞋、服装业,这两类行业一是竞争不过国内的同行,二是埃及本国有一定基础。对海外投资,也要根据具体国家的具体情况,发挥中国企业的优势,才能取得成功。埃及的固定电话普及率只有10.8%,移动电话普及率只有3.8%,电信技术比中国落后10年。总部设在深圳的民营电信巨头华为公司,1999年初参加开罗电信展时,发现了这一巨大的市场,2000年3月在埃及设立了联络处,2001年又把中东北非总部迁到了开罗。不到两年,华为公司在埃及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000万美元,并在当地设立了产品技术中心和用户服务支援中心,建立了用户培训基地,业务辐射到埃及的周边国家。他们的成功经验就是把国内最新研制的技术拿过来,凭借着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的优势,与国际著名的电信设备制造商阿尔卡特、西门子、朗讯、爱立信进行竞争。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中东北非地区电信设备和技术的市场前景非常好,他们有信心,营销收入所占的份额会越来越大。 
  施参赞认为目前在埃及有投资前景的产业有家电业、电信业、计算机、石化类。埃及目前正在普及计算机,对计算机需求很大,但是大量需要的是低档产品。埃及的天然气很丰富,在石化类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 
  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走出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批有实力的生产企业以设备、技术等实物到境外投资设厂,开展加工贸易。这些企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的海外市场并不象当初预想的那么好,生产线安装了,但是生产不饱满。如何在海外适时地设厂,海尔的做法值得借鉴。在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商务处,专程到意大利参加米兰海尔大型广告牌揭牌仪式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张瑞敏说,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首先要有明确的战略,为什么走出去?其次要强调差异化,要和别人有所不同。他认为,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企业最值钱的是市场网络。海尔之所以海外投资能成功,关键不是出口创汇,而是出口创牌。在市场开拓上先难后易,先到发达国家,后到发展中国家。所谓差异化,就是说如果你的产品和别人是雷同的,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是不会有竞争力的。目前海尔在全球几大区域都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张瑞敏说,海尔的做法是先有市场,后有工厂。在当地的市场销售达到盈亏平衡点以后,再设工厂。在美国海尔冰箱销售到40万台,才设自己的工厂。在意大利也是如此,冰箱销售量达到29万台的盈亏点,才在意大利收购了一个工厂。并且要努力做到当地设计、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当地融资、当地上市、当地员工,创本土化的品牌。 
   从实践来看,只有具备一定实力、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有竞争力,资金雄厚、有国际贸易经验的企业才比较适合到海外投资设厂,创自己的牌子,扩大自己产品的海外市场份额。 
   短评:不妨去发达国家投资 
   点出误区是提醒将要走出去的企业要吸取先前企业的前车之鉴。但笔者认为,误区可辨,前车可鉴,关键是要实施,如何有效地开拓国外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这是企业所急需的。国内企业爱"扎堆儿",走出去也是一样,投资大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数额相当于投资发达国家的三倍以上。其实,发达国家也是一片蕴藏很多商机的大市场。 
    偌大的市场,如何走进去,站住脚,获得效益,却要好好研究。发达国家与我国经济结构不同,差异就孕育着商机。利用我们的优势去拾遗补缺,这就是企业投资的秘诀。什么是优势,这就靠企业自己去揣摩。去过发达国家的人,在异国他乡常见到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国城,当地人对古老的中国文化感到新奇,许多发达国家对此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工艺优势,通过承建这些项目,就可带动中国企业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并相应地把设备、料件和产品带出去。其他如医务、餐饮等都是我们的优势,不妨一试。 (尔东) 
   短评:抓机遇别忘了风险
   中国已经加入WTO,将由过去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我国与WTO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这无疑将有利于国内企业走向世界,去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只有"走出去",才能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弥补国内资源不足,才能真正享受到入世后应有的权利。
  "走出去"意味着迎接挑战。政府要转变职能,为企业提供服务,采取措施支持促进有实力的企业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走出去",包括沟通信息、提供政策等等。对企业来说,则要增强实力、提高管理、建立信誉、遵守国际规则和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与所在国企业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机遇也有风险。在对外投资时,要吸取外商在华投资得出的经验和教训,一是要作好周密的可行性研究,深入了解拟投资国的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切不可草率投资;二是要选择好投资项目和投资伙伴。要尽量选择进口替代型和出口型的项目,以免和当地的产业发生竞争。在选择投资伙伴时也要慎之又慎,最好由中方控股。三是要尽量走"本地化"的道路,尽可能多地使用当地的人才和技术。做到以上三点,可以说就有了一半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