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国际大肆收购丝绸产业 伙同娃哈哈杀入服装市场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2-16 10:51:00
在香港上市的服装制造商达利国际(0608,HK),拟与杭州娃哈哈集团组建合资公司,生产儿童服装,以打入内地童装市场。
早在1993年,达利国际是先和杭州西湖丝绸厂合资,使西湖厂从当年丝绸行业最后一名快速发展成行业首位,2001年,达利国际全资收购了该合资企业以及另外几家丝绸生产企业和一家染厂,暴露其图谋“世界丝绸霸王”之位的野心。
如今,达利国际如果要走其在内地丝绸行业投资道路的话,娃哈哈会任它收购吗?
跳板
达利国际董事总经理林富华表示,集团已与娃哈哈订立合营协议,双方共斥资数千万元人民币,各占50%的股权,共同发展内地中低档童装市场,而男女休闲装也拟随之推出。他说,合作模式会以“娃哈哈”品牌出售服装,通过娃哈哈熟悉内地市场销售的优势,以及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高知名度,打进内地服装市场。
杭州娃哈哈集团的人士告诉记者,合资公司已经在注册。这两天,林富华也亲临杭州和娃哈哈总裁宗庆后商谈合资企业运作的细节情况。据娃哈哈集团的一位高层人士说,娃哈哈在饮料行业的成功是吸引达利国际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儿童饮品方面。他们是眼馋“娃哈哈”这个品牌,而且,这个品牌和儿童服装似乎又是一脉相承,有“血缘关系”。
据了解,几年来,娃哈哈集团一直在寻找多元化发展的路径,但一直都没有走出“同心圆多元化”的老模式,可投资医药、房地产等,走不相关多元化的道路毕竟风险太大,不敢轻易试水。当达利国际透露合作生产童装的意向后,娃哈哈豁然开朗,于是,两家一拍即合。
娃哈哈集团的那位高层人士表示,娃哈哈上下都很看好这个项目,他说:“娃哈哈集团成立到现在,是从儿童保健品起家的,我们几乎一直都在围绕孩子转,有的是经验,以后卖童装,也肯定行。”
娃哈哈集团销售公司的人员告诉记者,娃哈哈童装是通过娃哈哈现有的销售网络分销,还是重新建立新的网络,目前还没有具体说法,估计新建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卖饮品和卖服装是两个概念。
林富华曾表示,达利国际今年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开拓内地市场,并寄希望与娃哈哈的合作能使他圆梦。他说:“结合娃哈哈强大的市场销售专家和其庞大的销售网络,配合达利国际在生产管理、质量、成本及产品设计优势,相信与娃哈哈的合作必能有助我们打入内地市场,也深信内地市场将为集团带来庞大商机。”
杭州一家大丝绸企业的一位副总对记者说,达利国际和娃哈哈合资显然是在借娃哈哈这块跳板强势杀入内地服装市场,这和它1993年就和杭州丝绸企业合资,后又于2001年在杭州大规模收购丝绸产业,意欲称霸丝绸行业是一个模板,是又一次克隆。
风险
如果达利国际有图谋内地服装市场霸主野心的话,它的这项投资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据了解,达利国际是世界领先真丝及丝质混纺服装制造商,在产品研发方面,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但在零售方面却并不十分成功。据达利国际2001年年报,截至2001年9月底止,达利国际营业额23.35亿元,增长26%,股东应占纯利1.01亿港元,全年纯利比上年同期下跌24%至1.02亿元,每股基本盈利比去年同期跌22%。达利国际在1999年收购的三商行截至2001年9月底止18个月业绩,亏损1272万元。而且,达利国际产品在市场分布方面一直是以美国、欧洲市场为主的。年报显示,美国市场为集团主要的收入源,占总营业额77%。据达利国际的一位员工说,达利国际即使在内地生产的产品90%以上也是出口国外,内销量非常小,在内地市场“练兵”不够。
达利国际虽然拥有一支庞大的专家级支援队伍,对美国及欧洲的时装界认识很透彻,但对中国内地市场并不十分熟悉,需要进一步研究。娃哈哈方面,虽然他们熟悉内地市场,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但服装销售对娃哈哈来说也不算驾轻就熟,也有个摸索的过程。何况他们合作将以童装为开始,男女休闲装亦将随之配合推出。在内地服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让娃哈哈离开他们熟悉的顾客群,卖成人休闲装,应该要跨一个不小的门槛。
据说,林富华在达利国际内部会议上曾坦言:杀入内地服装市场对达利集团绝对是个新挑战!但达利国际对内地服装已经是志在必得,林富华希望未来3年来自中国的盈利贡献可占总营业额的三成,美国五成,其它地区占余下二成。
据了解,达利国际在1999年收购了三商行(0990,HK),就是要借此了解、分析及发展香港和中国的零售市场。林富华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急速发展,中国成衣零售市场会进一步扩大,达利国际可透过三商行在大中华区庞大的零售网络和零售经验,配合达利的生产及管理,打进中国零售市场。
据了解,达利国际现有3个品牌,分别为“AugustSilk”、“Theme”和“U-campus”。“AugustSilk”专注较高价的丝质及丝质混纺时装系列,是达利发展得最久的品牌,主要销往美国,近年也陆续发展欧洲、香港及中国内地市场;“Theme”将以中国为重点发展市场,以女士上班族为销售目标,预计年度内将以特许经营店模式,把店铺增至100间;“U-campus”是针对年青人,以棉质为主的便服系列。这些几乎都是高档服装,而现在达利国际要打入中低档服装市场,还是个新战场。现在,在中国内地市场上除达利外,佐丹奴(709,HK)及德永佳(321,HK)等香港公司近年均在中国时装零售市场大肆发展,并取得不俗的成绩。达利国际进入中国市场面对的竞争可想而知。
有分析人士认为,达利国际和娃哈哈,两个服装市场新兵上阵,能否打胜,还不一定,而且,他们两家的合作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看不明朗。1993年,达利国际是先和杭州西湖丝绸厂合资,使西湖厂从当年丝绸行业最后一名快速发展成行业首位,2001年,达利国际全资收购了该合资企业。达利国际如果要走其在内地丝绸行业投资道路的话,娃哈哈会任它收购吗?
基础
据了解,达利国际和娃哈哈的合作是在其大肆收购杭州丝绸产业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奠定了世界丝绸霸主之位后的新扩张。
杭州经委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因为达利国际资本几年来迅速席卷丝绸业,在杭州,达利国际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现在,它可能还有新的收购计划。中国是世界丝绸大国,达利国际在2001年完成了几个收购案后,已经显出了世界丝绸霸王形态。
据了解,达利国际继2000年悉数收购杭州西湖达利厂房权益,从而使这个合资企业变成了达利集团全资公司后,就计划进一步增持浙江新昌达利发丝绸厂股权。该集团副董事总经理叶永权说,这是达利国际和新昌丝绸厂的合资公司,原来达利持该厂70%股权,他们想购回余下的30%股权。2001年6月,达利国际梦想成真,购入浙江新昌达利发丝绸有限公司的30%的股权,又完成了一项全资收购。
达利国际扩张的步子并未放慢。2001年上半年就赚6600万港元,手持现金1.9亿元的达利国际又开始新的扩张计划:收购漂染厂!最近,达利国际花费8300万元人民币全资收购了中国最大染厂——杭州凯地丝绸印花厂。
达利国际资本裁剪“娃哈哈”牌童装上接9版 林富华毫不掩盖自己的霸王野心,他说,这些策略性动作,包括收购先进纺织机器和杭州的生产设施,就是要掌握整个丝绸产业链。他表示,年内,他继续为未来部署重大投资,改革纵向,整合生产系统,并以浙江省为整合基地,藉以减低成本及更有效地控制产品品质,强化达利国际在国内的领导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达利国际的“主力部队”正在向杭州转移。达利国际员工表示,原来,达利国际的成衣制造,尤其洗水丝类成衣的产销,生产设施主要位于广东东莞及中山,但原料基本是从杭州购进,成本较高,集团正在关闭华南的生产设施迁往杭州。把更具成本效益的杭州作为达利的“根据地”。达利国际在杭州拥有全中国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包括纺、织、漂染及服装制造的一条龙生产设施,较早前又被国家纺织部评为国家纺织中心丝绸产品开发基地,其内地业务一直保持盈利水平。据说,达利国际在东莞及中山的四五千人现在正陆续到达杭州。
杭州达利凯地副总龚世兰告诉记者,达利国际旗舰很了不得,在丝绸产、销方面,达利国际已经是国内最大的企业了,现在,达利国际还在和其他企业商谈合作。
早在1993年,达利国际是先和杭州西湖丝绸厂合资,使西湖厂从当年丝绸行业最后一名快速发展成行业首位,2001年,达利国际全资收购了该合资企业以及另外几家丝绸生产企业和一家染厂,暴露其图谋“世界丝绸霸王”之位的野心。
如今,达利国际如果要走其在内地丝绸行业投资道路的话,娃哈哈会任它收购吗?
跳板
达利国际董事总经理林富华表示,集团已与娃哈哈订立合营协议,双方共斥资数千万元人民币,各占50%的股权,共同发展内地中低档童装市场,而男女休闲装也拟随之推出。他说,合作模式会以“娃哈哈”品牌出售服装,通过娃哈哈熟悉内地市场销售的优势,以及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高知名度,打进内地服装市场。
杭州娃哈哈集团的人士告诉记者,合资公司已经在注册。这两天,林富华也亲临杭州和娃哈哈总裁宗庆后商谈合资企业运作的细节情况。据娃哈哈集团的一位高层人士说,娃哈哈在饮料行业的成功是吸引达利国际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儿童饮品方面。他们是眼馋“娃哈哈”这个品牌,而且,这个品牌和儿童服装似乎又是一脉相承,有“血缘关系”。
据了解,几年来,娃哈哈集团一直在寻找多元化发展的路径,但一直都没有走出“同心圆多元化”的老模式,可投资医药、房地产等,走不相关多元化的道路毕竟风险太大,不敢轻易试水。当达利国际透露合作生产童装的意向后,娃哈哈豁然开朗,于是,两家一拍即合。
娃哈哈集团的那位高层人士表示,娃哈哈上下都很看好这个项目,他说:“娃哈哈集团成立到现在,是从儿童保健品起家的,我们几乎一直都在围绕孩子转,有的是经验,以后卖童装,也肯定行。”
娃哈哈集团销售公司的人员告诉记者,娃哈哈童装是通过娃哈哈现有的销售网络分销,还是重新建立新的网络,目前还没有具体说法,估计新建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卖饮品和卖服装是两个概念。
林富华曾表示,达利国际今年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开拓内地市场,并寄希望与娃哈哈的合作能使他圆梦。他说:“结合娃哈哈强大的市场销售专家和其庞大的销售网络,配合达利国际在生产管理、质量、成本及产品设计优势,相信与娃哈哈的合作必能有助我们打入内地市场,也深信内地市场将为集团带来庞大商机。”
杭州一家大丝绸企业的一位副总对记者说,达利国际和娃哈哈合资显然是在借娃哈哈这块跳板强势杀入内地服装市场,这和它1993年就和杭州丝绸企业合资,后又于2001年在杭州大规模收购丝绸产业,意欲称霸丝绸行业是一个模板,是又一次克隆。
风险
如果达利国际有图谋内地服装市场霸主野心的话,它的这项投资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据了解,达利国际是世界领先真丝及丝质混纺服装制造商,在产品研发方面,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但在零售方面却并不十分成功。据达利国际2001年年报,截至2001年9月底止,达利国际营业额23.35亿元,增长26%,股东应占纯利1.01亿港元,全年纯利比上年同期下跌24%至1.02亿元,每股基本盈利比去年同期跌22%。达利国际在1999年收购的三商行截至2001年9月底止18个月业绩,亏损1272万元。而且,达利国际产品在市场分布方面一直是以美国、欧洲市场为主的。年报显示,美国市场为集团主要的收入源,占总营业额77%。据达利国际的一位员工说,达利国际即使在内地生产的产品90%以上也是出口国外,内销量非常小,在内地市场“练兵”不够。
达利国际虽然拥有一支庞大的专家级支援队伍,对美国及欧洲的时装界认识很透彻,但对中国内地市场并不十分熟悉,需要进一步研究。娃哈哈方面,虽然他们熟悉内地市场,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但服装销售对娃哈哈来说也不算驾轻就熟,也有个摸索的过程。何况他们合作将以童装为开始,男女休闲装亦将随之配合推出。在内地服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让娃哈哈离开他们熟悉的顾客群,卖成人休闲装,应该要跨一个不小的门槛。
据说,林富华在达利国际内部会议上曾坦言:杀入内地服装市场对达利集团绝对是个新挑战!但达利国际对内地服装已经是志在必得,林富华希望未来3年来自中国的盈利贡献可占总营业额的三成,美国五成,其它地区占余下二成。
据了解,达利国际在1999年收购了三商行(0990,HK),就是要借此了解、分析及发展香港和中国的零售市场。林富华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急速发展,中国成衣零售市场会进一步扩大,达利国际可透过三商行在大中华区庞大的零售网络和零售经验,配合达利的生产及管理,打进中国零售市场。
据了解,达利国际现有3个品牌,分别为“AugustSilk”、“Theme”和“U-campus”。“AugustSilk”专注较高价的丝质及丝质混纺时装系列,是达利发展得最久的品牌,主要销往美国,近年也陆续发展欧洲、香港及中国内地市场;“Theme”将以中国为重点发展市场,以女士上班族为销售目标,预计年度内将以特许经营店模式,把店铺增至100间;“U-campus”是针对年青人,以棉质为主的便服系列。这些几乎都是高档服装,而现在达利国际要打入中低档服装市场,还是个新战场。现在,在中国内地市场上除达利外,佐丹奴(709,HK)及德永佳(321,HK)等香港公司近年均在中国时装零售市场大肆发展,并取得不俗的成绩。达利国际进入中国市场面对的竞争可想而知。
有分析人士认为,达利国际和娃哈哈,两个服装市场新兵上阵,能否打胜,还不一定,而且,他们两家的合作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看不明朗。1993年,达利国际是先和杭州西湖丝绸厂合资,使西湖厂从当年丝绸行业最后一名快速发展成行业首位,2001年,达利国际全资收购了该合资企业。达利国际如果要走其在内地丝绸行业投资道路的话,娃哈哈会任它收购吗?
基础
据了解,达利国际和娃哈哈的合作是在其大肆收购杭州丝绸产业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奠定了世界丝绸霸主之位后的新扩张。
杭州经委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因为达利国际资本几年来迅速席卷丝绸业,在杭州,达利国际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现在,它可能还有新的收购计划。中国是世界丝绸大国,达利国际在2001年完成了几个收购案后,已经显出了世界丝绸霸王形态。
据了解,达利国际继2000年悉数收购杭州西湖达利厂房权益,从而使这个合资企业变成了达利集团全资公司后,就计划进一步增持浙江新昌达利发丝绸厂股权。该集团副董事总经理叶永权说,这是达利国际和新昌丝绸厂的合资公司,原来达利持该厂70%股权,他们想购回余下的30%股权。2001年6月,达利国际梦想成真,购入浙江新昌达利发丝绸有限公司的30%的股权,又完成了一项全资收购。
达利国际扩张的步子并未放慢。2001年上半年就赚6600万港元,手持现金1.9亿元的达利国际又开始新的扩张计划:收购漂染厂!最近,达利国际花费8300万元人民币全资收购了中国最大染厂——杭州凯地丝绸印花厂。
达利国际资本裁剪“娃哈哈”牌童装上接9版 林富华毫不掩盖自己的霸王野心,他说,这些策略性动作,包括收购先进纺织机器和杭州的生产设施,就是要掌握整个丝绸产业链。他表示,年内,他继续为未来部署重大投资,改革纵向,整合生产系统,并以浙江省为整合基地,藉以减低成本及更有效地控制产品品质,强化达利国际在国内的领导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达利国际的“主力部队”正在向杭州转移。达利国际员工表示,原来,达利国际的成衣制造,尤其洗水丝类成衣的产销,生产设施主要位于广东东莞及中山,但原料基本是从杭州购进,成本较高,集团正在关闭华南的生产设施迁往杭州。把更具成本效益的杭州作为达利的“根据地”。达利国际在杭州拥有全中国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包括纺、织、漂染及服装制造的一条龙生产设施,较早前又被国家纺织部评为国家纺织中心丝绸产品开发基地,其内地业务一直保持盈利水平。据说,达利国际在东莞及中山的四五千人现在正陆续到达杭州。
杭州达利凯地副总龚世兰告诉记者,达利国际旗舰很了不得,在丝绸产、销方面,达利国际已经是国内最大的企业了,现在,达利国际还在和其他企业商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