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辉点评我国家纺业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1-19 17:06:00
●现状:可圈可点
家用纺织品是纺织最终产品的三大领域之一。2000年中国家纺行业的产值约占全社会纺织业现价产值的16%;占纺织三大类最终产品的22%。2001年1-9月家用纺织品进口14.8亿美元,出口39.4亿美元。家用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低于中国服装的竞争力,特别是难以进入欧美市场。个别产品甚至进口大于出口,如化纤缝纫线。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既是一个传统行业又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生产各类家用纺织品的厂家有上万家(还不包括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单位),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长。新兴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主要产品以布艺、床上用品、窗帘为主。这些企业大多以民营、合资企业为主。家纺行业涌现了一大批名牌企业。其中江苏梦兰2000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家用纺织品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国外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用十个字概括:“巾、床、厨、帘、艺、毯、帕、线、袋、绒。”
●问题:不容忽视
———设计人员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国家纺行业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产品需要更新换代,新的产品需要打造成熟。特别是布艺类、绗缝、装饰类,近几年迅速发展,但设计人员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基本上是采取“拿来主义”,引进国外现成的设备、技术,模仿其花色、品种、风格,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品质、花色上难与欧洲的厂家抗衡。
———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速度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家纺行业的产品结构有所改善,但目前产品结构同国内外市场需求仍不适应。中低档产品生产过剩,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比例偏低。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都挤一个通道上,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对称。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缓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缺乏有知名度的家纺品牌,产品缺乏竞争力。
———资讯薄弱,盲目性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家用纺织品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企业数量与规模上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家用纺织品已不是简单的床单、毛巾、手帕的概念了,已发展成为包含布艺、窗帘、装饰品类、餐厨用织品、绗缝品类、垫类等多种门类。品种发展了,市场发展了,但我们行业的统计和资讯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
———传统的消费习惯与新兴的行业不相适应。家用纺织品作为一个整体的消费门类,还没有被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所认识。在一般消费者眼中,毛巾、床上用品、窗帘等都是各自独立的消费品。实际上家用纺织品作为室内软装饰是一个整体,如同服饰文化一样,也有内在的文化、艺术、色彩、流行趋势。有些家用纺织品甚至还没有达到合理消费水平,如毛巾,中国内地人均消费每年只有200克左右,而发达国家要在1000克以上,欧美发达国家还要高。
●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家用纺织品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艺术品位上都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也为家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增长空间。
———人们住房条件改善对家用纺织品提出了新的需求。
———随着对外开放扩大,旅游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涉外饭店和车、船都有较大的增长,所用卧具、装饰也会随着增长。特别是高档饭店所用家用纺织品一部分需要进口,如何替代进口,既给家纺行业提出更高要求及努力方向,同时也是增长空间。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也将为家用纺织业提供商机。
———人均收入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给家纺行业提出新目标。家用纺织品消费占消费性支出不到1%。从消费结构上家用纺织品应还有一定空间,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和促进这方面的消费。
———住房制度的改革、装修住房更加理性,重视软装饰,提升消费品位,讲个性、讲文化、讲艺术,倡导绿色消费观念,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在向家纺产业延伸;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转向家纺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多的地区开辟了家纺的专业市场;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家纺行业的发展。
●合作:商机无限
目前,我国的家用纺织品行业无论是生产和消费都处在成长期。内地企业和台湾企业合作的商机无限。
———两岸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趋势下,海峡两岸共同发展家纺业,可在设计与技术领域加强分工合作。充分运用中华文化资源,共同探讨两岸市场流行特色,增强两岸在国际流行市场的影响力。
———内地纺织行业处在调整时期。一些企业特别是中西部的纺织企业在调整发展家用纺织品时,需要投资和合作伙伴。
———充分发挥台湾在国际市场讯息、流通方面的优势,与内地生产企业紧密合作,联合拓宽家用纺织品国际市场营销渠道。
———共同开发绿色、功能性家用纺织品,以适应国际消费趋势。
家用纺织品是纺织最终产品的三大领域之一。2000年中国家纺行业的产值约占全社会纺织业现价产值的16%;占纺织三大类最终产品的22%。2001年1-9月家用纺织品进口14.8亿美元,出口39.4亿美元。家用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低于中国服装的竞争力,特别是难以进入欧美市场。个别产品甚至进口大于出口,如化纤缝纫线。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既是一个传统行业又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生产各类家用纺织品的厂家有上万家(还不包括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单位),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长。新兴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主要产品以布艺、床上用品、窗帘为主。这些企业大多以民营、合资企业为主。家纺行业涌现了一大批名牌企业。其中江苏梦兰2000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家用纺织品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国外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用十个字概括:“巾、床、厨、帘、艺、毯、帕、线、袋、绒。”
●问题:不容忽视
———设计人员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国家纺行业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产品需要更新换代,新的产品需要打造成熟。特别是布艺类、绗缝、装饰类,近几年迅速发展,但设计人员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基本上是采取“拿来主义”,引进国外现成的设备、技术,模仿其花色、品种、风格,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品质、花色上难与欧洲的厂家抗衡。
———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速度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家纺行业的产品结构有所改善,但目前产品结构同国内外市场需求仍不适应。中低档产品生产过剩,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比例偏低。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都挤一个通道上,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对称。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缓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缺乏有知名度的家纺品牌,产品缺乏竞争力。
———资讯薄弱,盲目性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家用纺织品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企业数量与规模上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家用纺织品已不是简单的床单、毛巾、手帕的概念了,已发展成为包含布艺、窗帘、装饰品类、餐厨用织品、绗缝品类、垫类等多种门类。品种发展了,市场发展了,但我们行业的统计和资讯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
———传统的消费习惯与新兴的行业不相适应。家用纺织品作为一个整体的消费门类,还没有被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所认识。在一般消费者眼中,毛巾、床上用品、窗帘等都是各自独立的消费品。实际上家用纺织品作为室内软装饰是一个整体,如同服饰文化一样,也有内在的文化、艺术、色彩、流行趋势。有些家用纺织品甚至还没有达到合理消费水平,如毛巾,中国内地人均消费每年只有200克左右,而发达国家要在1000克以上,欧美发达国家还要高。
●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家用纺织品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艺术品位上都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也为家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增长空间。
———人们住房条件改善对家用纺织品提出了新的需求。
———随着对外开放扩大,旅游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涉外饭店和车、船都有较大的增长,所用卧具、装饰也会随着增长。特别是高档饭店所用家用纺织品一部分需要进口,如何替代进口,既给家纺行业提出更高要求及努力方向,同时也是增长空间。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也将为家用纺织业提供商机。
———人均收入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给家纺行业提出新目标。家用纺织品消费占消费性支出不到1%。从消费结构上家用纺织品应还有一定空间,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和促进这方面的消费。
———住房制度的改革、装修住房更加理性,重视软装饰,提升消费品位,讲个性、讲文化、讲艺术,倡导绿色消费观念,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在向家纺产业延伸;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转向家纺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多的地区开辟了家纺的专业市场;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家纺行业的发展。
●合作:商机无限
目前,我国的家用纺织品行业无论是生产和消费都处在成长期。内地企业和台湾企业合作的商机无限。
———两岸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趋势下,海峡两岸共同发展家纺业,可在设计与技术领域加强分工合作。充分运用中华文化资源,共同探讨两岸市场流行特色,增强两岸在国际流行市场的影响力。
———内地纺织行业处在调整时期。一些企业特别是中西部的纺织企业在调整发展家用纺织品时,需要投资和合作伙伴。
———充分发挥台湾在国际市场讯息、流通方面的优势,与内地生产企业紧密合作,联合拓宽家用纺织品国际市场营销渠道。
———共同开发绿色、功能性家用纺织品,以适应国际消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