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经济透视-------丝绸公司盛衰之谜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1-17 10:54:00
12月7日上午,自去年12月到任的平昌县县长段兴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心情沉重的说:“平昌茧丝绸行业负债率高达189%,已严重资不抵债,日前正进入法定程序,准备规范的破产。”
一位在平昌县茧丝绸行业工作多年的老同志痛心的对记者说,茧丝绸业是平昌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在90年代期最辉煌的时候,丝绸公司的年利润最高达600多万元,创利税800多万元,年产鲜茧5万担,当时的平昌县丝绸公司成为了人们争相进入的“好”单位,平昌县也因有这么好的产业而颇感到欣慰,直到现在,平昌县也还是四川省的十大蚕桑基地之一。
可为什么这么好的支柱产业竟落到了如此的地步呢?
政府干预酿成苦果
在分析原因时,或许是出于各种考虑,平昌县的一些领导和行业主管部门认为,国际丝绸行业的不景气是主要原因,但丝绸行业的人士认为远不是这么简单。颇具实务作风的段兴普县长在谈及盆周山区县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和教训时也意味深长的说:“我们要与国际经济接轨,如再封闭起来搞县域经济是不可能的。”
一些熟知平昌丝绸公司破产内幕的人士告诉记者,政府干预市场过多是导致这一“惨”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1998年,本该由平昌县茧丝绸公司调用的蚕茧却需分管的副县长批准方能调拨,平昌所产的蚕茧只能给本地的丝厂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本地丝厂却长期拖欠丝绸公司的茧款,而拨给本地丝厂的茧价远低于当时的市场价。到2000年时,平昌县茧丝绸公司的经营就已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但到6月时,由该县经委牵头,决定将平昌县的三个丝厂(其中的平昌丝绸厂、双江丝绸厂是乡镇企业,江阳丝厂是国营企业,均负债累累)与平昌茧丝绸公司合为一体成立平昌县茧丝绸总公司。
公司章程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平昌县茧丝绸总公司将原平昌丝绸厂欠891.5万元茧款和双江丝绸厂所欠414万元茧款分别作为两厂的资本金投入,实行控股式兼并,组成紧密型的子公司,两厂原企业名称不变,对江阳丝厂建厂时总公司投入的461万元及其欠总公司770.8万元茧款共计1231.8万元作为资本金投入,实行控股式兼并,组成半紧密型子公司,原企业名称不变。”而第一章第四条则规定“总公司和子公司均为国有独资公司,都具有法人地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一位在平昌丝绸行业工作多年的同志对记者说:“正是因为这个所谓的‘债转股’方案让丝绸公司的2000多万债权化为乌有。”
章程的第五条却这么规定:“总公司负责全县蚕茧收购、加工、销售和对平昌丝绸厂、双江丝绸厂的生丝出售蚕茧;平昌丝绸厂和双江丝绸厂由总公司委托加工生丝和丝织品;江阳丝厂除向总公司购茧外,可以自组茧源,自行销丝。”“正是由于这个方案,让平昌丝绸公司彻底完了。”一些职工痛心疾首地说。
据悉,在随后的运作中,平昌茧丝绸总公司无法派人监控三个丝厂的经营、生产以及财务,三个丝厂却可以继续名正言顺地对总公司实行“欠债”战术。据清算小组提供的数据显示,江阳丝厂欠1200多万元,平昌丝厂欠110多万元,双江丝厂欠470万元。运转至今年6月,平昌县茧丝绸公司再也无力支撑下去,其负债率达102%,而三个丝厂各自负债率也在200%以上。
而平昌县经委的王主任曾对此有过解释:“这也是为了维护三个丝厂的稳定。”可破产后,4600多丝绸职工的生计“稳定”又由谁去维护呢?
昏官上任瞎折腾
一位曾在平昌县茧丝绸公司当过纪检干部的同志认为,用人失察也是导致丝绸公司处于困境的重要原因。
据悉,1995年底,何永长当上了丝绸公司一把手,此时,丝绸行业效益已呈下滑趋势,但他却没有认真地抓好内部管理、发展生产,在职工每人交了2000元集资款后,于1996年夏带着30万元到成都购得一辆红旗轿车。从1996年至1998年,丝绸公司每年的修车费及吃喝玩乐的费用就达100多万元,但欠社保局200多万元的职工养老保险费却拖着不缴。领导铺张,引起职工强烈的不满。据记者调查,今年就发生了好几起丝绸公司退休职工到丝绸公司和县政府讨要退休金的事件,平昌县政府对此颇感头痛。
日前,记者从当地纪委获悉,何永长遭警告处分,现已被免职。但一蹶不振的平昌丝绸业如何走出困境,仍值得深思。
一位在平昌县茧丝绸行业工作多年的老同志痛心的对记者说,茧丝绸业是平昌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在90年代期最辉煌的时候,丝绸公司的年利润最高达600多万元,创利税800多万元,年产鲜茧5万担,当时的平昌县丝绸公司成为了人们争相进入的“好”单位,平昌县也因有这么好的产业而颇感到欣慰,直到现在,平昌县也还是四川省的十大蚕桑基地之一。
可为什么这么好的支柱产业竟落到了如此的地步呢?
政府干预酿成苦果
在分析原因时,或许是出于各种考虑,平昌县的一些领导和行业主管部门认为,国际丝绸行业的不景气是主要原因,但丝绸行业的人士认为远不是这么简单。颇具实务作风的段兴普县长在谈及盆周山区县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和教训时也意味深长的说:“我们要与国际经济接轨,如再封闭起来搞县域经济是不可能的。”
一些熟知平昌丝绸公司破产内幕的人士告诉记者,政府干预市场过多是导致这一“惨”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1998年,本该由平昌县茧丝绸公司调用的蚕茧却需分管的副县长批准方能调拨,平昌所产的蚕茧只能给本地的丝厂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本地丝厂却长期拖欠丝绸公司的茧款,而拨给本地丝厂的茧价远低于当时的市场价。到2000年时,平昌县茧丝绸公司的经营就已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但到6月时,由该县经委牵头,决定将平昌县的三个丝厂(其中的平昌丝绸厂、双江丝绸厂是乡镇企业,江阳丝厂是国营企业,均负债累累)与平昌茧丝绸公司合为一体成立平昌县茧丝绸总公司。
公司章程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平昌县茧丝绸总公司将原平昌丝绸厂欠891.5万元茧款和双江丝绸厂所欠414万元茧款分别作为两厂的资本金投入,实行控股式兼并,组成紧密型的子公司,两厂原企业名称不变,对江阳丝厂建厂时总公司投入的461万元及其欠总公司770.8万元茧款共计1231.8万元作为资本金投入,实行控股式兼并,组成半紧密型子公司,原企业名称不变。”而第一章第四条则规定“总公司和子公司均为国有独资公司,都具有法人地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一位在平昌丝绸行业工作多年的同志对记者说:“正是因为这个所谓的‘债转股’方案让丝绸公司的2000多万债权化为乌有。”
章程的第五条却这么规定:“总公司负责全县蚕茧收购、加工、销售和对平昌丝绸厂、双江丝绸厂的生丝出售蚕茧;平昌丝绸厂和双江丝绸厂由总公司委托加工生丝和丝织品;江阳丝厂除向总公司购茧外,可以自组茧源,自行销丝。”“正是由于这个方案,让平昌丝绸公司彻底完了。”一些职工痛心疾首地说。
据悉,在随后的运作中,平昌茧丝绸总公司无法派人监控三个丝厂的经营、生产以及财务,三个丝厂却可以继续名正言顺地对总公司实行“欠债”战术。据清算小组提供的数据显示,江阳丝厂欠1200多万元,平昌丝厂欠110多万元,双江丝厂欠470万元。运转至今年6月,平昌县茧丝绸公司再也无力支撑下去,其负债率达102%,而三个丝厂各自负债率也在200%以上。
而平昌县经委的王主任曾对此有过解释:“这也是为了维护三个丝厂的稳定。”可破产后,4600多丝绸职工的生计“稳定”又由谁去维护呢?
昏官上任瞎折腾
一位曾在平昌县茧丝绸公司当过纪检干部的同志认为,用人失察也是导致丝绸公司处于困境的重要原因。
据悉,1995年底,何永长当上了丝绸公司一把手,此时,丝绸行业效益已呈下滑趋势,但他却没有认真地抓好内部管理、发展生产,在职工每人交了2000元集资款后,于1996年夏带着30万元到成都购得一辆红旗轿车。从1996年至1998年,丝绸公司每年的修车费及吃喝玩乐的费用就达100多万元,但欠社保局200多万元的职工养老保险费却拖着不缴。领导铺张,引起职工强烈的不满。据记者调查,今年就发生了好几起丝绸公司退休职工到丝绸公司和县政府讨要退休金的事件,平昌县政府对此颇感头痛。
日前,记者从当地纪委获悉,何永长遭警告处分,现已被免职。但一蹶不振的平昌丝绸业如何走出困境,仍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