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纤产业新材料分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4-10 11:16:00
最近1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化纤产量的不断增加,为各行各业应用化纤新材料提供了可能。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我国产业用化纤新材料的用量为53万吨,1993年为86万吨,1997年为132万吨,1998年为155.5万吨,2000年达到173.8万吨。专家预计,2010年产业用化纤新材料需求量可能达到280万吨以上。2000年各类产业用化纤新材料的用量和2010年的需求量预测数如附表所示。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工程质量提高的要求,产业用化纤材料市场将有大的发展。
1、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在全国加大基础建设的力度,建设一大批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项目。在这些工程中使用土工织物及其他土工合成材料,可起到增强、隔离、反滤、排水、防渗、防护等作用,可提高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1998年我国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后,中央和地方对应用土工合成材料十分重视,相关部门已制订了质量标准及设计、施工规范,并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预计今后10年土工合成材料需求量将迅速增加。基础建设也将带动其他产业用化纤材料的发展,如防水材料、包装用纺织品、篷帆布材料等 。
2、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经济规模庞大,一些重化工、原材料、能源工业的生产工艺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耗费大,污染严重。同时正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也加重了对环境污染。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对烟道气、粉尘和污水等进行净化,这就需要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的高性能纤维,如用芳族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等纤维制成的过滤器用于燃煤锅炉、沥青熔化炉、冶金、水泥、炭黑、油漆、化工、垃圾焚烧炉尾气的过滤等。因此,过滤用化纤材料具有很大的市场。
3、交通运输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给化纤新材料的应用带来新的机遇。汽车座椅面料、衬料、车门内衬材料、隔热绝缘材料、顶篷材料、轮胎帘子线、安全带、安全气囊等汽车用化纤材料和骨架材料的需求量将在今后10年有大幅度增加。
4、应用非织造布和化纤网覆盖农作物,能起到节能保温、防霜、防冻、防膜结露、防湿防病、遮阳调光、防虫、防旱及防杂草生长的作用,被称为第二代覆盖材料,可有效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非织造布覆盖也可用于蔬菜、瓜果的种植,达到早熟、延后、反季生长、高效栽培的目的,一般可增产10%~20%,也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化纤网分防虫网和遮阳网两类,特别是防虫网可不用或少用农药,生产绿色食品,极有发展前途。这些措施,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我国从国外引进这一技术已达20年,但由于政策等因素,推广缓慢,应用潜力巨大。
5、建筑用化纤材料包括织物膜结构建筑用膜、聚酯毡防水材料、用纤维加强混凝土制品等。
建筑用膜是化纤织物表面经过涂层处理后广泛用作公共场所建筑的顶盖,由于重量轻、跨度大,使用寿命可达30年以上,国际上发展十分迅速,国内在上海体育场应用后也引起广泛的重视。由于北京申奥成功,膜结构建筑将会在我国进一步推动。利用聚酯毡作防水材料是纸质油毛毡的最好替代产品,可以保证20年不漏雨。在水泥中加入一定比例有机纤维,可以提高水泥质材料的抗裂性及韧性,解决大体积砼体产生裂缝的问题等。这些产品目前也都在国内开始应用,今后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有更多更好的医疗卫生用品,其中很多依赖于化纤新材料。如已逐步在推广应用的妇女卫生巾、婴儿尿布、老人失禁用品等,其面料都是用纤维材料制成的。目前普及率还较低,今后将逐步普及。医院的手术衣、病床用品目前都是多次使用的产品,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国外经过大量的研究后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推广非织造布一次性用品是解决交叉感染的最为有效而可行的办法,已在普遍采用,这对我国无疑也是合适的。
化纤新材料在医疗上的应用包括外科缝线、人工肾、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人工肺、人工肝、药品缓释系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等都是以化学纤维为主的产品。仅外科缝线一年的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这些器材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应逐步增加国产化比重。
7、国防军工用化纤材料是要求很高的又一个领域。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研制芳酰胺纤维、预氧化纤维、碳纤维、芳砜纶、聚酰亚胺等高性能纤维,用于重点武器型号的研制,如火箭壳体、喷管喉衬、回收伞、救生伞、飞行防护服及各种防护用高性能化纤新材料及纺织品。由于原料和技术设备方面的原因,这些高性能纤维至今不能大批量生产,使得新型号武器和部队后勤装备的研制以及批量生产出现问题,延长了研制周期和装备部队的时间。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国内高性能纤维仅有少量生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只能依赖进口,并时常受到限制。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为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和部队提供所需的高性能化纤新材料,是纺织工业的责任。
此外,化纤新材料在渔业、造纸、合成革、防护服、体育等方面应用,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工程质量提高的要求,产业用化纤材料市场将有大的发展。
1、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在全国加大基础建设的力度,建设一大批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项目。在这些工程中使用土工织物及其他土工合成材料,可起到增强、隔离、反滤、排水、防渗、防护等作用,可提高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1998年我国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后,中央和地方对应用土工合成材料十分重视,相关部门已制订了质量标准及设计、施工规范,并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预计今后10年土工合成材料需求量将迅速增加。基础建设也将带动其他产业用化纤材料的发展,如防水材料、包装用纺织品、篷帆布材料等 。
2、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经济规模庞大,一些重化工、原材料、能源工业的生产工艺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耗费大,污染严重。同时正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也加重了对环境污染。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对烟道气、粉尘和污水等进行净化,这就需要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的高性能纤维,如用芳族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等纤维制成的过滤器用于燃煤锅炉、沥青熔化炉、冶金、水泥、炭黑、油漆、化工、垃圾焚烧炉尾气的过滤等。因此,过滤用化纤材料具有很大的市场。
3、交通运输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给化纤新材料的应用带来新的机遇。汽车座椅面料、衬料、车门内衬材料、隔热绝缘材料、顶篷材料、轮胎帘子线、安全带、安全气囊等汽车用化纤材料和骨架材料的需求量将在今后10年有大幅度增加。
4、应用非织造布和化纤网覆盖农作物,能起到节能保温、防霜、防冻、防膜结露、防湿防病、遮阳调光、防虫、防旱及防杂草生长的作用,被称为第二代覆盖材料,可有效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非织造布覆盖也可用于蔬菜、瓜果的种植,达到早熟、延后、反季生长、高效栽培的目的,一般可增产10%~20%,也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化纤网分防虫网和遮阳网两类,特别是防虫网可不用或少用农药,生产绿色食品,极有发展前途。这些措施,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我国从国外引进这一技术已达20年,但由于政策等因素,推广缓慢,应用潜力巨大。
5、建筑用化纤材料包括织物膜结构建筑用膜、聚酯毡防水材料、用纤维加强混凝土制品等。
建筑用膜是化纤织物表面经过涂层处理后广泛用作公共场所建筑的顶盖,由于重量轻、跨度大,使用寿命可达30年以上,国际上发展十分迅速,国内在上海体育场应用后也引起广泛的重视。由于北京申奥成功,膜结构建筑将会在我国进一步推动。利用聚酯毡作防水材料是纸质油毛毡的最好替代产品,可以保证20年不漏雨。在水泥中加入一定比例有机纤维,可以提高水泥质材料的抗裂性及韧性,解决大体积砼体产生裂缝的问题等。这些产品目前也都在国内开始应用,今后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有更多更好的医疗卫生用品,其中很多依赖于化纤新材料。如已逐步在推广应用的妇女卫生巾、婴儿尿布、老人失禁用品等,其面料都是用纤维材料制成的。目前普及率还较低,今后将逐步普及。医院的手术衣、病床用品目前都是多次使用的产品,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国外经过大量的研究后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推广非织造布一次性用品是解决交叉感染的最为有效而可行的办法,已在普遍采用,这对我国无疑也是合适的。
化纤新材料在医疗上的应用包括外科缝线、人工肾、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人工肺、人工肝、药品缓释系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等都是以化学纤维为主的产品。仅外科缝线一年的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这些器材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应逐步增加国产化比重。
7、国防军工用化纤材料是要求很高的又一个领域。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研制芳酰胺纤维、预氧化纤维、碳纤维、芳砜纶、聚酰亚胺等高性能纤维,用于重点武器型号的研制,如火箭壳体、喷管喉衬、回收伞、救生伞、飞行防护服及各种防护用高性能化纤新材料及纺织品。由于原料和技术设备方面的原因,这些高性能纤维至今不能大批量生产,使得新型号武器和部队后勤装备的研制以及批量生产出现问题,延长了研制周期和装备部队的时间。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国内高性能纤维仅有少量生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只能依赖进口,并时常受到限制。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为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和部队提供所需的高性能化纤新材料,是纺织工业的责任。
此外,化纤新材料在渔业、造纸、合成革、防护服、体育等方面应用,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