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发展丝绸业的成功经验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4-02 08:28:00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在近年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丝绸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被业内称为“绸都”。有关专家认为,盛泽镇丝绸产业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我国丝绸全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据统计,盛泽镇现已形成年产聚脂切片26万吨、化纤丝23万吨、真丝绸及化纤织物13亿米、织物染整15亿米、织物深加工10亿米的生产能力,已有人造丝、合成纤维、真丝、交织、仿真丝等系列的数百个品种。丝绸产量约占全国10%,真丝产品的出口额占到全国的1/6。在盛泽镇的经济总量中,丝绸及相关产业所占比重已超过90%。在全国无梭织机的比重仅为10%的情况下,盛泽已拥有无梭织机1.5万台,基本实现织造无梭化,全镇丝绸生产设备70%是从国外引进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全镇丝绸产品50%用于出口。基于当地丝绸产业的规模发展,位于该镇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云集了3000余家各地丝绸商行,年成交额超过14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丝绸交易市场和丝绸产品价格形成中心,丝绸原料、产品、技术、设备、信息在这里高度聚集。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个镇20多年来坚持发展丝绸业并十分成功,的确有其独到之处,为我国丝绸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发展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咬定丝绸不放松,执着地将产业规模做大做强。
盛泽人坚持以丝绸工业为发展重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许多人批评盛泽的产业太单一,风险太大,应新办一些其他门类的高新技术产业,但盛泽人还是一门心思搞自己的丝绸,认为与其从零开始发展时髦却不符合盛泽特点的产业,不如专心提高丝绸产业的水平,坚持站在国际丝绸产业发展的前沿。当地人认为:只要是市场需要的,高、中、低档的丝绸产品盛泽都不排斥;凡是有利于丝绸产业发展的,盛泽都大力扶持。1999年以来的3年间,盛泽镇新投入到丝绸产业的资金就达50亿元,生产能力增加了1倍多。现在,常住这个镇的外地人有5万左右,占全镇人口的30%以上,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丝绸客商分别在此地成立了商会,仅福建老板就有1000多位。
--基于对产业发展的准确判断,敢于在技术创新方面大胆投入。
今年初,盛泽镇的40余家私营丝绸厂联合从日本丰田公司一次性购进2500多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JAT610型喷气织机,价值5亿多元人民币,这是丰田公司自1976年以来最大的一笔织机订单,也是盛泽丝绸业技术创新的重大举措。
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丝绸产业有一个胆量问题。在人们把包括丝绸产业在内的纺织工业当作“夕阳工业”的情况下,盛泽人则深信: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行业。盛泽人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他们发现国际丝绸行业中技术水平最高的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都急于把丝绸产业向境外转移,这为我国的丝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来自墨西哥、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基于以上判断,盛泽镇信心十足地加大投入,提升技术及设备水平。20多年来,盛泽丝绸企业采用箭杆织机、喷水织机和喷气织机的时间及数量均比国内其他地方早得多,在印染、后整理工艺和开发新品等方面亦是如此。盛泽盛虹印染公司正在开发功能性织品,运用纳米材料生产的阻燃、抗菌面料已经面市,防水、防污、防紫外线、产生负氧离子等新型面料也将陆续推出。
--改革使单个企业焕发活力,集合则创造了整个产业的无限生机。
从盛泽丝绸产业近50多年发展的历史看,经济体制始终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盛泽人坚信好的经济体制与科学技术同样重要。从1996年到2000年,该镇几乎所有丝绸企业都从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改制成为私营企业。近3年私营丝绸企业的投入使全镇丝绸产业规模扩大了一倍,丝绸业新增投入50亿元,新增项目323个,其中1000万以上的项目72个,且均为私营企业投入。
盛泽镇政府有关人士认为,私营企业的机制十分有利于丝绸行业的发展。与国有企业相比,乡镇企业的运转机制更为灵活,可与私营企业相比,乡镇企业仍显得缺乏效率优势。正是由于有了单个私营企业的成功发展,集合力量,才有了这个镇整个丝绸产业的无限生机。
据统计,盛泽镇现已形成年产聚脂切片26万吨、化纤丝23万吨、真丝绸及化纤织物13亿米、织物染整15亿米、织物深加工10亿米的生产能力,已有人造丝、合成纤维、真丝、交织、仿真丝等系列的数百个品种。丝绸产量约占全国10%,真丝产品的出口额占到全国的1/6。在盛泽镇的经济总量中,丝绸及相关产业所占比重已超过90%。在全国无梭织机的比重仅为10%的情况下,盛泽已拥有无梭织机1.5万台,基本实现织造无梭化,全镇丝绸生产设备70%是从国外引进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全镇丝绸产品50%用于出口。基于当地丝绸产业的规模发展,位于该镇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云集了3000余家各地丝绸商行,年成交额超过14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丝绸交易市场和丝绸产品价格形成中心,丝绸原料、产品、技术、设备、信息在这里高度聚集。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个镇20多年来坚持发展丝绸业并十分成功,的确有其独到之处,为我国丝绸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发展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咬定丝绸不放松,执着地将产业规模做大做强。
盛泽人坚持以丝绸工业为发展重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许多人批评盛泽的产业太单一,风险太大,应新办一些其他门类的高新技术产业,但盛泽人还是一门心思搞自己的丝绸,认为与其从零开始发展时髦却不符合盛泽特点的产业,不如专心提高丝绸产业的水平,坚持站在国际丝绸产业发展的前沿。当地人认为:只要是市场需要的,高、中、低档的丝绸产品盛泽都不排斥;凡是有利于丝绸产业发展的,盛泽都大力扶持。1999年以来的3年间,盛泽镇新投入到丝绸产业的资金就达50亿元,生产能力增加了1倍多。现在,常住这个镇的外地人有5万左右,占全镇人口的30%以上,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丝绸客商分别在此地成立了商会,仅福建老板就有1000多位。
--基于对产业发展的准确判断,敢于在技术创新方面大胆投入。
今年初,盛泽镇的40余家私营丝绸厂联合从日本丰田公司一次性购进2500多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JAT610型喷气织机,价值5亿多元人民币,这是丰田公司自1976年以来最大的一笔织机订单,也是盛泽丝绸业技术创新的重大举措。
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丝绸产业有一个胆量问题。在人们把包括丝绸产业在内的纺织工业当作“夕阳工业”的情况下,盛泽人则深信: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行业。盛泽人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他们发现国际丝绸行业中技术水平最高的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都急于把丝绸产业向境外转移,这为我国的丝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来自墨西哥、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基于以上判断,盛泽镇信心十足地加大投入,提升技术及设备水平。20多年来,盛泽丝绸企业采用箭杆织机、喷水织机和喷气织机的时间及数量均比国内其他地方早得多,在印染、后整理工艺和开发新品等方面亦是如此。盛泽盛虹印染公司正在开发功能性织品,运用纳米材料生产的阻燃、抗菌面料已经面市,防水、防污、防紫外线、产生负氧离子等新型面料也将陆续推出。
--改革使单个企业焕发活力,集合则创造了整个产业的无限生机。
从盛泽丝绸产业近50多年发展的历史看,经济体制始终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盛泽人坚信好的经济体制与科学技术同样重要。从1996年到2000年,该镇几乎所有丝绸企业都从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改制成为私营企业。近3年私营丝绸企业的投入使全镇丝绸产业规模扩大了一倍,丝绸业新增投入50亿元,新增项目323个,其中1000万以上的项目72个,且均为私营企业投入。
盛泽镇政府有关人士认为,私营企业的机制十分有利于丝绸行业的发展。与国有企业相比,乡镇企业的运转机制更为灵活,可与私营企业相比,乡镇企业仍显得缺乏效率优势。正是由于有了单个私营企业的成功发展,集合力量,才有了这个镇整个丝绸产业的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