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纺织纤维消费需求分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3-30 13:24:00
近些年来,世界纺织纤维的需求持续增长。据统计,2000年世界纺织纤维需求增长4.1%,2001年估计增长0.5%(棉花需求下降,羊毛和化纤需求增加)。至于2002年,预计将增长3.8%,高于2000~2010年期间3.3%的预期年增长率。因此,2000年被看作是取得了较高的增长率。2001年增幅明显下降,即使2002年会有一定的弥补,但仍难以达到预定十年的平均增幅。
在数量上,2000年纺织纤维需求总计达到5310万吨,2001年预计达到5340万吨,到2002年将达到5550万吨。就人均需求来说,2000年和2001年都是8.7公斤,2002年将略有增长,达8.9公斤。2000年只有韩国和中国台湾的需求量有实质下降;东欧和印度略有增长,但2001年的数字令人失望;非洲、中东和澳大利亚在2000年的需求也不景气,不过2001年有所好转;2000年北美和中国大陆的需求都呈增长之势,但是北美2001年呈下降局面,而中国大陆的需求量则继续增加,只是增长速度略有减缓;南亚的情况与中国颇为相似。
2000年世界消费者对化纤产品的需求增加了5.4%,达3190万吨。2001年估计达3230万吨,增幅为1.3%。预计2002年的需求增幅为5.2%,达3400万吨。但许多分析家认为很难达到如此高的增幅。有分析家认为,2002年纺织品库存将呈下降趋势,这符合到2004年纺织品库存将降至最低的预期。也有可能库存最低量提前到2003年出现,那么2002年的纺织纤维产量将为3360万吨(仅增4%),将使预计的PET消费量减少25万吨,其他合成纤维消费量减少12万吨,纤维素纤维减少3万吨。
由于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分布格局不同,各地区纺织工厂消费的格局与最终消费也不同。下面是各地区的大致情况:土耳其、南亚、印度、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工厂消费高于最终消费需求,显示他们是纺织品和服装的净出口地区。除了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外,上述其他地区的出口顺差还在增加。因此,工厂消费和最终需求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近期韩国的这种差距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从长期看,这种差距可能会缩小。中国台湾地区的工厂消费和最终需求之间的差距已经在缩小,起初是缓慢的,到后来明显加快。因此,这两个地区的工厂消费量呈下降趋势。而其他出口地区的工厂消费量会保持强劲增势。
在纤维产品(纺织品或服装)的净进口地区中,例如北美、西欧、非洲、中东、澳大利亚和日本,最终需求大大超过工厂消费,而且这一数字还在迅速扩大。在北美和西欧由于进口货的冲击,阻碍了本地区工厂消费量的增长,因此工厂消费将逐步减少。日本的工厂消费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下降,目前下降的速度正变得缓慢。虽然东欧和非洲、中东的进口不算太多,但还是阻碍了这几个地区工厂消费增长的势头。
中国是世界化纤消费第一大国,2001年的纺织工厂化纤消费量估计达900万吨(2010年预计将达1600万吨)。未来十年的年增长率预计是6.6%。面对如此高的年增长率和消费量,中国的动向,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注,而且会对世界化纤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世界第二大化纤纺织消费地区仍然在北美(消费量接近500万吨)。其次是西欧和南亚(均是380万吨)、中国台湾(210万吨)、 印度(200万吨)和韩国(180万吨)。其中,增长最为强劲的是南亚(8.2%)和印度(8.8%)。北美和西欧只有微幅增长或根本没有增长(不过其市场稳定)。而韩国(1.3%)有小幅增长;中国台湾(-0.8%)则呈现下降趋势,这两个市场由于越来越多的纺织厂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使得这种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北美和西欧的纺织工业预计未来十年在数量上不会有什么变化。
在数量上,2000年纺织纤维需求总计达到5310万吨,2001年预计达到5340万吨,到2002年将达到5550万吨。就人均需求来说,2000年和2001年都是8.7公斤,2002年将略有增长,达8.9公斤。2000年只有韩国和中国台湾的需求量有实质下降;东欧和印度略有增长,但2001年的数字令人失望;非洲、中东和澳大利亚在2000年的需求也不景气,不过2001年有所好转;2000年北美和中国大陆的需求都呈增长之势,但是北美2001年呈下降局面,而中国大陆的需求量则继续增加,只是增长速度略有减缓;南亚的情况与中国颇为相似。
2000年世界消费者对化纤产品的需求增加了5.4%,达3190万吨。2001年估计达3230万吨,增幅为1.3%。预计2002年的需求增幅为5.2%,达3400万吨。但许多分析家认为很难达到如此高的增幅。有分析家认为,2002年纺织品库存将呈下降趋势,这符合到2004年纺织品库存将降至最低的预期。也有可能库存最低量提前到2003年出现,那么2002年的纺织纤维产量将为3360万吨(仅增4%),将使预计的PET消费量减少25万吨,其他合成纤维消费量减少12万吨,纤维素纤维减少3万吨。
由于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分布格局不同,各地区纺织工厂消费的格局与最终消费也不同。下面是各地区的大致情况:土耳其、南亚、印度、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工厂消费高于最终消费需求,显示他们是纺织品和服装的净出口地区。除了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外,上述其他地区的出口顺差还在增加。因此,工厂消费和最终需求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近期韩国的这种差距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从长期看,这种差距可能会缩小。中国台湾地区的工厂消费和最终需求之间的差距已经在缩小,起初是缓慢的,到后来明显加快。因此,这两个地区的工厂消费量呈下降趋势。而其他出口地区的工厂消费量会保持强劲增势。
在纤维产品(纺织品或服装)的净进口地区中,例如北美、西欧、非洲、中东、澳大利亚和日本,最终需求大大超过工厂消费,而且这一数字还在迅速扩大。在北美和西欧由于进口货的冲击,阻碍了本地区工厂消费量的增长,因此工厂消费将逐步减少。日本的工厂消费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下降,目前下降的速度正变得缓慢。虽然东欧和非洲、中东的进口不算太多,但还是阻碍了这几个地区工厂消费增长的势头。
中国是世界化纤消费第一大国,2001年的纺织工厂化纤消费量估计达900万吨(2010年预计将达1600万吨)。未来十年的年增长率预计是6.6%。面对如此高的年增长率和消费量,中国的动向,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注,而且会对世界化纤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世界第二大化纤纺织消费地区仍然在北美(消费量接近500万吨)。其次是西欧和南亚(均是380万吨)、中国台湾(210万吨)、 印度(200万吨)和韩国(180万吨)。其中,增长最为强劲的是南亚(8.2%)和印度(8.8%)。北美和西欧只有微幅增长或根本没有增长(不过其市场稳定)。而韩国(1.3%)有小幅增长;中国台湾(-0.8%)则呈现下降趋势,这两个市场由于越来越多的纺织厂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使得这种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北美和西欧的纺织工业预计未来十年在数量上不会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