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分析:中国面料如何走向世界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3-27 12:33:00
    最近几年的中国纺织面料博览会,中外参展商报名十分踊跃,每每出现爆棚。参展面积一扩再扩,一直扩展到近两届的上万平米;展会内容不断丰富,流行趋势发布、面料问题研讨、动态表演展示等等。由此,面料博览会受到了中外面料商的青睐,特别是国产面料水平的提高,带动了面料展会的火爆。
    近几年,我国纺织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尽管与世际先进水平有差距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亦今非昔比已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从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看出,2001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在受配额限制下,出口金额为167.42亿美元,按通扯每平方米近3.3美元比1998年提高近0.2美元比对出口美国的66个国家和地区纺织品的平均值高出近0.8美元。这反映出中国纺织品质量的有了很大提高,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1999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国家拿出贷款上百亿元人民币支持纺织行业的技术改造。对染整、织造、纺纱、纤维和设计开发领域进行系统和配套的技术改造,争取使纺织行业先进设备的比重达40%以上,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达80%以上,实现产业全面升级。而结果已在面料博览会上显现出来。如兰州三毛、哈尔滨的亚麻等产品,普遍受到市场的关注。
   二、纺织工业在经过全行业亏损的磨难之后,通过抓人才、抓技术改造、抓市场,使2000年出现了高速增长和效益提高,为纺织工业的技术改造、结构调整提供了好的环境,同时我国纺织工业已开始,由过去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集约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
   三、近几年国内外纺织展会增多,对面料企业有较大启发,为了解市场需求开辟了有效途径。目前由于信息渠道的增多,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产品,了解国内外最新产品开发情况,面料企业可以用最快方式提供信息,不仅缩短了产品研制开发期,还促使面料企业加快了新品上市的时间。
   四、加强人才培养,已成为面料企业重视的问题。不少三资、乡镇和民营企业,用高薪培养设计人员,国企近几年也重视起来。有些企业为面料设计师搭台唱戏,使之从后台走到前台,扩大了面料设计师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中国面料产品在受到青睐的同时,也反映出令人担忧的问题。
   产品种类单一。中国展出的面料基本都是毛料。记者问了几家参展商,回答大体相同。高支纯棉、免烫衬衫面料等,国内虽有不少企业可生产,但水平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欧洲市场的中高档产品较多,有些中国同类产品即使有价格优势,在市场竞争中仍难以立足。
   我国化纤、棉织面料的价格偏低。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劳动力低廉,成本相对便宜,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展商为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竞相降价,自相残杀。虽然凭借价格优势扩大了出口,但企业只能获得微利,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滑坡。如再压价,势必无利可图,只好不做了事。
    创新能力不足。江苏常熟市瀛环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胡惠文认为,中国企业接受新工艺、新技术、新管理的能力普遍不强,关键设备也跟不上趟,特别是后整理,影响面料质量的升级换代上档次。但是,要进口后整理的先进设备,价格昂贵,自身积累不足的企业难以承担。
   对国际市场缺乏调研,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记者所到之处,几乎都要提一个问题:“企业如何适应市场需求?”但得到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说:“来这儿剪得多的面料就是流行的。”有的说:“根据客户的需求,需求多的就生产。”也有的说:“化纤面料流行时间短,只能跟在后面走。”看来,单枪匹马的中国企业还相当被动,能够跟上潮流就不错了,现在谈论引领潮流为时尚早。
    中国是纺织面料的产销大国,但远未成为世界产销强国。我国面料出口目前基本处于以最取胜阶段,面料的质量、知名度、价格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这是中国参展商的一个共识。如何抓住入世机遇,应对挑战呢?
   首先,要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目前,全球纺织贸易格局已发生变化,墨西哥、加拿大等新兴纺织工业国家正在崛起,巴基斯坦、印度和印尼等国的劳动力成本已低于我国,中国纺织业的优势正在下降。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虽年年增长,但效益并未因此提高。关键是要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
   其次要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目前中国的中低档面料供大于求,而高档面料又大量依赖进口,使得中国服装业的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料企业在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提高织造水平和后整理加工水平的同时,也能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档面料的需求,也能增强我国服装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第三,。强化行业协会的职能。目前,我国外贸出口已呈现外贸专业公司、三资企业、集体及私营企业竞争的多元化格局。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只顾自身利益,采取低价竞销的策略,最终形成了“低价出口——效益滑坡——积累不足——再压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我国的行业协会加强质量管理,协调价格政策,保护企业利益,联手促进出口,拓展国际市场。这样,可避免今后外国对我开放市场时采取反倾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