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秋种春养优越性和推广前景的探讨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2-28 11:17:00
    浙江是全国蚕桑生产的重点省份,习惯上一年的养蚕生产大致分为春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五期,春蚕期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桑叶质量好、病虫害少等条件优越,是一年中最佳的生产期,在全年生产占有很大的比重。长期以来,我省各蚕区春期的蚕品种,一般都选择产量高、茧质好的春用品种;而夏秋期由于受气候、叶质及病虫害等不良因素影响,一般饲养体质强健、抗病性强的夏秋用品种。但是,近年来,我省的不少主产蚕区出现了秋种春养的趋势,而且普及速度非常快,这是对传统养蚕业的一种改革。
   1、秋种春养的提出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杭、嘉、湖地区乡镇的企业的崛起,废气、废水、废渣的无序排放,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乡镇砖瓦厂排放的含氟废气更对蚕桑生产构成巨大危害。嘉湖地区曾在1982年和1986年春蚕期不得不由政府下令砖瓦厂停产一个月来保证蚕桑生产的安全,但实际上实行停产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春用品种抗氟性、抗逆性能相对较弱,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已不能发挥其产量高、茧丝质优等特点。相反成了饲养管理困难,蚕病多,蚕茧产量不稳,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我省的大部分丝厂又由立缫机改为自动缫,由于煮茧工艺条件未跟上,使茧层较厚的春用品和解舒率下降,影响了丝绸工业部门的利益。面对蚕农和丝厂两方面的要求,我省部分重点蚕区及时调整饲养品种,在春蚕期改养体质强健的夏秋用蚕品种,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2、我省秋种春养的现状
   我省秋种春养主要集中在嘉兴、湖州两市、湖州市区、德清县、海宁市和桐市近几年的秋种春养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这几个地区搞秋种春养都有一个相同的历程,一开始就是由于氟污染严重,只好在春期试养一些春用品种,从饲养结果看,养秋用品种的比养春用品种更为理想,于是就逐步推广起来了。德清县是我省最早实行秋种春养的地区之一,于1988年就开始试养,1990年大面积推广;湖州市区1986年开始试行秋种春养,到1992年开始推广;海宁市实行秋种春养起步较晚但普及速度最快,该市2000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养,当年仅占春种数的5.4%,由于丝绸工业部门的要求,蚕桑推广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2001年秋种春养蚕比例即达到了100%;桐乡市是我省秋种春养最典型性,也是最成功的地区,于1994年开始试养,取得一定成绩后,由1997----1999年作为课题立项研究,通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于2000年率先在我省实现100%的秋种春养。目前,其它地区也有不少市、县逐步有秋种春养的倾向,其中,杭州市和金华市2001年春期的秋种春养比例到了28.9%和5.7%,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表1可以看出,在我省部分地区,秋种春养已是必然的趋势。
    表1  嘉兴。湖州两市1994年秋种春养情况
年份   发种量及比例   两市合计    桐乡市    海宁市  海盐县    湖州市区  德清县
1994  发种量(盒)   998342       236288    160914   58726    245701    106105
秋用种(%)   9.1           4.0                          13.0      46.9
1995  发种量(盒)   969025       236574    152856   59658     215492    99863
秋用种(%)   21.2          22.7                         34.5       78.2
1996  发种量(盒)   824958       189245     140860   52743    173514    8574
秋用种(%)   17.8          25.9                          21.2      71.1
1997  发种量(盒)   736397       161500     136545   52783     174241    77690
秋用种(%)   31.4        52.2                            44.3      89.4
1998  发种量(盒)   838958      193465      154285   59355     199538   90836
秋用种(%)  23.8          39.1                            33.4     63.5
1999  发种量(盒)  858490       197402      154125   63587    192819    100933
秋用种(%)  29.4         64.6                  5.0        25.9      71.1
2000  发种量(盒)  749337       183218      127461    60617    157431     85349
秋用种(%) 40.1          100.0        5.4        22.0     19.0       78.3
2001  发种量(盒) 802415        200458    160594      63202    161156     80643
秋用种(%) 67.9         100.0       100.0       86.7      38.3        83.9
     3、秋种春养的优越性
   秋种春养的开成是针对我省部分蚕区春期的环境条件限制和茧丝质量而采取的一种技术应变措施。作为养蚕技术上一种新的尝试,经过几年的实际操作,在各方面都有得到了很大的完善,目前也显示出了其不少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产量稳定
   秋用蚕品种抗氟、抗逆性强,蚕体强健,使蚕病减少,蚕体发育齐一,可保证蚕茧产量的稳定,从而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根据桐乡市调查,春期饲养秋丰白玉、芳草晨星的单产与春用品种春蕾镇珠无明显差异,而张种经济效益比春用品种高,深受蚕农欢迎。
   3.2 茧质优良
   秋种春养的干茧清洁、净度好,解舒率高,所缫制的生丝等级高,对工厂创利、出口创汇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从桐乡市1999年春期茧质试样情况来看,解舒率秋种比春种提高15.7个百分点;解舒丝长增加143.3m;出丝率提高0.44个百分点,茧级明显提高。
   表2   桐乡市1999年春期分品种的养蚕成绩和茧款收入比较调查
蚕品种     饲养     总产茧    单产    指数    总售茧    张售茧   鲜茧  总茧款
           蚕种                                                  价格
春蕾×镇珠 71075.1   3940.7    43.5    100     29374.8    413    1540.8   4526.0
平均张茧款 指数
636.8     100
秋丰×白玉  59413.7   26100.0   43.9    100.9    24478.4    412      1455.4   3562.6
599.6       106.7
芳草×晨星  37300.9    29506.9  43.8     100.6     27942.3   415     1446.0    4040.5
600.1       106.8
   3.3 适应当前力化养蚕的要求
秋用蚕品种体质强健,发病少,发育齐,减少养蚕过程中的提青分批数,节省了工时;秋用种龄期相对缩短,食桑量减少,这样一方面可节省工时,另外也更有利于小蚕一日二回育、方格簇上簇等新技术的应用;由于秋用品种体质强健,饲养管理上可粗放一点,更适宜当前的推广的大棚养蚕技术。
   4、秋种春养的发展前景与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开始仅作为一种尝试的秋种春养技术,经过几年的实践,已被我省许多地区接受,并受到了蚕农、丝厂和政府部门的认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价格明显上升,而养蚕劳动力成本重大,目前的蚕农年龄结构老化,难以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环境污染问题又不能有效根治;另外,秋种的茧层薄,适合目前丝绸工业是的自动缫。基于上述原因,秋种春养在我省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从目前的趋势看,在今后的几年里,我省嘉兴、湖州市的秋种春养比重将进一步加大 ,而其它好的山区,春期还将以春用品种为主,毕竟春用品种产量要高、茧质要好。其实在我省的安吉、缙云等地还有春种秋养的经验,所以,秋种春养也要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论。
    4.2须研究解决问题
 要使我省秋种春养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断提高蚕农和丝厂的经济效益,必须在蚕品种和饲养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
    4.21 加在选育强健优质蚕品种力度  目前我省秋种春养在品种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可用的品种少;二是在用品种的产量丝与春用品种还有一定的差距。要使秋种春养普及和实用化,其蚕品种应该具有以下特性:一是要好养,抗氟性、抗逆性强,蚕体强健,发育齐一,产量平稳;二是要优质,即蚕茧的品质要好;三是要高产,必须提高单位用桑的产值,真正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我省在秋种春养的实践中,针对以上要求,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年来在蚕品种上作了一系列的改进,但目前为止,还未能找到理想的当家品种。要充分发挥秋种春养蚕的优越性,我们在蚕品种的研究上还必须作进一步的努力,尽快培育出高产、优质、适合春期饲养的秋用品种。
    4.22 改进饲养技术,推广省力化养蚕   由于秋用蚕种的龄期相对缩短,食桑量减少,要确保蚕茧产量,关键的一条是必须确保蚕儿吃饱养大。所以,在各龄期响食后,就要大量给桑,特别是五龄期 ,其龄期已缩短为6---6.5天,响食后的3----4天内必须确保其食下量,这样才能增加蚕茧产量。虽然秋种春养在我省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种养蚕新技术,要充分发挥其潜能,还必须对饲养技术作进一步的探索。另外,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在小蚕一日二回育的基础上,如何利用秋用品种的优越性,大力推广大棚养蚕等省力化养蚕技术,缓解农村劳动力紧张局势,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4.2.3 调整蚕种繁育布局   受市场限制,我省不少蚕种场秋期基本是不生产或只生产少量蚕种。实行秋种春养后,其生产布局必将发生变化,秋期必须养足养好,而春期只能是适量生产。这就要求蚕种场在蚕品种、人员、物资的安排上作较大调整,加大一蚕种场的压力。
    4.2.4 研究探讨秋用蚕品种越年保护、冷藏技术   实行秋种春养,对蚕种的越年保护、冷藏等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省大部分冷库在春制秋用品种的越年保护技术上还是很稳定,而完全依靠秋期生产,势必又加大了蚕种场的压力。所以,要更好的的生产服务,使秋种春更好的发挥效益,在这方面还需加大研究力度。 
      表3   桐乡市1999年春期茧质试样情况
蚕品种       上车率       解舒率       解舒丝长      出丝率       茧级
芳草×晨星     79.3        71.7          761.2      32.1          7.2
秋丰×白玉     80.5        74.0          790.1      33.0          6.4
平均           79.9        72.8          755.7      32.6         6.8
春蕾×镇珠     77.8        57.1          632.4       32.1        10.0
秋种比春种     +2.1        +15.7         +143.3      +0.4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