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立足调整促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1-15 10:21:00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及部分基层干部观念上的偏差,给蚕桑带来了新的冲击。淳安蚕桑要长远、稳定发展,就必须立足调整。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淳安蚕桑的结构调整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蚕桑品种结构调整
  1.1蚕品种调整的方向应首先考虑蚕茧的品质
近几年来,蚕种新品种选育上的进展不大,除雄蚕品种在农村中试阶段外,几乎没有培育出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新品种,生产上选用的仍是几个老品种,如菁松×皓月、浙蕾×春晓等。如何从现有老品种上做文章呢?从张种产量指标上看,浙蕾×春晓要较高于菁松×皓月,这中不争的事实,但从质量指标上分析,则正好相反,菁松×皓月明显优于浙蕾×春晓。过去,生产在面对两个品种时,首选的肯定是浙蕾×春晓,因为从表面上看它确实能为蚕农增收。一体化后,农、工、贸各方面都真正认识到质量的至高无上地位,选择蚕品种时逐渐考虑到质量这个指标。于是在淳安浙蕾×春晓越来越少,近几年已全部选用菁松×皓月。由于菁松×皓月的质量优势,不仅使蚕农在茧价上补回产量减少的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质量提高了,可以大大降低缫丝工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缫丝工业的经济效益,保证全行业的有利可图。
   1.2 桑品种必须加快实现良种更新
现有桑园绝大部分是桐乡青、荷叶白等几种老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这些过去的良种显然已经落伍了。1998年县茧丝绸公司从省有关部门争取到了20万株农桑系列新品种--------农桑12、农桑14号在我县试种,其示范效果相当显著,1999年全县又引进了50万株,其中梓桐镇常宁村成片种植了17hm2,为我县山区良田种桑开了一个先例。由于蚕农尝到了甜头,其辐射面扩大,2000年全县种植农桑系列桑苗460hm2。同时以这些品种桑为母本,建立优良桑品种繁育中心,为我县2660hm2桑园进行全面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2桑园立地条件和桑树种植形式调整
淳安桑园大多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受"以粮为纲"老观念的束缚,加上淳安山多田地少的实际情况,为解决粮桑争地的矛盾,桑园几乎都建在了土地瘠薄、抗旱性很差的山坡地上。由于广种薄收,产值低下,蚕桑比较效益很不理想,致使蚕桑在许多人眼里成了只能脱贫不能致富的产业。随着思想观念的解放,发展效益农业被得升到很高的层面,老百姓知道田里地里不一定非得种粮食,而应种"钞票"。在这种大气候下,淳安桑树下山的契机就来了。如梓桐镇常宁村,他们主动提出了"山场还林、坡地种薯、旱田种桑"的口号,并已开始实施,一下子在成片的17hm2良田上建立发示范桑园。如果全县十几个蚕桑重点乡镇,都把桑园逐渐改建到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平地。坞田、旱田上,667hm2桑产值从现在的1000多元提高到2000---3000元并不困难,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就大为提高,农民种养蚕所获得的收益就足以激发他们的信心和恒心。
   桑树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近半年的时间,桑树都处于落叶休眠期。如果在这段非生长期充分利用桑园空闲土地,桑园的综合效益就可大为提高。但目前桑树均为密集型,进入桑园间作其他作物较为不便,必须对现行桑树种植形式逐步加以调整。调整的方法就是现行桑树种植成宽窄行型,即行行距2m,窄行行距0.66m,一宽一窄依次种植。这样种植的好处在于,既能保持667hm2栽1000株的合理密度,又为套种其他作物留下了必要的空间。桑园套种作物主要是春花作物,如蚕豆、豌豆等,等到蚕桑生产开始时,套种物已可以收获。如果发展的桑园和更新生改造后的桑园都实行宽窄行种植,其套种作物的收获量也很大,到时就可考虑发展食品加工、蔬菜保鲜等项目。
   3扶持政策的调整
淳安蚕桑之所以在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是与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分不开的。以桑苗为例,农民新种桑树,苗价由县、乡、甚至村里都拿出一块补助,农民自己只需拿出很小的一块,而且种植完后,还可以再拿一定的补助。方格簇推广也是一样,各级都要拿钱补助。后来甚至全村大环境消毒、桑园冬季培管等都要上级拨款补助。这些奖励措施在当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这种奖励办法就越来越不适应,其收效也越来越少了。1999年冬县政府下达了种桑计划,乡镇政府也把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奖励措施也全部到位,但效果很不理想,许多不愿养蚕的农户把分配下来的自己基本没化钱的桑苗,宁可当柴烧也不去种植。比如奖励到方格簇,农为使用太麻烦,不如蜈蚣簇、其甚至油菜杆。竹毛丝来得方便。因此必须调整鼓励措施,把投入生产的那块资金用在"刀口"上。方格簇上不补钱,但用方格簇营结的茧子给予每50㎏60----70元的奖励,这样的刺激促使了蚕户在对待方格簇上的观念由"要我用"转为"我要用",效果不言而喻。所以,今后桑苗及其他方面的补助资金应逐渐转移到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蚕茧收入就增加,蚕茧收入就是"刀刃"。
   4发展布局的调整
八十年代,在县委县府大力发展茶桑果政策引导下,蚕桑生产几乎在全县各地都或多或少发展起来。但是通过近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蚕桑生产在淳安只能是区域性经济,不可能全面开花。目前全县有34个乡镇有蚕桑,但主要集中在十几个重点乡镇,占总量的90%以上,而且主要发展潜力也在这些重点乡镇。因此,必须把蚕桑发展的方向定位在十几个重点乡镇,在这个区域化力气培育一批蚕桑专业村、专业户、重点是扩大生产规模,发挥规模效益,而对一些非重点,因地制宜地培育和发展其他经济项目。
   淳安县不仅具有发展蚕桑的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环境优势,而且县、片、乡、村四级科技服务网络健全,"公司+农户"产业化建设模式和"合同蚕业"为蚕农提供了价格保护,蚕茧作为缫丝原料在县内尚缺口40%,蚕茧销售供不应求,所有这些,都为蚕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只要我们立足现实,主动调整,蚕桑这一传统产业就一定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